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題海天落照圖后
王世貞
海天落照圖,相傳小李將軍昭道作(1),宣和秘藏(2),不知何年為常熟劉以則所收(3),轉落吳城湯氏(4)。嘉靖中(5) ,有郡守,不欲言其名,以分宜子大符意迫得之(6)。湯見消息非常,乃延仇英實父別室(7),摹一本,將欲為米顛狡獪(8),而為怨家所發(9)。守怒甚,將致叵測(10)。湯不獲已,因割陳緝熙等三詩于仇本后(11),而出真跡,邀所善彭孔嘉輩(12),置酒泣別,摩挲三日而后歸守,守以歸大符。大符家名畫近千卷,皆出其下,尋坐法(13),籍入天府(14)。隆慶初(15),一中貴攜出(16),不甚愛賞,其位下小珰竊之(17)。時朱忠僖領緹騎,密以重貲購,中貴詰責甚急,小珰懼而投諸火,此癸酉秋事也(18)。
余自燕中聞之拾遺人(19),相與慨嘆妙跡永絕。今年春,歸息弇園(20),湯氏偶以仇本見售,為驚喜,不論直收之。按《宣和畫譜》稱昭道有落照、海岸二圖(21),不言所謂海天落照者。其圖之有御題(22),有瘦金瓢印與否(23),亦無從辨證,第睹此臨跡之妙乃爾,因以想見隆準公之驚世也(24)。實父十指如葉玉人(25),即臨本亦何必減逸少《宣示》、信本《蘭亭》哉(26)! 老人饞眼,今日飽矣,為題其后。
〔注釋〕(1)小李將軍昭道:唐代著名畫家李思訓之子李昭道。李思訓曾任右武衛大將軍,因此人們對李昭道稱小李將軍。(2)宣和:宋徽宗年號。這里指宋徽宗。秘藏:內府所藏。(3)劉以則:明代一收藏家。(4)吳城:蘇州。(5)嘉靖:明世宗年號。(6)分宜:明代奸臣嚴嵩,因其是江西分宜人,故稱為分宜。大符:嚴嵩之子嚴世蕃,字大符。迫得:逼迫取得。(7)延: 請。仇英: 字實父,號十洲,明代著名畫家。別室: 指密室。(8)米顛: 宋代書畫家米芾。狡獪: 狡猾的手段。(9)怨家: 仇家。發: 揭發。(10)致: 加。叵測: 指災禍。(11)割: 裁去。陳緝熙: 名鑒,當時著名收藏家。(12)彭孔嘉: 名年,蘇州人,書畫家。(13)尋: 不久。坐法: 受法律制裁。(14)籍: 登記沒收。天府: 內府。(15)隆慶: 明穆宗年號。(16)中貴: 太監。(17)小珰: 小太監。(18)朱忠僖: 名希孝,謚忠僖。緹騎: 明代的緝捕人員。癸酉:明神宗萬歷元年(1573)。(19)拾遺人: 舊貨商人。(20)弇園:王世貞家花園名。(21)《宣和畫譜》: 宋徽宗時記錄內府名畫的冊子。(22)御題: 指宋徽宗的題字。(23)瘦金: 宋徽宗自號其書體為瘦金體。瓢?。核位兆谑褂玫钠靶斡 ?24)隆準: 高鼻梁,古人說隆準龍顏是帝王的相貌。隆準公: 指李昭道,因他是唐宗室。(25)葉玉人: 典出《列子·說符》,一匠人能把玉雕刻成薄葉。(26)逸少: 王羲之,晉代書法家。宣示: 三國魏鐘繇所書《宣示表》,楷書書帖。傳世者為王羲之所臨。信本: 歐陽詢,字信本,唐書法家。蘭亭: 《蘭亭序》,傳世之定式蘭亭帖為歐陽詢所臨。
〔鑒賞〕作為明代 “后七子”的領袖王世貞,在李攀龍死后,曾獨主文壇二十年。所謂 “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言褒賞,聲價驟起” (《明史·王世貞傳》),可想見當日盛況?!拔谋厍貪h,詩必盛唐,大歷以后書勿讀” (同上),代表了他文學上的復古主義主張。但到了晚年,他放棄了復古主張,詩風、文風漸趨平淡自然。《題海天落照圖后》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題海天落照圖后》委曲詳盡而又簡潔明了地敘述了《海天落照圖》收藏得失的經過,揭露了嚴世蕃的貪暴行為,字里行間隱藏著很深的憤慨,因此,我們不能把它作為一般的題跋文來看待。文章由兩個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海天落照圖》真跡收藏得失的經過。后一部分寫作者得到《海天落照圖》仇英摹本的情況和喜悅心情。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敘述了寶圖屢遭磨難、幾易其主的經過。作者所知道的最早的民間收藏者是明代收藏家劉以則,至于寶圖怎樣自宣和內府流落到民間,已經不得而知。自劉以則起,至小太監止,寶圖先后幾易其主,但在作者寫來,卻既委曲而詳盡,又簡潔而分明。