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敻·楊柳枝》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秋夜香閨思寂寥,漏迢迢。鴛幃羅幌麝煙銷,燭光
搖。正憶玉郎游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
瀟瀟,滴芭蕉。
“楊柳枝”這一題目是從漢樂府橫吹曲辭的《折楊柳》演化而來的,至隋時始為宮詞,唐白居易等人依舊曲翻為新聲,成七言四句形式,顧復這種七言四句夾三言四句的形式,又是從白居易諸人的《楊柳枝》演變而來,但已不是詩而是詞了。
顧夐是五代時西蜀的作家,西蜀地勢險固,戰禍較少,西蜀詞風多承襲晚唐溫庭筠余風而多寫思婦戀情,顧夐這首詞就是思婦之詞,通篇描摹一位思婦凄冷孤寂的心境。
“秋夜香閨思寂寥”,詞起首便點出時間、人物及人物心境,“思寂寥”三字是全詞抒情的基調與心境的底色,全詞的筆墨都是圍繞此三字展開的。“秋夜”,詞的時間選得十分典型,“秋”的傳統意蘊即宋玉《九辨》中“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悲;“夜”這一時間萬籟皆寂,紛攘的世事不再侵擾人的內心世界,此時此刻,人似乎只屬自己所有,可以無拘無束地想自己的事了,況且,夜本是人們、尤其是夫婦相聚之時,于是,夜最逗思婦相思。計算時間的壺漏聲遙遙傳來,夜更深了,“漏迢迢”更加深了“秋夜”之意。鏡頭漸漸推進“香閨”,“鴛幃羅幌”,室內的陳設可謂之富麗堂皇,可并不能給思婦一點精神上的溫暖,反而,屏幃上雙飛雙棲的鴛鴦似乎在暗示與嘲笑思婦的夫妻離別呢。“麝煙銷”,再一次點明夜更深了,又透露出一股殘落的氣息,并引出“燭光搖”所籠括著的一派孤冷衰寂。上闋主要寫景,可人物之情已深深彌漫其中,鑲鉗其上了。
下闋首句“正憶玉郎游蕩去”,挑明“思寂寥”的具體內容,一切“寂寥”都是由這位“玉郎游蕩去”而引起的。但是,女主人公的“思寂寥”又不盡在“玉郎游蕩去”,而更在玉郎“無尋處”。自己心愛的人兒不知游蕩到了何處,自己苦苦的思念也無處可依。全詞此兩句寫得最為出色,以游子的行蹤無處可尋暗示思婦的思緒無處可依,使思婦之情顯得更深沉、更纏綿。“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既然自己心愛的人兒不知行蹤、自己的思念也無處可依,連作夢到心愛的人兒身邊去也不可能了,那么,思婦連一絲一毫稍稍安慰自己的東西也沒有了;鏡頭又由屋里搖到屋外,在她的世界里只有簾外嘀嘀嗒嗒的雨點抽打著芭蕉,這簾外之雨可真是點點滴滴都打在她的心上啊! 這雨聲里,有多少凄涼,多少寂寥,只有思婦自己知道了,她怎么能忍受得了啊! 詞在此處戛然而止,未作一點情感的描摹與渲染,難道還需要嗎?
全詞的景物鋪寫較多,這些景物不僅僅只是作為主人公活動的場所寫其所見所聞存在于詞中,更重要的是,這些景物勾畫出一副凄涼孤苦的環境,而這環境正是主人公心境的真實寫照,因此,景物鋪寫或細筆描摹,或水墨潑灑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與人物心境渾然一體,這首詞正是作到了這一點,于是,詞的種種意味也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上一篇:《曹植·雜詩七首·雜詩七首(其四)》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板橋曉別》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