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士禛·蟂磯靈澤夫人祠》原文賞析
霸氣江東久寂寥,永安宮殿莽蕭蕭。都將家國無窮恨,分付潯陽上下潮。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作者奉使廣東,祭告南海,事畢返回,道經長江蟂(xiao)磯,感慨而作《蟂磯靈澤夫人祠》二首,此為其中一首。蟂磯,在安徽省蕪湖江岸,片石傍江,高不過尋丈,上有孫夫人祠。孫夫人,三國吳主孫權之妹孫尚香,嫁與蜀漢主劉備,世稱孫夫人,夫人歿后,世人建廟祭祀,尊稱靈澤夫人。
首二句寫孫吳、蜀漢兩國的先后滅亡。但詩歌不同于散文,它要求高度凝練概括而又具體形象。以“霸氣江東久寂寥”代東吳的國滅,以“永安宮展莽蕭蕭”代蜀漢的敗亡。這樣來寫,既增強了敘事的直觀性、形象性,又增強了歷史的深度感,同時還寄托了作者的深沉感慨。不是么?想當年,三國爭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北方諸勢力一一破滅,惟孫權、劉備敢于與其抗衡;孫劉抗曹、赤壁一戰,一舉消滅曹操幾十萬大軍,從此江東大振,正如元好問所贊“孫郎(孫權)矯矯人中龍,顧盼叱咤生云風”(《赤壁圖》),真可謂霸氣無雙。但后來東吳終于降魏國滅;“久寂寥”三字,寄托了詩人多少歷史的感慨!劉備早在“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之時,就被曹操看做是與己等同的英雄,也是“矯矯人中龍”。他以“復興漢室”為旗幟,“先取荊州后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羅貫中《古風》),把蜀漢治理得兵精糧足,吳蜀交戰,他一次就出精兵七十萬,亦可謂霸氣十足。然而也落得國家滅亡,永安宮也變成了“莽蕭蕭”之廢墟,這又寄托了詩人多少哀思!應當指出,此二句中的“霸氣”、“宮殿”實為互文,即:寫吳也包括了蜀,寫蜀也包括了吳,是對吳蜀國滅的感嘆和哀思!但上句又點出“江東”,下句又點出“永安”,這就又使兩句各有側重,這種既有側重、又為互文的筆法,正好為后兩句的抒情張本。
后兩句,把同情的筆觸轉到為孫夫人的遭遇上來: “都將家國無窮恨,分付潯陽上下潮?!币浴凹摇倍摚瑢O夫人是吳主孫權的妹妹,以“國”而論,他又是蜀主劉備的妻室。孫權與劉備,曾聯軍抗曹,因此孫權才將妹妹許嫁劉備。但后來吳蜀交惡相攻,勢不兩立,孫夫人也因憂憤自沉于蟂磯,所以說“家國無窮恨”,而“都將”二字,又把“無窮恨”的分量大大加重,深刻地說明了她在吳蜀交惡、互相攻伐中的矛盾和痛苦心情。在“家”與“國”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她痛苦地沉江自歿,實際上等于以一心分付“家”、“國”,因而末句以“分付潯陽上下潮”作結。大致劃分,潯陽江以上,屬于劉備的領土,潯陽江以下,屬于孫權的國土,以心分付“家”、“國”,可見其忠孝得兼之誠;而江“潮”澎湃,正形象地刻畫出孫夫人憤懣難抑之悲。因此,清代評論家沈德潛對本詩寫下這樣的評語: “此昭烈(劉備謚號)孫夫人祠也,潯陽以上為劉,潯陽以下為孫,夫人之恨直無窮矣!”
這首懷古之作,借景抒情,寄意遙深,韻致綿邈;特別是后兩句,詩人借孫夫人沉江自歿的史實,拈連出“家國無窮恨”,并將“恨”字,奇想出“分付潯陽上下潮”,真可謂構思精深而又凝重,令人讀來感喟不已。
上一篇:古詩《李流芳·黃河夜泊》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龔鼎孳·上巳將過金陵(錄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