這是由于作者把時間線索交代得非常清晰,“宣和”、“不知何年”、“嘉靖中”、“尋”、“隆慶初”、“癸酉秋”,前后映帶,了了分明。同時,也由于作者用詞簡潔傳神,“宣和秘藏”的 “秘”字,“名畫近千卷,皆出其下”的 “皆”字,“密以重貲購”中的 “密”字、“重”字,都十分傳神地寫出了《海天落照圖》的珍貴。再如: 寫太監竊畫,用一個“攜出”,就活脫脫地寫出了中貴利用出入皇室之便,順手牽羊偷竊寶圖的劣跡。在第一部分里,作者敘述的重點是嚴世蕃逼取《海天落照圖》的經過。通過這個經過的敘述,有力地揭露了嚴世蕃的貪暴行為。嚴世蕃為了得到《海天落照圖》,指令郡守大張伐撻??な叵仁墙鑴萘枞?,強行索取。逼取不得,又企圖以法治人,欲置湯氏于死地。為了一幅名畫,竟然明火執仗,動用國家機器逼害無辜,這就充分暴露了嚴世蕃的兇殘暴虐,暴露了明代社會的黑暗。同時,通過這段經過的敘述,我們也看到了湯氏對名畫的摯愛之深。湯氏明知大禍臨頭,仍敢冒死秘請著名畫家仇英臨摹一本,希望能夠以假亂真,不料被冤家告發,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湯氏才交出真跡。在交出真跡之前,湯氏先是從真跡上割下陳緝熙等三詩補在仇本之后,既而,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置酒泣別,然后,又摩挲三日,這才戀戀不舍地交出真跡。一個古董商人對一幅名畫摯愛,面對權貴卻不摧眉折腰,實在可敬可佩。嚴世蕃為得到《海天落照圖》而不擇手段,吳城湯氏為保護這幅畫而敢冒風險,這又進一步證明了這幅畫的珍貴。
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寫道: “余自燕中聞之拾遺人,相與慨嘆妙跡永絕。”這里前一句話交代了上面消息的來源,后一句話表現了作者對《海天落照圖》真跡亡絕的深深的惋惜,而這種惋惜中又包含了作者對嚴世蕃暴行的強烈的怨憤。作者用這兩句話作為銜接上下文的紐帶,顯得非常自然。正當讀者與作者相與慨嘆之時,忽然傳來得見仇本的喜訊,特別是,作者不說“真跡永絕”,而是下一個“妙”字,這就為下文仇本使妙跡再現,制造了一個反鋪墊,大有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妙。仇英摹本使《海天落照圖》妙跡再現,作者的欣喜心情溢于言表。他先是“為驚喜,不論直收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來充當這幅名畫摹本的保護人,使它不至于象真跡一樣橫遭不測。接著,盛贊仇本臨跡之妙。最后,以 “老人饞眼,今日飽矣”,作為全文的結語,抒發了自己欣賞藝術妙品以后心理上的一種極大的滿足。在盛贊仇本時,作者連用傳說中的葉玉人、王羲之的《宣示表》和歐陽詢的《蘭亭序》作比,給仇英的臨摹技藝和《海天落照圖》的摹本以很高的評價。這里,作者毫不掩飾的喜悅與上文深深隱藏著的憤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文的憤慨不便直說,所以,只是深深隱藏在不動聲色的客觀敘述之中; 而這里的喜悅直說無礙,所以,作者毫不掩飾。但是,由于喜悅心情的坦露,與上文的氣氛形成了明顯的不合諧,這又自然地把上文中隱藏著的怨憤顯露出來。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王世貞對嚴嵩父子的倒行逆施是深惡痛絕的,特別是其父王忬為嚴嵩所害,使他更清醒地認識到嚴嵩父子的真實面目。人們曾因此而附會出 “苦孝說”,說王世貞作《金瓶梅》,以毒水印刷,想毒死嚴世蕃。這種說法并無憑據,但是,王世貞曾寫了一些詩文揭露嚴嵩父子的暴行,卻是事實。著名的詩有《太保歌》,揭露了嚴嵩炙手可熱的聲勢。散文方面,《題海天落照圖后》可以作為一個代表。本文為《海天落照圖》而題,卻并不介紹和描寫《海天落照圖》本身,而是以敘述寶圖的得失經過為線索,來揭露嚴世蕃的貪暴行徑。這正表明了本文的主旨乃在揭露,而不在題跋。
上一篇:《古文觀止·明文·歸有光·項脊軒志》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國策》·顏斶說齊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