《周玉晨·十六字令》原文賞析
眠。月影穿窗白玉錢。無人弄,移過枕函邊。
《十六字令》為最短的詞調之一,字數少于五絕,而單位容量與表現力似之,尤具“詞之言長”的特點。如周玉晨此作,實抵一首《靜夜思》。
起句單字入韻,具有涵蓋以下三句的力量。這個“眠”字,重重的一頓,實含有“雖就寢實未成眠”的意味。正因為夜不能寐,才有以下對“床前明月光”的凝視、玩味和遐想。緊接著的“月影穿窗白玉錢”七字,是個工于描寫的句子,它寫出了失眠者對月光產生的幻覺,與“疑是地上霜”的名句異曲同工。或謂此句是“形容月光穿過圓形小窗,影子好象白玉錢一樣”(人民文學出版社《金元明清詞選》),殊不盡然。蓋窗影投地,面積較大,絕不類錢。且下文有“弄錢”(一種游戲)之想,則月光的投影,不應作孤零零的一個理解。聯系生活經驗,可悟句中之景,乃月光從窗外樹枝樹葉的間隙透過,由于“小孔成象”的原理,在地上(或床上)形成無數小小圓影,恰似斷線散落的一枚枚白玉錢。于是詞人由此產生了“弄錢”游戲的聯想。然而月影畢竟不是錢,靜夜亦無人“弄”之,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光斑逐漸改變位置,移過“枕函”。
詞人極善摹描物象,尤其宋二句,可謂深得靜夜觀影之趣。但詞的意味卻不止于此。它似直賦其事,卻又暗中透露出詞中人的心理活動。蓋失眠者見月影初疑為“白玉錢”,至“無人弄,移過枕函邊”,則知其非錢,乃是光影。其后必然因月光而有所思。但這一層,詞人卻沒有象李白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樣明點,從而留下了一個空白,但讀者卻因此而得到了更大的發揮自己想象的余地。
周玉晨《十六字令》(眠)詞意
此調的句式本來就很有特點。系一、三、五、七字句各一,而排列卻是按最短句、最長句、次短句、次長句的順序為之,長短錯綜,極有聲情搖曳之致。詞人選用這個調式來表現靜夜不眠之思,是非常相宜的。
上一篇:《周玉晨·十六字令》原文賞析
下一篇:《朱芳靄·賣花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