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扇子峽》原文與賞析
陸游
不肯爬沙桂樹邊,朵頤千古向巖前。
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
嚙雪飲冰疑換骨,掬球弄月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疊鼓咚咚又解船。
扇子峽,在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三游洞與黃牛峽之間。陸游于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 溯江上行赴夔州通判任,10月9日舟過扇子峽,曾游覽扇子峽的蝦蟆碚,詩即作于此時。在 《入蜀記》中有一段相應記載,可供讀本詩參考:“九日。微云。過扇子峽,重山相掩,政如屏風扇,疑以此得名。登蝦蟆碚,《水品》所載第四泉是也。蝦蟆在山麓,臨江,頭鼻吻頷絕類,而背脊皰處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綠潤,泉泠泠有聲,自洞出,垂蝦蟆口鼻間,成水簾,入江?!?/p>
范成大《吳船錄》亦有一段相關描寫,兩文相參,可對所謂蝦蟆碚了解得更清晰:“黃牛峽盡則扇子峽,蝦蟆碚在南壁,半山有石挺出,如大蟆呿吻向江,泉出蟆背山竇中,漫流背上,散下蟆吻,垂頤頷間如水簾,以下于江。時水方漲,蟆去江面才丈余,聞水落時下更有小磯承之。張義新《水品》亦錄此泉,蜀士赴廷對或挹取以為硯水。過此,則峽中灘盡矣?!?/p>
詩首兩句即寫蝦蟆碚,因為傳說月中有玉兔、蟾蜍 (即蝦蟆)、桂樹,所以說這蝦蟆不匍匐在月中桂樹旁邊,卻長年張開著口伏在扇子巖前。“爬沙”。即匍匐。“朵頤”,鼓動腮頰,這里即《吳船錄》中的“呿吻”,張開口。
“巴東”二句,寫扇子峽和峽中的泉水。范成大是下水,所以說過扇子峽后“峽中灘盡矣”,而陸游是上水,因此是入峽后的第一峽。這是由于上下行方向不同,所述扇子峽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第四泉”,《夷陵州志》:“ (蝦蟆碚) 在州西二十里,江之右有石如蝦蟆,陸遜以蝦蟆石堪為硯,上出泉,陸羽品其水味為天下第四?!?/p>
“嚙雪”二句,寫泉水清洌,飲之者宛似飄飄欲仙,俯弄泉水,能使自己忘掉年老。“雪冰”,形容泉水的清洌?!皳Q骨”,傳說凡人成仙,須脫胎換骨?!稗淝颉?,兩手掬水時拳成球狀。唐于良史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之句,元鄭奎妻亦有《掬水月在手》詩:“美人自挹濯春蔥,忽訝冰輪在掌中,女伴臨流笑相語,指尖擎出廣寒宮。”“掬水弄月”,是說雙手掬起泉水時,月亮映在手掌內的水中,這本是孩子的游戲,所以說“可忘年”。
“清游”二句,寫自己愛好游歷,永不滿足,此時船上鼓聲催人,又將離扇子峽解維航行了?!隘B鼓”,宋代長江航行,以擊鼓作為開航信號,宋人的不少詩中都有如此描寫。
上一篇:張之洞《戒壇松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