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羅大經1
上蔡先生云2:“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3。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鸚鵡也?!敝煳墓?sup>4:“今時秀才,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贝思茨苎喳W鵡也。
夫下以言語為學5,上以言語為治6,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鸑鷟7,惟恐其不在靈囿問8,不亦異乎!
1羅大經(生卒年不詳):南宋時人,字景綸,有筆記體著作《鶴林玉露》。2上蔡先生:即宋代理學家謝良佐,河南上蔡人,世稱上蔡先生。3小歇處:起碼之處,指做人的起碼條件。4朱文公:宋代理學家朱熹,謚號“文”,世稱朱文公。5下:指一般士大夫。言語:指說空話。6上:指統治者。7鳳凰:傳說中的吉祥之鳥,鳥類之王。鸑鷟(yue zhuo);鳳凰的別名。8靈囿(you):古代帝王豢養名貴禽獸的園林。
【析點】 鸚鵡之成為人的寵物,既在于它美麗的羽毛,更在于它能隨人的調教而效人言。鸚鵡是禽鳥,本無思想,以仿效人言而取寵,確也無可厚非。但作為有思維有意志的人,如果只是口吐動聽的言辭以博取在上位者的恩寵,就連禽鳥也不如了。本文不僅直刺專說不做、言行相悖的鸚鵡式的人,更揭露了在下者以做鸚鵡為能事,在上者以有鸚鵡為樂事的惡劣風習,寓意是相當深刻的。
全文思想內容分四步展開;第一步,做人不放棄名利只能是能言鸚鵡;第二步,當今讀書人會說廉義卻不廉不義,就是能言鸚鵡;第三步,滿朝上下追求“能言”,社會風氣日降;第四步,而今惟恐能言者不被重用是反常的怪現象。前兩步引用本朝學者的話為根基,后兩步是作者本人的議論。前兩步中,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具體化;后兩步中,第四步是第三步的深化。全文使用比喻手法,妙在前兩步中將言行不一者直指為能言鸚鵡,語意明確;第四步又以能言鸚鵡暗喻口是心非的人,含蓄深刻。主體與喻體的這種錯綜變化,產生了人即鸚鵡、鸚鵡即人的諷刺效果。
上一篇:《勝伊一倍》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腌蛋》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