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紅樓夢》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四:恨無?!?/p>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1)。眼睜睜,把萬事全拋(2)。蕩悠悠,芳魂消耗(3)。望家鄉,路遠山高(4)。故向爹娘夢里相尋告(5):兒命已入黃泉,須要退步抽身早(6)!
【注釋】
(1) “恨無常”句:無常,變化不定。佛教認為人生諸事“無常”:“諸行無常,是為生滅法……或剎那無常,或相續無常?!泵耖g將之演化為閻王派出的奪人生命的“無常鬼”。這里兩種意思都有。又,另外,還有(承接上句“榮華”)。
(2) “眼睜睜”二句:指元妃死了,只好把一切放下了。眼睜睜,形容沒有辦法、無可奈何。
(3) “蕩悠悠”二句:蕩悠悠,形容飄忽不定,指元妃的靈魂離開肉體而去了。芳魂,美人的靈魂,這里指元妃的靈魂。消耗,逐漸消失,指元妃的靈魂消失了。
(4) “望家鄉”二句:元妃靈魂要回家鄉,形容渺茫不知何處。
(5) “故向”句:故,有意,存心?!秴问洗呵铩ぶ茦贰罚骸敖窆逝d事動眾,以增國城。”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用詞,這里是“相告”。尋,尋找,尋訪,指元妃靈魂尋訪爹娘。此句意思:元妃靈魂尋訪爹娘,托夢給他們,有意在夢中勸告他們。
(6) “兒命”二句:元妃已死,托夢給父母,要他們及早從富貴名利場中抽身。元妃死之前,賈母夢見元妃對她說:“榮華易盡,須要退步抽身?!钡诙煺`傳元妃染病(第八十六回)。不久“因訛成實”,元妃病死了(第九十五回)。
【譯文】
元妃正處在尊貴榮華的好時候,卻遭到了命運的“無?!贝輾?,無奈只好把一切都拋掉了。恍恍惚惚,元妃的靈魂如煙云漸漸消散。遙望家鄉,路漫長山高聳。因此她夢里告訴爹娘:女兒已離世,世事變化無常,榮華富貴是暫時的,還須及早從名利場上抽身退出!
【鑒賞】
元妃的“退步抽身”思想,與《好了歌》、《〈好了歌〉解》的精神實質一脈相承
以上是對于元春的判詞與曲,透露的精神實質與前面的《好了歌》、《〈好了歌〉解》何其相似乃爾!
元春有幸得到皇上的恩寵,被封為鳳藻宮尚書,又加封為賢德妃,真是鴻運照亮宮門,尊貴身份、榮華富貴、顯赫聲勢達到了何等的高度!賈府因為有在皇帝身邊走紅的長孫女、長女兒,自然是更加榮耀得勢了。在元妃省親時,消耗大量銀子圈地建造大觀園,奢華靡費空前,其時的賈府可謂盛極一時,風光占盡。可是世事變化無常,生滅無常,誰料想閻王派出“無常鬼”,竟把元妃牽去了。剎那間元妃的尊貴身份虛了(死后還有名號),榮華富貴沒了,顯赫聲勢完了,一切都拋掉了。元妃的死亡,對賈府來說不啻發生一場大地震,靠山倒了,從此風光不再。賈府最終也會遭到“死了”的結局。
判詞說元春自進宮后,二十年來一直在反省自己,認識自己。她反省到了什么?認識到了什么?省親回家見到親人時,她“滿眼垂淚”,與老祖母、母親手牽著手,“只管嗚咽相對”,竟說不出話來。元妃好容易“忍悲強笑”,對老祖母、母親說,難得回家,大家應該高興,又說宮廷是個“不得見人地方”,今日省親后,不知什么時候再相見,不知能不能再相見。這些話說得多么凄楚悲涼!省親的場面是何等盛大,何等絢爛奇麗,表面上是何等熱鬧,然而迎來的卻是親人見面、家人團聚時的凄凄慘慘、悲悲切切的景象。元妃二十年來,在“不得見人地方”,肯定反省到了尊貴身份、榮華富貴是用犧牲天倫之樂,犧牲她的自由幸福換來的,肯定認識到了自己是個多么不幸的可憐人。但是僅僅反省、認識到了這些是不夠的,在曹雪芹看來,這個意義太小了。實際上元妃是想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對于她的曲中說,她死后靈魂尋訪到家鄉,托夢給爹娘,勸告他們:從富貴名利場上“須要退步抽身早!”早在省親時,她就認為爹娘“奢華過費”,殷殷囑咐家人“以后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在元妃死之前,賈母又在夢中見元妃對她說:“榮華易盡,須要退步抽身!”
元妃所想到的這后一層意思就是更深層次的問題: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顯赫聲勢,不過是過眼煙云,到頭來落得一場空,或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不如看破一切,放下一切,及時來個“活了”,而不要等待“死了”。在曹雪芹看來,這個才具有更大的意義。而它與《好了歌》、《〈好了歌〉解》的精神實質不是一脈相承的嗎?
我認為在元妃所想到的深層次問題之外,還有兩個深層次問題:第一,何謂“退步抽身”?看破一切,放下一切的“退步抽身”,是在不懂得用新的生產關系替代舊的生產關系,企圖“補天”又無才“補天”,而產生的消極遁世、無所作為的虛無主義思想。第二,誰會“退步抽身”?元妃自己是身不由己,無法做到,不可能被允許不當貴妃,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自己倒有三分自由了,像惜春那樣到底是自己做主出家當了尼姑,或者像巧姐那樣情愿去鄉村過耕織生活,都是可能做到的。但是元妃的爹娘會“退步抽身”嗎?所有在名利場上你爭我奪的人會“退步抽身”嗎?規律告訴我們,能夠做到“退步抽身”的人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退步抽身”的。這就是封建社會各種矛盾日益加劇、日益走向滅亡的一個更為“深層次問題”。曹雪芹不會自覺,但他通過對社會的全面而深入的觀察和切身經歷,客觀忠實地、藝術地反映了社會現實,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已足夠偉大了!
上一篇:《詠白海棠四首(限門盆魂痕昏韻) 其四(黛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凹晶館中秋聯句三十五韻》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