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司馬遷·滑稽列傳
孔子曰:“六藝于治一也【2】:《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3】。”太史公曰:天道恢恢【4】,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5】。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6】。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7】,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8】,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 三年不蜚又不鳴【9】, 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 一蜚沖天;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10】, 賞一人, 誅一人, 奮兵而出。諸侯振驚, 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11】。
威王八年, 楚大發兵加齊【12】。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 赍金百斤, 車馬十駟【13】。淳于髡仰天大笑, 冠嬰索絕【14】。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 見道旁有禳田者, 操一豚蹄, 酒一盂【15】, 而祝曰:‘甌窶滿篝, 污邪滿車, 五谷蕃熟, 穰穰滿家 【16】。’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17】, 故笑之。”于是齊威王乃益赍黃金千鎰 【18】, 白璧十雙, 車馬百駟。髡辭而行, 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 革車千乘【19】。楚聞之, 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說【20】, 置酒后宮, 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 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 惡能飲一石哉【21】!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 執法在傍, 御史在后 【22】, 髡恐懼俯伏而飲, 不過一斗徑醉矣【23】。若親有嚴客, 髡帣鞠跽【24】, 侍酒于前,時賜余瀝, 奉觴上壽【25】, 數起, 飲不過二斗徑醉矣。若朋友交游, 久不相見, 卒然相睹【26】, 歡然道故, 私情相語, 飲可五六斗徑醉矣。若乃州閭之會 【27】, 男女雜坐, 行酒稽留, 六博投壺, 相為曹【28】, 握手無罰, 目眙不禁【29】, 前有墮珥, 后有遺簪【30】, 髡竊樂此, 飲可八斗而醉二參【31】。日暮酒闌, 合尊促坐【32】, 男女同席, 履舄交錯, 杯盤狼藉【33】, 堂上燭滅, 主人留髡而送客, 羅襦襟解,微聞薌澤【34】,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35】。齊王曰:“善。”乃罷長夜之飲, 以髡為諸侯主客【36】。宗室置酒,髡嘗在側【37】。
【注釋】
【1】滑稽(gu ji):指能言善辯、口齒伶俐、善于諷諫的人。
【2】六藝:即《禮》、《樂》、《書》、《詩》、《易》、《春秋》六經。于一治:對于治理國家一樣有效用。
【3】節人:節制人的欲望、行為。發和:抒發平和美好的感情。道事;記述歷史事跡和文物制度。達意:表達人的思想意志。神化:用奇妙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變化。道義:根據義來衡量是非、善惡。
【4】天道:自然法則。恢恢:廣大無邊的樣子。
【5】微中(zhong):有意無意之間說著合乎道義的地方。解紛:排解糾紛。
【6】淳(chun)于髡(kun):淳于,復姓;髡,名。贅(zhui)婿:戰國、秦、漢時,家貧賣子與人為奴,三年不能贖還,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稱為贅婿。在當時是社會地位很低的人。
【7】隱:隱語,類似謎語的話。
【8】沉湎(mian)不治:迷醉于酒,不管政事。
【9】蜚:同“飛”。
【10】朝諸縣令長:讓各縣令長來朝見。縣令長,縣的行政長官,大縣稱令,小縣稱長。
【11】《田完世家》:《史記》中的一篇,記載戰國時齊國的事。
【12】加齊:壓迫齊境。
【13】“赍”:贈送。駟(si):四匹馬拉的車子。
【14】纓:系帽用的帶子。索:盡。絕:斷。
【15】禳(rang)田:祈禱田神求豐收。操:拿。豚(tun):小豬。盂(yu):酒具。
