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錄二劉秉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
樂府詩題,最早內容和題目是一致的,比如《戰城南》寫戰爭,《行路難》嘆身世等。但從曹操父子開始,就借樂府古題寫其他內容了。比如《蒿里行》,本來是葬歌,也就是埋葬死人的時候唱的,“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曹操卻用他寫時事。后代這種情況就更加普遍了。
散曲在元代也是被稱為“樂府”的,它有許多來自民間,就是歌詠身邊之事的,比如上面講到的《采蓮曲》,就是采蓮人在勞動時所唱的歌,內容也都與采蓮(當然包括采蓮人的感受甚至愛情)有關。但被作為曲牌使用以后,就漸漸只借其形式,而不一定再囿于題目所限的內容了。這里所選的兩首〔干荷葉〕,就代表了這兩種情況。
第一首,是忠實于題目的。題目是“干荷葉”,曲就詠干荷葉。“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句句所詠,都是干荷葉。
荷葉在未枯以前是很美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南朝樂府民歌《江南可采蓮》)。但是荷殘以后,也是一池衰颯的景象。雖然唐人有“留得殘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的詩句,但畢竟也有些許的無奈。“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一句,點明荷殘的原因,是“昨夜一場霜”。如果我們把本曲當成是作者在發身世之感,那么,這“霜”也就有所指了。
下一曲,則和題目名稱完全沒有關系了。它是借此題寫對南宋滅亡的哀悼。“南高峰,北高峰”,是西湖兩個景觀。煙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煙霞嶺,也是西湖名勝。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靖康之難,汴京被攻破,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宋朝基本上算是亡了。康王趙構冒死渡江,在臨安重新建立了宋王朝,史稱南宋,他對宋是有大功勞的。立國之初,也想到過北伐。他之后,孝宗等也曾有過北伐的舉動,可惜都失敗了,而且南宋越積越弱,最終還是被元人所滅。一切的復國之念,復國之舉,都不過是“一場空”而已。所不變的,是山水風物,管你是宋也好,是金也好,是元也好,“吳山依舊酒旗風”,爭來爭去有什么意思呢?
劉秉忠高祖事遼,祖、父皆先事金,后事元,所以他對宋的存亡沒有多少切膚之痛,他只是把這一朝代的更迭當作一件普通的歷史事件在吟詠。
上一篇:《云來山更佳 張養浩》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十五首錄四 馬致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