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江蘇省·南京》古詩詞賞析大全
南京,中國的古都之一。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后屬楚。從越國蕩蠡在今 “越臺” 處筑越城算起,南京筑城已有2400余年的歷史。當年范蠡曾駐守此城,當時又稱為范蠡城。公元前333年楚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筑城,叫金陵邑。秦漢置秣陵縣,三國時吳國孫權建都于此,改名建業,取建功立業之意。相傳諸葛亮與吳主孫權在石頭城上駐馬觀山時說:“鐘阜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此即南京有 “龍蟠虎踞”之稱的來歷。公元280年晉滅吳,改建業為建康。西晉覆亡后,東晉就以建康為首都。繼東晉的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稱為南朝,都以建康為都城。東吳、東晉和南朝合起來共有六個朝代,史稱 “六朝”,從公元三世紀延續到六世紀,共332年,這就是“金陵自古帝王州”這一語的來由。后來南唐以此為都,改稱江寧,共38年,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全中國,以開封為北京,以此地為南京,南京之稱即由此而來。公元1378年他取消了開封北京的名稱,決定建都在南京,改南京為京師,南京第一次成為全國的首都。他用了21年的時間 (從1366年至1386年),完成了這座用磚石筑成的全長67里的城垣。它經歷了600年的風雨,至今仍屹立于世。這座磚城之長不僅在全國居首(北京內城40里,外城20里),而且是世界之最(巴黎城也只有59里)。今日城內仍有明故宮遺址,鼓樓、鐘亭也是當時的遺物。后來太平天國曾以此為京都,稱為天京。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曾定都南京。國民政府也建都南京。今日南京是江蘇省首府,市內市外面貌一新,名勝古跡眾多,如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雨花臺等,成為我國重要的游覽勝地之一。
南京 (中華門及古城墻)
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鐘山龍盤走勢來,秀氣橫分歷陽樹。
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業隨東流。
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
[詩名] 金陵歌送范宜 (全詩20句)
[作者] 李白
[注釋] ●石頭句: 指石頭山 (又名清涼山)。●凌波句:石頭山當年在長江邊,如猛虎踞于江邊,視之有欲躍江而過的姿勢,故諸葛亮有“石頭虎踞”之語。●四十余帝句:孫權建都金陵,傳4主59年; 晉元帝渡江,傳11主103年; 南朝宋傳8主60年;齊傳7主24年;梁傳4主56年;陳傳5主33年,凡29主332年。●天子句:據《陳書》記載,南朝末代皇帝陳后主沉湎酒色,不理政事,隋兵渡江攻城,后主聞兵至,從宮人10余出后堂景陽殿,躲于井中,為隋軍所俘。●誰歌句: 陳后主經常引賓客、貴妃等游宴,使諸貴人及女學上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艷麗者以為曲辭,其曲有《玉樹后庭花》,貴妃張麗華常為后主歌之。詩句追述當年陳亡國之事。這里問誰能再在此唱《玉樹后庭花》,抒感慨之意。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吹。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先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洲。
[詩名] 金陵三首 (選二)
[作者] 李白
[注釋] ●晉家二句:指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長江,1317年于金陵即帝位,并以金陵為京都,為東晉; 從此這里相當于舊日的長安 (西晉京都)。●龍虎盤:龍蟠虎踞的意思。●天塹:指長江天塹。●朱樓:紅色的高樓,指官府、豪門之樓。●亡國二句:國家已經消亡的國土上長滿了春草,過去的王宮埋沒于古丘之中。●后湖: 玄武湖,據《一統志》:玄武湖,在應天府(今南京)太平門外,周圍40里,晉名北湖,劉宋元嘉末有黑龍見,故改名玄武,唐時名后湖。●瀛洲: 古代神話傳說中海三仙山之一,此處喻指玄武湖上的綠洲。
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
賢人當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邊靜,長江萬里情。
應須救趙策,未肯棄侯贏。
[詩名]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作者] 李白