【16】甌窶(ou lou):狹小的高地。篝(gou):竹籠。污邪(ye):低洼易澇的土地。蕃(fan):茂盛。穰(rang):禾豐盛的樣子。
【17】狹:少。奢:多。
【18】鎰(yi):古代計重量的單位,合二十兩或二十四兩。
【19】革車: 古代的重型戰車。乘 (sheng): 一車四馬。
【20】 說: 同“悅”。
【21】惡 (wu) 能: 怎么能。
【22】 執法: 執行法律的官。御史: 監察行政的官。這里都是指執行酒令、監察失儀的官。
【23】 徑: 就。
【24】 親: 父親。嚴客: 尊貴的客人。帣 (juan gou): 束好衣袖。鞠跽 (juji): 躬身下跪。
【25】余瀝: 剩余的酒。瀝, 滴。觴 (shang): 酒具。壽: 敬酒祝健康。
【26】 卒 (cu): 同“猝”, 突然。
【27】 州閭: 鄉里。
【28】 行酒稽留: 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稽留, 停留, 延長。六博投壺: 古代爭輸贏的游戲。六博, 近似下棋。投壺, 用箭投向特制的壺口, 投中為勝。相引為曹: 彼此招呼, 結為同輩。曹, 輩。
【29】 眙 (chi): 瞪眼直視。
【30】 墮珥(er)、遺簪: 掉在地上的耳環、發簪。珥,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
【31】醉二參: 有二三分醉意。參, 同“三”。
【32】 酒闌: 宴飲將完。合尊:把余酒合成一杯。尊, 同“樽”, 酒杯。促坐: 促膝而坐。
【33】 履舄 (lu xi): 鞋。舄, 木底鞋。狼藉: 雜亂。
【34】 羅襦(ru): 婦女羅制的短衣。羅, 有花紋而輕薄的絲織物。薌澤: 香氣。薌, 同“香”。
【35】 諷諫: 用說故事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規勸君上。
【36】諸侯主客: 主持招待諸侯賓客的官。
【37】宗室: 王族。嘗: 通“常”。
【賞析】
司馬遷在《史記》中, 不僅為許多有歷史功績的帝王將相立了傳, 而且也為許多中下層人民, 如游俠、刺客、卜祝、商人等立了傳, 歌頌他們的優秀品質, 肯定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滑稽列傳》就是其中的一篇。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不流世俗, 不爭勢利, 上下無所凝滯, 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第六十四。”這說明司馬遷所寫的“滑稽”人物, 與通常人們所說的那種油腔滑調、言不及義、一味引人發笑的人物不同, 他們是一些不隨世俗沉浮、不為個人爭利、地位很低、但能通行上下而發揮正義作用的人。
在封建專制時代,君王有了過失,一些忠臣挺身直諫,但由于君王往往驕奢橫暴、剛愎自用,難以聽進逆耳的忠言,因此直諫容易得罪君王,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弄不好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如果采用說笑話,打比方、講故事、繞彎子等旁敲側擊的方法,以小見大,以此喻彼,使統治者自己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改正錯誤,這就叫諷諫。“滑稽”人物的妙處看來就在這里。司馬遷在文章一開頭的小序里就稱贊他們“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其治理國家的作用,甚至可以與《禮》、《樂》、《書》、《詩》、《易》、《春秋》等“六經”相提并論,這是對滑稽人物的很高的評價。
《滑稽列傳》記述了戰國時齊國的淳于髡、楚國的優孟和秦朝時的優旃的事跡。淳于髡是個“贅婿”,優孟和優旃是宮廷里供君王娛樂的藝人,他們的身分地位在當時是極為低賤的,甚至為一般平民所不齒。但是,他們利用特殊的能夠接近最高統治者的機會,以自己深刻的見解、犀利的思想、機智的言談,對最高統治者進行諷諫,為國家和人民作了好事。他們的操行品德,他們的那種批逆鱗、論大事的智慧和勇氣,比那些身居高位而蠅營狗茍的諸公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本文只選錄了《滑稽列傳》開頭的短序和淳于髡傳,由此可見一斑。
文章首先對淳于髡作了概括簡要的介紹:他是齊國的贅婿,身長不到七尺,然而詼諧善辯,曾多次出使諸侯,從來沒有受到過屈辱。然后,按時間先后具體記述了有關他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齊威王三年的時候。由于齊威王喜好通宵地飲酒享樂,沉迷于酒色而不治理政事,致使諸侯各國乘機侵略,國家危亡只在旦夕,然而大臣們都不敢進諫。這時,淳于髡給齊威王打了個啞謎:“國中有只大鳥,停棲在大王的宮廷里,三年不飛也不叫,您知道這只鳥是為什么嗎?”這使得威王受到震動而不能不自省,回答道:“這只鳥不飛便罷,一旦飛起來,就要沖上藍天;不叫便罷,一旦叫起來,就要讓所有的人都驚奇、害怕。”于是他奮發圖強,革新朝政,終于收復了國土,聲威遠揚。
