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微山湖
1943年12月
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注釋:
微山湖——地名,位于山東省微山縣南部。
橫越——從這一邊跨越到那一邊,詩中指作者穿越泗洪、宿遷、古邳后,到達微山湖。
慰——使人心里安適;心安。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賞析:
這首七言古詩寫于陳毅同志奔赴延安的途中。
微山湖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承納了魯、蘇、皖、豫四省八個地區的來水,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四個彼此相連的湖泊組成,形成了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京杭大運河縱貫全湖,至今仍能通航。微山島是湖中第一大島,島上文化古跡眾多,境內有殷周微子墓、漢初張良墓、春秋目夷墓、伏義陵(廟)、仲子路廟、六合泉、圣母泉以及大量的廟宇亭臺、古碑刻石、漢畫像石等古跡。每年7至8月,十萬畝荷花開遍湖中,蔚為壯觀。微山湖也是一個老革命根據地,它是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地方,電影《鐵道游記隊》中的歌曲:“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讓人們永遠地記住了微山湖這個美麗的地方。上聯“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寫詩人經長途跋涉后,來到微山湖畔。“橫越”一詞,道出了詩人跋涉的艱辛;“江淮”,指的是長江以北的淮河兩岸,“七百里”指的是詩人行走的距離。詩人從江蘇省境內到達了山東省境內,沿途穿插在敵偽之間,不僅要爬山,還要越湖;不僅走平原,還要跨溝壑,詩人感到非常疲倦和勞累。但當詩人來到微山湖上,那秀美的景色讓他的疲憊一掃而光。詩人用擬人的手法,用“慰征程”三字,寫湖中的美景如同親人一樣,去撫慰征人,從側面烘托出湖上景色的別致。詩人盡管沒有直接寫景,但“湖色”二字作了濃縮。一望無垠的湖水,碧靜悠閑,鷗鳥翻飛,漣漪輕浮,扁舟穿行,湖草油油。詩人從陸地奔馳而來,見到這平如鏡面的湖水,心情自然而然地開朗起來,勞頓也被湖風悄悄地吹走。
下聯“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與上聯承接緊密,繼續寫微山湖畔的景色。此時,夜色已經降臨,詩人乘坐的扁舟行進在微山湖上。自古以來,山水相依,有山必有水,有水也必有山。詩人的視角,由湖上開始向湖岸移動,魯南地區的山影在夜色顯得高峻、挺拔,巨大的倒影落在湖水之中;殘月悄悄升上了天空,給湖面撒上了一層碎銀,如絲如夢,如屏如畫,急行的扁舟駛入了畫中,賞心悅目,讓詩人不忍離去。“甚”是很、極的意思,詩人用來形容魯南的山影就很形象,因為詩人坐在船上,海拔很低,遠望高山,自然是仰視,加之是夜晚,亦真亦幻,所以就發出了“魯南峰影嵯峨甚”的感嘆。扁舟入畫好理解,因為船兒行進在如畫的微山湖中,但殘月入畫就有點不好理解了。殘月不圓,多少有點冷淡,加之高懸在天上,怎么能夠進入湖上的風景呢?卻原來,微山湖的湖水清碧,月色不僅落在湖面,其身影也融入湖水之中。詩人用“入畫圖”一句,從側面寫出了微山湖的美,突出了微山湖的神;“入畫圖”是點睛之筆,也是神來之筆。
這首山水詩寫于戰爭年代,是詩人的詩作中極為少見的一首狀景詩,表現出詩人喜山、樂水的自然秉性,詩人也是人,既有革命的情懷,也有自然人的本性,所以,在戰時奔赴延安的途中,詩人看到微山湖的美景,就會把贊譽悄悄注入筆端。詩人看似寫景,但其隱含著對勝利的渴望,詩人希望早日取得抗戰的勝利,讓祖國的大好河山永久地美好下去。這首詩意境含蓄,筆墨清晰,值得學習和借鑒。
上一篇:陳毅《過太行山書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過洪澤湖》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