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日不下,潭鏡月長臨。
細細溪風渡,相看識此心。
這是《題李公麟山莊圖》組詩的第十一首。
澄元谷是個四周都是高山的谷地,景色清幽。詩人想象它被石門山遮住了太陽,很少接受陽光的照耀,只有月光經常倒映在谷地鏡子般的潭水里。夜色中,詩人站在漾起細細溪風的渡口,看著映在溪水中無限澄澈的月亮,發覺自己那一顆清凈的心也與它息息相通、交相輝映……
這首詩描寫了澄元谷清幽的景色,也抒發了詩人與這種景色交融的心情。
用月光來比喻清凈自性,是詩僧們常用的手法。如寒山詩就說: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可倫比,教我如何說?”而見月悟心,也是禪僧們的體驗。如皎然就說:“東風吹杉梧,幽日到石壁。此中一悟心,可與千載敵。”“秋天月色正,清夜道心真。”(《苕溪草堂四十三韻》、《秋宵書事寄吳憑處士》)在他們的心目中,月光和禪心是完全可以溝通、融匯的。因而,習禪的蘇轍面對溪水中的月光有 “相看識此心”之句,毫不奇怪。
同時,使心靈和自然契合,也是道、玄、禪諸學共同追求的境界。李白的名詩《獨坐敬亭山》就窺見了這一奧秘,詩中寫道:“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二字包含了許多悠閑和欣悅的意味。蘇轍詩中的 “相看”二字也宜于從這方面加以體會。
上一篇:禪詩《湖心寺夜坐》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靈山寺聽泉》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