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室
【原文】
洪荒之世,野處穴居;有巢以后,上棟下宇[1]。竹苞松茂,謂制度之得宜;鳥革翚飛,謂創造之盡善[2]。朝廷曰紫宸,禁門曰青鎖[3]。宰相職掌絲綸,內居黃閣;百官具陳章疏,敷奏丹墀[4]。木天署學士所居,紫薇省中書所蒞[5]。金馬玉堂,翰林院宇;柏臺烏府,御史衙門[6]。布政司稱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7]。潘岳種桃于滿縣,人稱花縣;子賤鳴琴以治邑,故曰琴堂[8]。潭府是仕宦之家,衡門乃隱士之宅[9]。賀人有喜,曰門闌藹瑞;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10]。
【注釋】
[1]洪荒:混沌、蒙昧的狀態,這里指遠古時代。有巢:即有巢氏,傳說中構木為巢而居的創始者。上棟下宇:上面是屋梁,下面是屋檐。棟,房屋的正梁。宇,屋檐。
[2]竹苞松茂:《詩經·小雅·斯干》表達了慶祝王宮落成的喜悅心情,其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的詩句,以“竹苞松茂”比喻宮室根基穩固,家族枝葉繁榮。苞,叢生,茂密。制度:制作;規模。鳥革翚(huī)飛: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革,鳥張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雞。創造:建造。朝廷:君王接受朝見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3]紫宸(chén):宮殿名,唐、宋皇帝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的內朝正殿。禁門:秦、漢時皇宮稱禁中,宮門稱為禁門。青瑣:原指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
[4]絲綸:帝王的詔書。黃閣:漢代丞相、太尉和漢以后的三公官署廳門涂黃色。具陳章疏:陳,上言、呈送;章疏,給皇帝的奏章、奏疏。敷奏丹墀(chí):敷奏,即陳奏,向君王報告;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及臺階上的空地。
[5]木天署:指翰林院。紫微省:唐玄宗開元元年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為紫微令。
[6]柏臺烏府:漢代御史府中種植很多柏樹,招來大批烏鴉棲息。
[7]布政司:官署名。明朝有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清代布政使為總督、巡撫屬官,專門管理一省的財賦和人事。按察司:官署名。其長官稱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清末改稱提法使,簡稱“臬司”。
[8]子賤鳴琴:春秋末魯國人宓子賤治理單父時,整天只在大堂上彈琴,單父卻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9]潭府:深宅大院。潭,深邃。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10]門闌藹瑞:門前籠罩著祥云。門闌,門框或門柵欄。藹瑞,吉祥的云氣。過訪:登門探視訪問。蓬蓽(bì)生輝:為寒舍增添光彩。蓬蓽,蓬門蓽戶的略語,指用蓬草、荊條等做的門,喻指陋室。
【譯文】
遠古時代,人們白天在荒野活動,晚上就住在天然山洞中;自從有巢氏發明了木屋后,人們才建起上面是棟梁,下面是屋檐的房子。“竹苞松茂”,是說房屋規劃得十分得體;“鳥革翚飛”,是說房屋建造得非常完美。皇帝處理政務的前殿,稱做“紫宸”;皇宮的宮門有禁,同時上面雕刻涂青,稱做“青瑣”。宰相負責掌管皇帝的詔書,處理政事的地方叫“黃閣”;百官都向皇帝呈送各種奏章,陳奏則在“丹墀”前。木天署是翰林學士處理政事的地方;紫微省是內閣中書蒞臨的場所。“金馬”和“玉堂”,都是翰林院的美稱;“柏臺”和“烏府”,都是御史衙門的別稱。布政司也稱做“藩府”;按察司也叫做“臬司”。潘岳當河陽縣令時,鼓勵百姓種植桃樹,全縣開滿桃花,所以人們稱河陽縣為“花縣”;宓子賤身不下堂,彈琴就治理好了單父縣,所以后來就把州、縣官的衙門稱做“琴堂”。深宅大院是指官宦人家的府邸;簡陋的房屋是隱士居住的宅子。祝賀別人家有喜事,就說“門闌藹瑞”;感謝客人登門拜訪,就說“蓬蓽生輝”。
【解讀】