[注釋] ●升州:唐時金陵(今南京)為潤州江寧郡,安祿山亂,肅宗以自古雄據之地,一度改名升州。●六代句: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均在金陵建國。●三吳句:酈道元說:“世謂吳郡、吳興、會稽為三吳。”杜佑說: “吳郡、吳興、丹陽為三吳。”佳麗句:南朝詩人謝脁曾贊金陵為“江南佳麗地”。●重寄:珍重在某地的寄居生活,喻指在外地當地當官人的事業心,是對王忠臣的贈言。●高名:指金陵作為帝都的盛名。●應須二句:以戰國賢士侯贏喻勉友人升州長官王忠臣。侯贏,戰國魏隱士,信陵君慕名禮聘為上座。秦圍趙,趙求救于魏,魏王畏秦強,不肯全力助趙。侯贏為信陵君獻策,使如姬竊符救趙,信陵君獲大勝,侯贏本人則自刎而死,以表忠義。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詩名]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 李白,此詩是在崔顥《黃鶴樓》詩影響下所作,其格律、氣勢均與《黃鶴樓》相似,崔顥題黃鶴樓,李白題鳳凰臺。珊瑚鉤詩話:“金陵鳳凰臺,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今題詠,唯謫仙為絕唱。”
[注釋] ●金陵鳳凰臺:金陵,即金陵邑,為南京的前身,也可說是南京的古名。公元440年,以建康為都城的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在城外山上發現有“三鳥翔集山間,文采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鳳凰臺,遺址在金陵城之東南。”●吳宮句:三國東吳在都城建業建有宮殿,至唐時已歷500年之久,宮殿早已荒蕪、廢圮,或為戰亂所毀,而且隋文帝楊堅滅陳以后,采取了平建康城邑為耕田的政策,把建康的宮城、官署全拆毀,盛極一時的建康蕩然無存。故李白嘆為吳宮已“埋幽徑”。●晉代句:東晉11個君主在建康執政,死后均葬于城外,至李白時也已400年之久,加以人為的破壞,墓塚都已成了土邱。衣冠,喻指墓塚。這兩句均懷古人之不見,感世事之變遷。●三山: 金陵城西南,大江之濱,有三峰排列,南北相連,故號三山。●二水句:1000多年前,在秦淮河入江處,即今水西門外,有白鷺洲等4個沙洲,橫亙在江中,把長江分成兩股汊道,部分江流便在白鷺洲與石頭山之間的夾江通過,故李白稱“二水中分白鷺洲”,南唐以后白鷺洲沙洲逐漸與江岸相連,并成今日的沙洲圩。●長安句:此句感嘆自己見不到帝都。李白于天寶初年,被排擠出長安后,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苦悶,詩句是他心境的流露。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洲。
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
淥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
臺傾鳷鵲觀, 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游。
一聞歌玉樹,千古不勝悲。
[詩名] 月夜金陵懷古
[作者] 李白
[注釋] ●空懸句:謝脁詩: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天文二句:說象征地上英雄人物的天上的星宿還排列在天上沒有變,可是六代帝王的霸業早已隨大江之水東流而去了。●馳道:古時天子所行之道。《六朝事跡》:“宋孝武帝作馳道,自閶闔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余里,為調馬之所也。”●古丘:謂六代時的陵墓。●鳷鵲觀:六朝時所建的宮室,今已不可考。●鳳凰樓: 在鳳臺山上,宋元嘉中建,傳說有鳳凰落于此地,故名。●清暑:指東晉時所建清暑殿。《景定建康志》:清暑殿,在臺城內,晉孝武帝建。殿前重樓復道,通華林園,豪華奇麗,天下無比。雖暑月常有清風,故以為名。樂游:指南朝宋所建樂游苑,內有正陽殿、林光殿,侯景之亂時焚毀殆盡。陳元嘉六年重修,陳亡后又廢,故址在覆舟山南。●歌玉樹:指陳后主作《玉樹后庭花》,貴妃張麗華歌唱的故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名] 金陵五題之一
[作者] 劉禹錫,此詩憑吊興亡,詠嘆六朝繁華已成陳跡,但并不蒼涼,吟之使人感到別有新意,歷代詩人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注釋] ●朱雀橋句:意思是當年車馬繁華的處所,如今只有野草閑花,一片荒涼。朱雀橋,《六朝事跡》:“晉咸康二年(336年)作朱雀門 (當年建康城南門),新立朱雀浮航,在縣城東南4里,對朱雀門,南渡 (秦)淮水,亦名朱雀橋。”《輿地紀勝》: “江南東路建康府烏衣巷,在秦淮南,去朱雀橋不遠。” 烏衣巷句: 意思是當年顯貴豪門的街巷,如今已巷空人稀,只有夕陽返照。東晉時烏衣巷內有大貴族王導、謝安家族的府邸。王、謝和他們的子侄輩是東晉政權的支柱。他們立過功,掌過大權,是一代驕子,不過后來隨著時代的消逝而沒落了。●舊時二句: 用動的景物——燕子,寫出時代的變遷。《峴傭說詩》:“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感慨無窮,用筆極曲。”宋辛棄疾《沁園春》:“朱雀橋邊,何人會道,野草斜陽春燕?”認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表達的今昔之嘆,可謂千古絕句。
