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北京學生界宣言》原文與翻譯、賞析
嗚呼國民! 我最親最愛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 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約危險,以及朝夕企禱之山東問題,青島歸還問題,今已有由五國公管,降而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議矣。噩耗傳來,黯天無色。夫和議正開,我等所希望所慶祝者,豈不曰世界上有正義、有人道、有公理。歸還青島,取消中日密約、軍事協(xié)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條約,公理也,即正義也。背公理而逞強權,將我之土地由五國公管,儕我于戰(zhàn)敗國如德奧之列,非公理、非正義也。今又顯然背棄,山東問題,由我與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紙空文,竊掠我二十一條之美利②,則我與之交涉,簡言之,是斷送耳,是亡青島耳,是亡山東耳。夫山東北扼燕晉,南拱鄂寧,當京漢、津浦兩路之沖,實南北之咽喉關鍵。山東亡,是中國亡矣! 我同胞處此大地,有此山河,豈能目睹此強暴之欺凌我、壓迫我、奴隸我、牛馬我、而不作萬死一生之呼救乎? 法之于亞魯撤、勞連兩州也,曰: “不得之,毋寧死。” 朝鮮之謀獨立也,曰: “不獨立,毋寧死。” 夫至于國家存亡,土地割裂,問題吃緊之時,而其民猶不能下一大決心,作最后之憤救者,則是二十世紀之賤種,無可語于人類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隸牛馬之痛苦,極欲奔救之者乎?則開國民大會,露天演講,通電堅持,為今日之要著。至有甘心賣國,肆意通奸者,則最后之對付,手槍炸彈是賴矣。危機一發(fā),幸共圖之。
【鑒賞】 《宣言》僅五百余字,不分段落,一氣呵成。但行文跌宕激越、義正詞嚴,愛國憂民之情,溢于字里行間。
《宣言》雖未分段,文章層次卻清晰可見:
第一段,從“嗚呼國民”到“黯天無色”。開篇便向全國同胞揭示“和會”對山東問題的處理“已有由五國公管,降而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議” 的嚴酷事實。并用“噩耗傳來,黯天無色”來形容形勢之險惡和全國人民的失望和悲憤心情。這是全文的中心議題,也是 “五四運動” 的直接起因。這種開宗明義,直陳事實,正體現(xiàn)了事件的緊迫性和陳述者的激憤心情。
第二段,從“夫和議正開”到“非正義也”。承接上文,從正面說明 “和會正開”是“我等所希望所慶祝者”,而且“豈不曰世界上有正義、有人道、有公理”么?果能做到“歸還青島,取消中日密約、軍事協(xié)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條約”,那倒是“公理也,即正義也”。然而,“和會”卻“背公理而逞強權,將我之土地由五國公管,儕我于戰(zhàn)敗國如德奧之列”,這卻是“非公理、非正義也”。此段由假設之肯定轉而為否定之批判,使說理更為透徹,批判更為有力。
第三段,從“今又顯然背棄”到“山東亡,是中國亡矣”。進一步批評“和會”將“山東問題由我與日本直接交涉” 的錯誤決定,不僅是推卸責任,而且是為虎作倀。因為“日本,虎狼也”,它“既能以一紙空文,竊掠我二十一條之美利”,現(xiàn)在叫我與之交涉,除了“斷送”,還會有什么結果呢?問題還不僅此,《宣言》進而分析了山東的戰(zhàn)略地位: “北扼燕晉,南拱鄂寧,當京漢、津浦兩路之沖,實南北之咽喉關鍵”。至此,作者痛心地指出: “山東亡,是中國亡矣!”事實上,從“二十一條”的內(nèi)容也可清楚地看出,日寇對中國的野心蓄謀已久,它的罪惡目的是先獨占中國,進而取代、滅亡中國。
第四段,在逐層分析了 “山東亡,是中國亡矣” 的嚴峻形勢之后,《宣言》向全國民眾發(fā)出呼吁,對象分兩方面: 一是對自己的同胞,除了教育(分析形勢,陳述利害)和啟發(fā)(以法、韓兩國對失土的態(tài)度)外,還用反激的語氣呼吁國民奮起救國: “我同胞處此大地,有此山河,豈能目睹此強暴之欺凌我、壓迫我、奴隸我、牛馬我、而不作萬死一生之呼救乎?” “夫至于國家存亡,土地割裂,問題吃緊之時,而其民猶不能下一大決心,作最后之憤救者,則是二十世紀之賤種,無可語于人類者矣。” “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隸牛馬之痛苦,極欲奔救之者乎?”此段在感情表達上雖有過激 (如“二十世紀之賤種,無可語于人類者矣”等語)之處,但學生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愛國激情卻是十分可貴的,而這種“恨鐵不鋼,情急語激”的情狀,也正好表現(xiàn)了年輕人認識問題和語言表達上的某些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一連用了 “呼救”、“憤救”、“奔救”,體現(xiàn)了呼吁者由口頭呼吁到行動救國的過程,體現(xiàn)了國民被 “呼救”轉而主動“憤救”,進而“奔救” 的覺醒過程。二是對敵人,對那些 “甘心賣國,肆意通奸者” 的態(tài)度就截然不同了,只用了兩句: “則最后之對付,手槍炸彈是賴矣!”這是嚴厲的警告。
最后,《宣言》用簡短有力的號召 “危機一發(fā),幸共圖之”結束全篇。言簡意沉,催人奮起。
上一篇:龔自珍《勸豫》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曹靖華《十二月的風》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