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頭鴨·隴頭泉
(宋)周格非
隴頭泉,未到隴下輕分。一聲聲、凄涼嗚咽,豈堪側耳重聞①。細思量、那時攜手,畫樓高、簾幕黃昏。月不長圓,云多輕散,天應偏妒有情人。自別后、小窗幽院,無處不消魂。羅衣上,殘妝未減②,猶帶啼痕。
自一從、瓶沉簪折,杳知欲見無因③。也渾疑、事如春夢,又只愁、人是朝云。破鏡分來,朱弦斷后,不堪獨自對芳樽④。試與問、多才誰更,匹配得文君。須知道,東陽瘦損⑤,不為傷春。
【作者簡介】
周格非(生卒年不詳),北宋、南宋之交人。生地不詳。宋徽宗宣和年間任嚴州守,后直龍圖閣。《全宋詞》收錄其詞一首。
【詞語簡注】
①豈堪:豈,怎么,表示反問。堪,經得起,忍受得住。重聞:一次又一次的聽。
②殘妝未減:殘留的妝梳沒有去掉。
③杳知:遙知。無因:沒有因緣。
④芳樽:散發著芳香的酒杯。
⑤東陽:地名,即今浙江金華。南朝梁沈約曾任東陽太守,他曾致信徐勉:“百日數旬,革帶(腰帶)常應移孔。”移孔指人慢慢消瘦,需將腰帶移孔細束,這里化用其事。
【內容簡析】
《綠頭鴨》一詞主要寫隴山征人離家別妻的離恨愁情和閨中思婦別夫后的相思之苦。詞牌名“綠頭鴨”,北宋晁元禮始用此名,唐教坊曲名,亦稱“多麗”,又名“鴨頭綠”“隴頭泉”等。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雙調一百三十九字。前闋十三句六平韻,后闋十一句五平韻。
詞的上闋,主要寫隴山征夫聽隴水傷懷,回憶在家與妻廝守、恩愛及別后的思念。作者以“隴頭泉”起筆,寫六盤山水未到山腳下便已分流,一聲聲嗚咽,一聲聲凄涼,怎使人經受得住側耳一聽再聽。“細思量”以下幾句,寫隴山征夫回憶昔日在家中夫妻攜手,登臨畫樓,在簾幕下靜等黃昏的歡愛時光。“月不長圓”以下三句,則寫美好的日子沒有多長,就如同月缺、云散,兩人不得不分開,夫去邊關,妻守空閨,真可謂是老天偏妒有情人,不讓長恩愛。“自別后、小窗幽院,無處不消魂”幾句,則寫隴山征夫想象二人分手后,妻子困坐小窗下,空守幽院里,沒有什么地方不使人傷心消沉,以至于“羅衣上,殘妝未減,猶帶啼痕”。“猶帶啼痕”一句,把閨中思婦終日思念夫君、以淚洗面的境況描摹得極為形象,極為逼真。
詞的下闋,主要抒寫閨中思婦相思日甚,對景傷春,期盼“破鏡重圓”的心情。在詞的下闋,作者巧妙調換抒情主人公,由上闋寫征夫離情轉換成下闋寫思婦怨情,構思十分精妙。“自一從”以下三句,寫思婦感傷自從兩人分手,花瓶香沉,頭簪折斷,就知道天地遙遙,二人無因相見。“也渾疑、事如春夢,又只愁、人是朝云”句,寫思婦已知兩人戀情,猶如春夢一空,但又憂愁人生苦短,猶如朝云。“破鏡分來”以下幾句,寫自從與心上人分開之后,已是“不堪獨自對芳樽”了。“試與問”以下三句,寫思婦提出了一個假定的問題:像自己這樣多才多藝的女子,如卓文君一般,又在哪里尋找一個相與匹配的男子?于是,在詞的最后,思婦無限感慨:要知道,東陽人瘦損無力,并不僅僅是因為傷春啊!
上一篇:(清)譚嗣同《隴山道中》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民國)陳國棟《美高蒼松》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