六朝佳麗晚煙浮,湖畔歌殘倚莫愁。
吳殿金釵梁院鼓,楊花燕子共悠悠。
[詩名] 金陵雜感(全詩8句)
[作者] 余懷,字澹心,明代福建莆田人。
[注釋]●六朝:指在金陵建都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佳麗:佳人、麗女,指宮中女子。歷史上南朝向以多美女而著稱。●湖:指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門外,相傳六朝時有女子名莫愁者居此,故名,風景清絕。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詩名] 金陵懷古
[作者] 司空曙,字文明,唐代廣平(今河北永年縣) 人。
[注釋] ●輦路二句:意思是當年皇帝往來的道路長滿了楓樹,宮殿的廢墟上生滿野草,表示盛衰的變化。輦路,皇帝的車道。暗,茂密的意思。●傷心二句:庾信字子山,初為梁朝建康令,侯景作亂,信逃至江陵。梁元帝即位后信受命出使北周,被留長安,官封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書·庾信傳》說:“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詩用庾信被留北朝故事,感嘆梁朝的滅亡,可能和唐朝的趨向衰落有關。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名] 江南春絕句
[作者] 杜牧,此詩言江南春色之麗。南朝之佛寺尤以京都建康為盛,故錄此篇。
[注釋] ●南朝二句:指南朝寺院之多,如《南史·郭祖深傳》:“時帝(梁武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唐代承南朝風尚,亦崇佛,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下令禁毀佛教。杜牧在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對武宗禁佛的措施極為擁護。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
水浸碧水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
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詞名]離亭燕(全詞12句,上、下闋各選4句。)
[作者] 張昪(bian,變),字杲卿,韓城(今陜西韓城縣)人。宋仁宗趙楨時進士,官至參知政事。
[注釋] ●一帶:指當年金陵一帶。●瀟灑:形容秋色明凈爽朗。●水浸句:問遠水與碧天相連,何處是盡頭。●霽色:雨后晴朗的天色。●冷光:秋水閃現的寒光。●漁樵閑話:六朝興亡的故事,成了漁翁樵夫們閑談的話題。●悵望:望四周,心情何等惆悵。●寒日句:看著秋天的夕陽無聲無息漸漸逝去。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詞名] 桂枝香·金陵懷古
[作者] 王安石,寫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作者出任江寧知府時。這首詞寫作者登高望遠而懷想前代興亡,指出后人不應徒然嗟嘆,應從興亡中吸取教訓,最后三句隱喻當時統治者還在步陳后主的后塵,表達作者對現實的憂慮。
[注釋] ●送目:舉目遠望。●千里澄江似練:說千里長江,水色澄清,好象一條白色的綢帶。謝朓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有“澄江靜如練”語。●征帆去棹:江上往來的船只。●彩舟三句:說華美的船只像是蕩漾在淡淡的白云里,群群白鷺象在銀河里飛翔,即使畫圖,也難畫出這樣壯麗的景色。星河:銀河,這里借指長江。●念往昔三句:是說回想六朝時荒淫的君主們爭著過繁華的生活,慨嘆當隋朝大將韓擒虎兵臨城下時,陳后主和愛妃張麗華還在尋歡作樂,這樣亡國的悲恨在六朝時相續不斷。門外樓頭,杜牧《臺城曲》: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指隋將韓擒虎率兵破金陵,斬張麗華,俘陳后主。門外,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朱雀門外。樓頭,指張麗華所住的結綺樓,也有謂陳后主所建的景陽樓。●漫嗟: 空嘆惜,白白地感嘆。●寒煙衰草凝綠:帶有寒意的云煙,衰枯的草和一片沒有生氣的綠色,是對晚秋景色的形容,也是對時事的慨嘆。●至今三句:說直到現在那些歌女們還在那里時時唱著亡國之音的歌曲《玉樹后庭花》。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指陳后主作 《玉樹后庭花》。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宮闕何蕭蕭。
英雄來到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詩名]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全詩24句)
[作者] 高啟
