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灣《次北固山下》原文與賞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的北面,三面臨江。盛唐詩人王灣在漫游江南時曾途經此地,在飽覽了當地初春時節的風光景物之后,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詩的第一聯便給人一種清新而又強烈的畫面感。“客路”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即指“北固山”,直接點題。加上一個“外”字,說明詩人的行程并非到此而止。“行舟綠水前”緊承前一句,用“青山”加上“綠水”,既點綴出了江南早春時節的典型環境,又道出了詩人所乘的那條小舟正好穿行在這青山綠水之間,立于船頭的詩人飽覽著沿途兩岸的山光水色,仿佛正悠游于仙境之中,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
接下去詩人所乘的小舟行到了一片開闊的江面上,由于春潮渙渙,水漲船高,江水幾至與堤岸相平,頓覺江面寬闊了許多,舟行其上,不僅視野開闊,心曠神怡,而且陣陣和風,吹動船帆,順流而下。這第二聯兩句寫得很傳神。“潮平兩岸闊”寫得氣勢恢弘,境界開闊,而“風正一帆懸”卻又氣象生動,愈加精彩。它給人一種動中有靜,靜中藏動的感覺。加之詩人所舉潮、岸、風、帆四種事物,配之以平、闊、正、懸四個形容詞,可謂既簡潔、生動,而又貼切、妥當,堪稱煉句、煉字之筆。
第三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更為歷代傳誦的名句。詩人連夜而行,當東方欲曉之時,詩人看見那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照亮了那沉沉的殘夜。江南的春天又來得特別早,一下子闖入了舊年之中 (可知這一年的立春當在臘月)。詩人借日生殘夜,春人舊年這一自然現象,不是為了表示時序的交替和節令的變化,而是蘊含著一種生活理趣,暗示出詩人對于新生事物的歡呼和贊美。他贊美紅日,是因為她雖生于殘夜,卻又照亮了殘夜; 他贊美新春,是因為她能闖入舊年,驅趕走殘冬。所以當詩人目睹了這一壯美的景象后,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這兩句詩,以抒發自己樂觀、向上的情懷,給人以鼓舞和力量。這兩句詩是煉句煉意之佳構。早在唐代便已膾炙人口。唐人殷璠在其所編的《河岳英靈集》中稱贊道:“‘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詩人以來少有此句。”明胡應麟亦稱贊這一聯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 (見《詩藪·內編》)。足見該聯不僅享譽于當時,亦傳誦于后世。
詩的最后一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是說正當詩人駕著小船繼續向前方行駛時,恰好天空中有一隊大雁,由南向北飛去。詩人由此觸景生情。原來春天來了,大雁要遷回北方的老家去了,而且它們還要飛經我的老家洛陽,我也該托它們給家里的親人捎封信去啊。這一聯與首聯相呼應,由“客路”想起自己的家鄉——洛陽,從而引發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這首詩的意境是雄闊、壯美的,詩人的情感也是健康、向上的。全詩不僅在煉字、煉句方面,而且在煉意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確為盛唐之佳作。
上一篇:徐宏祖《楚游日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觀《次韻子由題平山堂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