第二件事是在齊威王八年時候。楚國大舉侵犯齊境,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給他金百斤、車十輛。這樣的外交使節,在當時顯得很寒磣,會受到輕視而達不到求救的目的。淳于髡不好直說,就講了一個禳田者的故事,說這個禳田者想以一只豬蹄、一壺酒求來大豐收,諷喻拿出的東西極少而希望得到極多。于是威王增加了金千鎰,白璧十雙,馬車百輛,終于借來了精兵十萬、戰車千乘,解了楚軍之圍。
第三件事是在解圍獲勝之后。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后宮擺下酒宴,召淳于髡前來賜給他酒喝。淳于髡擔心威王再犯通宵喝酒的毛病,便在威王問他酒量時乘機諷諫威王罷長夜之飲。這最后一件事與第一件事相呼應,涉及威王的致命弱點,在全文中份量最重, 用的筆墨最多。淳于髡侃侃而談: 在大王面前喝酒, 有監察執法的官員站在身邊,這樣只一斗酒就醉了。如果在父親的尊貴客人面前, 舉杯上前敬酒, 那么喝上兩斗就醉了。如果與好友相逢, 追敘往事、傾心交談, 那么可以喝五、六斗才醉。如果鄉里舉行宴會, 男女混坐, 嬉笑游戲, 那么可以喝到八斗才有兩三分醉意。而等到日落西山, 燭光隱滅, 獨自與陪酒的女子暢飲, 解開羅衫的衣襟, 聞著微微的香氣, 那么就可以喝到一石了。淳于髡就這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 入情入理而不容辯駁地說明: 沒有約束, 就會放縱; 而一放縱, 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違反道德禮義,產生惡劣后果。于是得出了結論: 飲酒過了份就會違禮失節, 快樂過了份就要生悲,無論什么事都不能超過限度, 過度了就會衰敗。淳于髡曲折委婉地規勸了齊威王, 使威王取消了通夜的飲酒, 并且還任命淳于髡做接待諸侯的交際官, 每逢王族舉行酒宴的時候, 也總讓淳于髡在旁邊作陪, 以防飲酒過度。
作者寫的淳于髡的三件事都很典型,一方面與小序中所說的“談言微中, 亦可以解紛”, 其作用可與“六藝”相比印證; 一方面都表現了淳于髡的膽識和機智善辯。他的三次進諫, 能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而采用不同的諷喻方式, 滑稽藝術各有千秋。第一次, 帶有試探性,用的是為齊威王所喜歡的隱語方式, 使威王警醒振奮。第二次, 他先用“仰天大笑, 冠纓索絕”引起威王的疑問, 再用寓言的方式使威王自覺“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是不可能達到的。第三次, 他先用“一斗亦醉, 一石亦醉”的矛盾的回答使威王奇怪而追問, 然后以談自己切身感受的方法, 生動再現各種飲酒場面, 使威王于娓娓動聽的言談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見。直言進諫難以做到的事情, 淳于髡用滑稽諷喻的方法做到了。
在這篇文章中, 司馬遷準確的抓住了滑稽人物的特點, 用寓莊于諧的喜劇性手法塑造了淳于髡栩栩如生的形象。所謂“莊”, 就是莊重、嚴肅;“諧”就是詼諧、幽默。淳于髡在威王沉湎不治, 百官荒亂, 諸侯并侵, 國且危亡而左右莫敢諫時挺身而出, 使威王感奮; 在楚國大發兵加齊時, 出使趙國出色地完成求救的任務; 又在勝利居安之時, 說威王以“酒極則亂, 樂極則悲,極之而衰, 萬事盡然”的道理。這些都是治理國家的大事,都是嚴肅深刻的社會生活內容。特別是在諷諫罷長夜之飲時, 表述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事物總是要不斷地依一定條件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淳于髡在講這些嚴肅、重大的道理時,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東拉西扯;然而從實質上看, 正是在這些東拉西扯的話語中很自然地寄寓著生活的真理。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詼諧效果完全溶合在一起, 當我們讀的時候, 就會引起一種自然產生的審美愉悅, 這就是“寓莊于諧”。
這篇文章的語言也極有特點, 充滿了機智、詼諧與幽默, 這和滑稽人物的性格、與文章表達的思想內容,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只要與其他列傳的語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司馬遷作為語言大師的語言風格的多樣性的一面。吳見思在《史記論文》中說:“史公一書,上下千古,三代之禮樂,劉項之戰爭,以至律歷天官、文詞事業,無所不有。乃忽而撰出一調笑嬉戲之文,但見其齒牙伶俐,口角香艷,清新俊逸,另用一種筆意。”雖然這里只是節選,但這一特色仍然表現得非常鮮明。
上一篇:《古文觀止·司馬遷·游俠列傳序》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駱賓王·滕王閣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