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懷古絕句十首(其六)》桃葉渡懷古
桃葉渡懷古
薛寶琴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這是薛寶琴寫的懷古詩燈謎的第六首。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蕭瑟凄冷的離別畫面,預示了賈府即將衰微敗落的命運。
桃葉渡,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據《古今樂錄》記載,晉代王獻之曾與其妾桃葉在此作別,作《桃葉歌》相贈,歌詞為:“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稱此渡口為桃葉渡。
這首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了秋天的衰敗景色,在清澈見底的池塘里映著枯萎敗落的花草,給全詩罩上了一層慘淡的氣氛。第二句寫秋色凄迷之中,桃葉從樹上一片片飄落,失去了曾有的活潑生機。這一句也可看作是寫王獻之和侍妾桃葉的別離。封建時代的女子沒有獨立性,封建道德要求她們要“幼從父兄,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始終要服從男性,是丈夫的附庸,所以桃葉和王獻之相別,也就如同桃葉從桃樹上飄落一樣,心情是壓抑和痛苦的。蕭瑟的秋景最能體現此時這對離人凄楚的心情。
后兩句寫的是離別的無奈和離別之后的孤寂。離別是痛苦的,“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但是,離別又是不可避免的。不僅是王獻之,六朝的大臣們大多是這樣同親人告別的。離別之后,物在人空,進入眼簾的只有孤零零的畫像掛在冷冷清清的墻壁上。這樣的離索氣氛之中,誰能想到過去這里曾有過的歡樂呢。
整首詩的基調是低沉的。薛寶琴從小跟著她父親“四山五岳都走遍了”,“見的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而且聰敏多才,由她寫出《桃葉渡懷古》以及詩出因離別而流露出的悲切調子是符合這個年輕的千金小姐的經歷和性格的。作者曹雪芹則借寶琴之口,“一聲而兩歌”,在這首詩中寄寓了更深一層的涵義。
《紅樓夢》所描寫的賈府是金陵世家,而桃葉渡也正在金陵之地,這首詩名為懷古,實則悼今;字面上是一個謎,深層則是作者對賈府命運的暗示和慨嘆。
詩的前兩句說的是賈府各色人物非“衰”即“閑”,精神狀態總的來說是低沉頹廢的,由這些人組成的封建大家族越來越難以支撐,終有一天這個家庭會崩潰,賈府眾人也要隨之和賈府榮華富貴的生活永遠分開。《紅樓夢》第五回《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是這句詩絕好的注解,它更加詳細地寫出了賈府將來一敗涂地、子孫流散的慘象:“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最后兩句尤為有力,“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把賈府“樹倒猢猻散”的最后結局作了一個形象而又深刻的描繪,歷經百年赫赫揚揚的賈府,到賈政、賈赦以及賈珍、賈璉這一代已經走上了末路,就象到秋天桃葉必然從樹上落下一樣,敗落已是它的大勢所趨,賈府的兒孫們不得不與過去的生活告別,他們雖依依不舍卻對自身的敗落無可奈何。
第三句將視野從賈府轉向整個封建社會,把賈府的命運放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考察。《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織成了一個有權有勢的大關系網,幾乎與賈家遭變故同步,王、史、薛三家亦相繼敗落,整個封建社會已是頹勢難挽,“多如許”,表明作者已清楚地認識到賈家的命運正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盡管曹雪芹深刻地意識到賈府乃至整個封建社會衰亡的命運不可挽回,他仍然對它的衰亡感到痛惜。曹雪芹一生經歷了少年時代榮華富貴和以后衰敗潦倒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階段,這使他能更深刻地體察認識封建大家族日趨沒落的命運,同時又對曾有過的生活充滿溫情,對封建社會的毀滅無限惋惜。當年“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的賈家衰敗了,正象《好了歌》注解所言:“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昔日的歡樂和生命已離它而去,只剩下了死亡的影子。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隱隱透出作者無奈和惆悵的心情。
蔡義江所著《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中有一說,認為《桃葉渡懷古》是詠賈迎春的悲慘命運的。根據是,第一句恰似迎春走后紫菱洲一帶的蕭疏之景;而桃枝桃葉又本為同根,是用來喻迎春與寶玉的姊弟關系的。但是,后兩句似與迎春的命運關系不大。
關于這首詩的謎底,后人多有猜測。據周春《閱紅樓夢隨筆》,“第六《桃葉渡懷古》,擬猜團扇”。根據字面的意思是:秋天到了,團扇將不用,一般的都和主人分離,掛到了墻上。似有道理。不過謎底對于理解這首詩沒什么意義。
上一篇:《懷古絕句十首(其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懷古絕句十首(其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