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歐陽修·寶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寶劍匣中藏,暗室夜常明。
欲知天將雨,鏗爾劍有聲,
神龍本一物,氣類感則鳴。①
常恐躍匣去,有時暫開扃,②
煌煌七星文,照耀三尺冰。③
此劍在人間,百妖夜收形,
奸兇與佞媚,膽破骨亦驚。
試以向星月,飛光射攙槍,④
藏之武庫中,可息天下兵。
奈何狂胡兒,尚敢邀金繒?⑤
【注釋】 ①神龍:古人認為下雨是神龍所主管的; 神龍也可以化為寶劍,所以說“神龍本一物”。傳說,西晉張華夜觀天象,見牛斗兩星座間有龍光紫氣照射,斷定其下必有寶物,后來派人前去,果然挖出兩柄寶劍,取名龍泉與太阿。氣類感: 古人認為萬物皆生于氣,氣相類似的事物,常常互相感應。《易·乾·文言》云: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云從龍,風從虎。”②扃 (jiong): 門戶。③七星文: 指北斗七星的光芒。三尺冰:指晶瑩雪亮的劍身。④攙 (chan) 槍: 彗星別名。⑤狂胡: 指遼 (契丹) 與西夏。邀:求取。金繒 (zeng):金銀和絲織物。北宋王朝求和茍安,每年向遼與西夏納送銀絹。
【鑒賞】 宋王朝為防止武將擁有大權重蹈唐王朝藩鎮割據的覆轍,自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后,一直削弱地方兵力,并加強對軍權的控制,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其結果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對外敵完全采取守勢。對遼屈辱求和,每年向遼輸送白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向西夏屈辱求和,每年輸送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茶兩萬斤。歐陽修對此痛心疾首,多次提出批評建議。他在 《準詔言事上書》 中曾提出 “三弊五事” 的改革綱領。他批評軍隊龐大,但大多是老、病、小、怯之人,武器則 “鐵刃不鋼,筋膠不固,長短大小多不中度”,將帥則多為庸懦之徒。他主張明賞罰,責功實,罷免不材之人,不拘一格地選拔賢才。他認為,只要去三弊,行五事,便可擊敗西夏與遼國,洗雪國恥。《寶劍》詩的寫作背景便是這樣。
《寶劍》詩為五言古體詩,共二十句。大體可分兩個部分: 前十句寫寶劍之體,后十句寫寶劍之用。這柄長三尺的寶劍,劍身雪亮,夜晚常發出光芒,偶爾打開門戶則與星光互相輝映; 風雨之時,也常常發出聲音,與雷雨聲相應和。詩人認為它是神龍所化,其發光發聲,都是想發揚自己的本性,不安于深藏匣中的平庸處境。這柄寶劍可發揮什么作用呢?對內,它可以肅清妖魅奸佞,使它們膽破心驚,收斂逃遁; 對外,它的光芒可以跟彗星相比,掃除敵軍,使天下和平安定。當政者只要善于使用這柄寶劍,那么,猖狂的西夏與遼,就不敢再來每年勒索走那么多的金銀與絲絹,民力可以得到休息,國恥可以得到洗雪。
這首詠物詩的寶劍象征著什么呢?象征著杰出的人才與正確的大政方針。作者在 《本論上》 中說: “夫財匱兵驕,法制未一,而莫有奮然忘身許國者,以此知不任人也。不任人者,非無人也。……愚者無所責,賢者被譏疾,遂使天下之事將廢弛而莫敢出力以為之。”他認為只要朝廷能任用賢明的大臣,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就可以富國強兵,發揚國威,驅逐敵人。因此,詩的主旨是重賢尊名,充滿著改革思想與愛國精神。
全詩詠物與言志抒情緊密結合,從詠劍中發表政治見解,抒發愛國激情,富有浪漫情調,運用想象展開描述,而且充滿激情。這種寫法,后來被南宋的愛國詩人和詞人發揚光大。
文章作者:陳蒲清
上一篇:愛國詩詞《馮時行·安清洞夜坐有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錢江·嶺南春日述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