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黃遵憲·書憤·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自珠崖棄,紛紛各效尤。①
瓜分惟客聽,薪盡向予求。②
荊楚縱橫日,幽燕十六州。
未聞南北海,處處扼咽喉。
【注釋】 ①珠崖棄: 《漢書·賈捐之傳》:漢元帝準備發兵鎮壓珠崖 (今海南島)等群島的起義,賈乃勸其放棄珠崖,加強關東的統治。后在古詩文中,便引申為拋棄國家領土的意思。②惟客聽:《左傳》記載,成公二年,晉攻齊,齊敗,齊侯派人答應獻出國寶、土地,并說:“不可,則聽客之所為?!毙奖M:《莊子·養生主》說柴一燒就光,但火卻可以因不斷添柴而傳下去。
【鑒賞】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列強紛紛霸占中國領土,掀起了瓜分的惡浪。光緒二十四年 (1898)德國借口山東曹州有殺害德傳教士事,迫使清政府以九十九年為期,租借膠州灣。詩人在這一事件后憤而寫此五律,原詩共五首,今選其一。
首聯,直抒胸臆,總領全篇。以憤慨之情凝聚撻伐之筆,痛斥清政府把祖國領土拱手讓給侵略者,從而招來列強相繼仿效: 俄帝搶租旅順、大連,英帝搶租威海衛,法帝搶租廣州灣。一個“棄”字,活畫出統治者腐敗無能的奴才象,也蘊含著作者對國土將由蠶食而被鯨吞的隱憂和慨嘆?!凹娂姟?二字,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列強迫不及待的宰割野心。棄是前因,紛紛是后果,揭示出引狼入室的必然邏輯,抒發了詩人憂心如焚的愛國情思。
頷聯,引發 “惟客聽”,銜接 “各效尤”,演進 “向予求”。以鉤鎖相連筆法,幽默含蓄的語言風格,展寫清廷喪權辱國,對侵略者豆剖瓜分中國的要求惟命是聽,甘自屈從; 描述帝國主義的野心貪得無厭,沒有止境。娓娓道來,揭露深刻,用典設喻,貼切無痕。
頸聯,進一層斥責侵略者的猖獗,鞭撻清王朝的叛賣。以古諷今,傾注憤懣。先用戰國七雄 (齊、楚、燕、趙、韓、魏、秦) 并立,秦采取連橫與楚采取合縱爭奪霸權的史實,影射列強的狼狽為奸和斗角勾心。繼而運用五代后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 (包括幽州) 賄賂契丹,自稱兒皇帝的典故,揭露清廷斷送國土、出賣主權的罪行。
尾聯,上句更深入一層地掀起感情波瀾,結句以沉郁的筆觸,勾勒出國勢的緊迫,發出了對民族命運空前危急的慨嘆。詩人憂慮地指出: 盡管歷史上也有過割地紛爭,也沒聽說南北??诟餮屎硪囟急煌鈹痴碱I卡住的事例。杜甫在憂國憂民的吟唱中有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句,黃遵憲面對風雨如磐的祖國,亦藉詩抒吐自己的憂憤情懷!
文章作者:萬寒俠
上一篇:愛國詩詞《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