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書信《致王志之》原文與賞析
鄭朱皆合作,甚好。我以為我們的態度還是緩和些的好。其實有一些人,即使并無大幫助,卻并不懷著惡意,目前決不是敵人,倘若疾聲厲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是我們的損失,也姑且不要太求全,因為求全責備,則有些人便遠避了,壞一點的就來迎合,作違心之論,這樣,就不但不會有好文章,而且也是假朋友了。
靜農久無信來,寄了書去,也無回信,殊不知其消極的原因,但恐怕還是為去年的事罷。我的意見,以為還是放置一時,不要去督促。疲勞的人,不可再加重,否則,他就更加疲乏。過一些時,他會恢復的。
第二期既非我寫些東西不可,日內當寄上一點。雁君見面時當一問。第一期誠然有些“太板”,但加入的人們一多,就會活潑的。
【析】 魯迅加入“左聯”后,也時常為左聯的一些刊物撰稿,并對辦刊方針及策略等也常常提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這封《致王志之》的信,就表示了魯迅對于左聯刊物的一些指導性意見。王志之當時是北平“左聯”成員,《文學雜志》編輯。對于如何在一種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辦出具有鮮明的無產階級政治傾向性雜志,也許他一時還并無很好的主張。在這封信中,魯迅的意見,表現了他高超的斗爭藝術。
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之后,魯迅的政治思想傾向自然是明確的。在當時的文化“圍剿”之中,魯迅當然也時常被國民黨政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長期被列入被通緝的名單中。這種險惡的政治環境,給魯迅帶來了許多不便,但也鍛煉了魯迅的意志和造就了他高超的斗爭藝術。為了使“左聯”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持續有效地展開工作,魯迅特別重視“左聯”的團結和斗爭策略。在這封信中,魯迅為使“左聯”能夠更廣泛地團結盡可能多的作家,明確指出:“其實有一些人,即使并無大幫助,卻并不懷著惡意,目前決不是敵人,倘苦疾聲厲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是我們的損失。”“左聯”成立以來,為發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確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但是,“左聯”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關門主義、宗派主義情緒,這顯然是不利于團結,不利于對敵人作“韌”性的斗爭的。魯迅的意見,表現他作為一名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寬廣胸懷。
如何展開斗爭,在具體的方式方法上,魯迅也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意見。他指出:“不要太求全,因為求全責備,則有些人便遠避了,壞一點的就來迎合,作違心之論,這樣,就不但不會有好文章,而且也是假朋友了。”凡事都不可能求全。全與不全是在相對意義上來認識把握。在當時險惡的環境中,如果意氣用事,凡事求全責備,顯然會造成魯迅所說的那樣的結果的,而這對于革命的事業,是毫無一點幫助的。
可見,魯迅高超的斗爭藝術是建立在他寬廣的胸懷和卓遠的見識基礎之上的,只有這樣的斗爭藝術,這樣的胸懷和見識,才有可能使革命的事業更加興旺和活潑起來。
上一篇:魯迅書信《致母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書信《致胡今虛》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