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樓(乞巧令節)》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乞巧樓》:“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又,參見“七夕穿針”條。又,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之“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羅(即磨合羅,泥塑小童)、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釋義】乞巧樓本唐代宮中七月七日以慶牛女相會所結樓殿,后來民間也皆效法。七月七日也稱“乞巧節”。
【例句】①碧紗人歇翠紈閑,覺后微生汗,乞巧樓空夜筵散。(馬致遠[越調·小桃紅]《四公子宅賦·秋》)小令用“乞巧樓”點出宅中七夕歡宴,描繪了秋夜游宴的景況。②今日是七月七夕,牛女相會,人間乞巧令節。(白樸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一折)明皇與貴妃歡度七夕。③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喬吉雜劇《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第二折[煞尾])韓翃想像與柳眉結成伉儷,一年四季相親相愛,秋天則慶乞巧。
上一篇:元曲典故《七香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倩女離魂》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