[注釋] ●江山二句:意思是說南京江、山形勝于天下。●秦皇二句:相傳秦始皇時,有人說“金陵有天子氣”,秦始皇便在鐘山埋下金、玉,并開秦淮河,以破壞金陵的王氣。有謂系楚威王埋金,這也是金陵之名的來由。此處是說秦始皇的做法是沒有意義的,直到明初,金陵的“王氣”依然很盛。●瘞(Yi,意):埋。●佳氣:指天子氣。●至今王:指朱元璋做了皇帝,建都金陵。●前三國二句: 說三國與六朝都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舊時宮殿都長了荒草。●英雄二句:六朝的開國英雄初來金陵建都時,都只是割據一方,圖求偏安,缺乏統一全國的大志,最后都一一覆滅,幾度戰血空付東流。
石頭天險壯層城,虎踞龍蟠舊有名。
峙鼎三分吳大帝,渡江五馬晉東京。
高臺鳳去荒煙滿,廢苑螢飛茂草生。
往事不堪頻想象,夕陽西下看潮平。
[詩名] 金陵懷古
[作者] 倪瑞璿,清代宿遷(今江蘇省宿遷縣) 人,徐起泰之妻。
[注釋] ●石頭:指清涼山上的石頭城。●峙鼎三分:指三國時魏、蜀、吳鼎足三分,而吳大帝孫權以金陵為都,占江南。●渡江五馬:西晉末年,中原大亂,晉室宗藩多遭殘殺,惟瑯琊、汝南、西陽、南頓、彭城五王同渡江至江東,五王均為司馬氏,故稱“五馬渡江”。瑯琊王司馬睿嗣統,以金陵為都,即為東晉。●高臺鳳去:鳳凰臺上的鳳凰已飛去。●廢苑: 荒蕪的六朝宮苑。
勝絕江南望,依然圖畫中。
六朝幾興廢,滅沒但歸鴻。
王氣倏云盡,霸圖誰復雄。
尚疑鐘隱在,回首月明空。
[詩名] 金陵
[作者] 納蘭性德
[注釋] ●勝絕二句:說金陵的絕佳勝景稱譽于江南,今日一見果然如圖畫一樣美麗。“望”,是受尊崇的意思。●六朝二句:說六朝都曾在這里興盛一時,滅亡一世,但他們都已過去,不復存在,只有南歸的鴻雁,年年飛回它的故鄉。●誰復雄:六朝的孫權、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等,稱霸一時,現在誰還能稱雄逞威。●尚疑二句: 說只有自號鐘隱的南唐李后主李煜畢竟還留下一些好的詞篇,我到金陵只覺得李后主還在世上活著;可是,真的回首時,已不是“回首月明中”,而“月明空”了。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詩名]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作者] 毛澤東,此詩作于1949年4月南京解放時。
[注釋] ●鐘山: 紫金山,屹立于南京城東,平地突起,顯得分外高聳,它象一條巨龍蟠結在南京之東。●蒼黃:同倉皇,風雨起于倉促之間。是說大軍渡江,解放南京的革命戰爭,如迅雷不及掩耳。●今勝昔: 自三國以后,南京數次被定為國都,不斷建設,而現在的形勢勝過往昔。●天翻地覆:南京解放,意味著蔣介石政權的覆滅,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慨而慷:是慷慨二字的另一種用法。●窮寇:指國民黨殘余的軍事力量。●不可沽名學霸王: 沽名,即追求虛名的意思。楚漢相爭,項羽的軍事力量原來處于優勢,但他追求“仁義”的虛名,在“鴻門宴”上讓劉邦逃走,后來他又沒有追擊;并且在他兵力最強盛的時候,卻衣錦還鄉,自稱霸王,定都彭城(徐州),又立劉邦為漢王,并與劉邦以鴻溝為界,各自稱王。后來劉邦積聚了力量,終于反弱為強,打敗了項羽,得了天下。這里是說,不可像項羽那樣沽名釣譽,要乘勝追擊,徹底消滅蔣介石的軍事力量,將革命進行到底。●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唐詩《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句子,作者在這里借用而給以新的含意: “天如果有思想感情,天也會象人一樣地衰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類社會正在變化發展。滄桑,滄海桑田的省略語,神話傳說,麻姑仙女對別人說她 “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后世因此用“滄海桑田”表示人間的變化、社會的發展。
一泓樂鑒九天容,芳渚歡濯歌棹中。
了卻六朝金粉夢,朝暾耀彩臥波紅。
[詩名] 南京玄武湖
[作者] 王樹遠
[注釋]●玄武湖:在南京市玄武門外,總面積444公頃。古時湖名桑泊湖,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因見湖中出現黑龍(揚子鱷一類動物),改名玄武湖。又號昆明湖。湖中有五洲: 環洲、梁洲、翠洲、菱洲、櫻洲。洲上有動物園。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是南京市游覽勝地。
湖本無憂煙雨皺,如棋往事一樓收。
陽春重款莫愁女,笑舞鶯花逐畫舟。
[詩名] 南京莫愁湖
[作者] 王樹宏
[注釋]●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門外,水陸面積700畝。相傳南齊時,洛陽少女莫愁遠嫁江東盧家,住在湖濱,因此叫莫愁湖。明初筑樓湖上,稱勝棋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與徐達在此下棋,朱元璋輸給徐達,就把莫愁湖送給了徐,因稱“勝棋樓。”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華清宮》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江西省·南昌》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