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元好問·少室南原》原文賞析
地僻人煙斷,山深鳥語嘩。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綠映高低樹,紅迷遠近花。林間見雞犬,直擬是仙家。
此詩為元好問晚期之作。是時,他已過起了遺民的生活,編纂詩集,撰寫金史。在訪詩和收集史料的過程中,往來于晉、豫、魯、冀等地,有機會游訪名山大川。創作傾向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此時,描繪歌詠山水風光的作品增多。“少室山”在河南登封縣西北,潁水發源于此。在這首詩中,作者借描繪少室南原的優美靜謐,隱隱地反襯出在元朝統治下,廣大國土的荒蕪凋敝,透露出綿綿的亡國之痛。
“地僻人煙斷,山深鳥語嘩”,首先交代地點。這少室山南原乃在地僻山深之處,由于人跡罕至,寂靜異常,所以只聽得見鳥兒的陣陣喧嘩。只此二句,便概括地描繪出他對此地的總體印象。
頷頸二聯是他對此地特有風光的描繪。這里,首先應說幾句題外的話: 元好問藝術修養很高,這是他能夠寫出許多優秀題畫詩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直接影響到他田園風光詩的創作,使他觀察細致,下筆傳神,寫出了逼真如畫的詩章佳句。請看詩人如何具體描寫這里的風光: “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綠映高低樹,紅迷遠近花。”清澈的溪水在高低不平的石間流淌,激出嘩嘩啦啦的清脆響聲; 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綠色的植物抽出柔蔓的枝條、青翠的新芽。這是一派“物欣欣而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春光景象,到處都充滿了山野的勃勃生機。在這遠山近嶺之間,披上新綠的林木郁郁蔥蔥,高低參差濃淡相映; 競相開放的山花,深淺疏密,點點叢叢,步入其間,宛如步入畫境。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麗的圖畫啊! 它紅綠映襯,色彩和諧; 鮮艷明媚,高低遠近有別,景深幽長而層次分明。
在這充滿野趣,鮮有人蹤的地方,山回路轉,詩人眼前忽然一亮,發現了一個新的詩境: “林間見雞犬,直擬是仙家。”在山間濃密的林中,詩人正且走且驚獨自徜徉賞景,眼前忽然映現出了農家雞犬的身影。噢,原來在綠樹掩映之中,還藏著三兩間小小農舍。在詩人看來,這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了。這極為普通的一景,他何以驚奇如此呢?原來,金元長期戰亂,血染川原,加之統治者殘酷剝削和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竟是一片“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涼景象。因而,在這深山老林中,當詩人看到這久久難見的雞鳴狗吠情景時,竟然激動不已,呼之為“仙家”了。這看似輕快的詩句背后,隱含著詩人多少難以言傳的悲哀與辛酸!這深沉的憂患意識,在尾聯以佳景襯哀情,使人長嘆不已。
元好問主張廣泛學習和繼承傳統,是一個“轉益多師”的集大成者。他善于從各個方面各種角度學習古人。如這首《少室南原》,那詩中有畫、恬淡靜謐、景中有情的意境就吸收了王維山水詩的神髓;頷頸兩聯,對仗工穩,描摹傳神,又得力于學習了杜甫;而“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的質樸語言和借美景揭露丑惡現實的筆法,卻又酷似陶淵明詩的意趣。
上一篇:古詩《魏源·寰海》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景仁·山館夜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