“宮室”一詞出自《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宮和室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宮是總名,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圍墻包著,室只是其中的一個居住單位。上古時代,宮指一般的房屋住宅,無貴賤之分。秦漢以后,只有帝王的居所才稱為宮。我國歷史上有四座著名的宮殿。阿房宮,秦始皇在消滅六國統一全國以后,在都城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筑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該宮殿一直修到始皇帝死去還沒有完工,到了秦二世亡國也沒有竣工。阿房宮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歷來是皇權窮奢極欲的象征。東都洛陽宮,隋唐期間,洛陽由于是防止山東叛亂分子拱衛關中最重要的前站,隋唐兩代多位皇帝曾在此修建宮殿以及駐扎,以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在此建立的洛陽宮,也是洛陽歷史上最大的宮殿群。大明宮,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宮殿群,它的面積超過4個紫禁城,是我國封建鼎盛時期——大唐帝國國力的象征,位于古長安城的東北角。自安史之亂后屢遭劫難,到唐末896年徹底毀損。故宮,是明清兩朝的政治中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木質宮殿群,也是現存世界五大宮殿之首,現改為故宮博物院,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研究和文物保存價值。
【原文】
美奐美侖,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11]。土木方興曰經始,創造已畢曰落成[12]。樓高可以摘星,屋小僅堪容膝[13]。寇萊公庭除之外,只可栽花;李文靖廳事之前,僅容旋馬[14]。恭賀屋成曰燕賀,自謙屋小曰蝸廬[15]。民家名曰閭閻,貴族稱為閥閱[16]。朱門乃富豪之第,白屋是布衣之家[17]。
【注釋】
[11]美奐美侖:盛大,鮮明,亮堂。奐,繁富的樣子;侖,高大的樣子。禮:指《禮記》。書:指《尚書》。同志:志向相同。
[12]經始:開始營建。落成:建筑工程竣工。
[13]摘星:采摘星辰。傳說商紂王建有摘星樓,極其高峻。
[14]寇萊公庭除:寇準晚年被封萊國公,據說他家院子很小,只能栽花。庭,庭院。除,臺階。李文靖廳事:北宋宰相李沆家的大廳。李文靖,即李沆,宋真宗時任宰相,謚文靖。廳事,大廳,客廳。
[15]燕賀:大廈落成而燕雀相賀。蝸廬:三國時焦先和楊漬建了一種圓形屋子,形狀像蝸牛殼、稱為“蝸牛廬”。后來把簡陋的居處稱為“蝸廬”。
[16]閭閻:原指平民居住的里巷內外的門。閥閱:指古代仕宦人家大門外的左右柱。
[17]朱門: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白屋:指不刷色彩、露出木材本色的房屋。也有人說是用白茅覆蓋的房屋。
【譯文】
“美奐美侖”,這是《禮記》中稱贊房屋高大華麗的詞語;“肯構肯堂”,是《尚書》里表示父子應當志向相同的說法。房屋建筑剛剛開始,叫做“經始”;房屋建筑已經完工,叫做“落成”。形容樓閣高聳,就說仿佛能夠摘到星星;形容屋子狹小,就說僅能容下一個人的雙膝。宋朝宰相寇準被封為萊國公,他家的庭院小到只可以種幾株花;北宋宰相李沆家的大廳前面十分狹窄,僅僅能容下一匹馬掉轉身子。恭賀別人房屋建成,就說“燕賀”;自謙屋子簡陋狹小,就說“蝸廬”。平民百姓的居住的地方名叫“閭閻”,達官貴人的住所稱為“閥閱”。紅漆涂染的大門是富豪的大宅子;白茅覆蓋的房屋是平民百姓的家園。
【解讀】
“燕賀”,通俗的說法就是“賀新屋”、“暖家”,這是中國很隆重的一個風俗,因為改善住房條件也是人生的大事,所以“賀新屋”備受人們的重視。融水苗族也有“賀新屋”的習俗。在主人建新房的當天夜里,趁大多數入睡之際,寨上的男青年才三三兩兩匯集到蘆笙坪,將蘆笙扛到新建的木屋處,圍成大圓圈,使勁地吹起來,表達對主人新居落成的祝賀。為了答謝來祝賀的人,主人事先已經準備好酸鴨、酸魚、豬肉、糯米飯和酒、用碗、盆、壇子盛好,放在新屋橫梁臨時搭起的木板上,然后在新屋里恭候。賀喜人到來后,主人親自分給每人一份,并給他們敬酒,賀喜的人邊吃邊向主人祝賀。希望天下的家庭都早日擁有自己溫馨的新屋,遷入新宅吉祥如意,搬進高樓福壽安康。
【原文】
客舍曰逆旅,館驛曰郵亭;書室曰蕓窗,朝廷曰魏闕[18]。成均辟雍,皆國學之號;黌宮膠序,乃鄉學之稱[19]。笑人善忘,曰徙宅忘妻;譏人不謹,曰開門揖盜[20]。何樓所市,皆濫惡之物;壟斷獨登,譏專利之人[21]。蓽門圭竇,系貧士之居;甕牖繩樞,皆窶人之室[22]。宋寇準真是北門鎖鑰,擅道濟不愧萬里長城[23]。
【注釋】
[18]館驛:古代驛站上設的旅舍。蕓窗:古人常在書房用蕓香驅蠹蟲,所以書齋稱“蕓窗”。魏闕:古代宮門兩邊巍然的高臺,下面是懸布法令的地方,因此可以代稱朝廷。
[19]成均:古代的大學。辟雍:西周天子為貴族子弟所開設的大學。國學:西周設于王城及諸侯國都的學校,后世為京師官學的通稱。黌(hónɡ)宮:古代的學校。黌,古代稱學校。膠序:學校的通稱。商朝的學校叫序,周朝叫庠,周人養國老于東膠,因此以“膠序”通稱學校。鄉學:古代的地方學校,與“國學”相對。
[20]徙宅忘妻:搬家忘記攜帶妻子。徙,遷移。開門揖盔:打開門請強盜進來。揖,拱手禮,表示歡迎。
[21]何樓:相傳宋代都城開封有個何家樓,樓下設立市場,所出售的東西,都是以次品充好貨。壟斷獨登:獨自攀登高地。壟斷,本來指高而不相連的土墩子,后引申為把持和獨占。
[22]蓽(bì)門圭(ɡuī)竇:用荊條竹木做門,在墻上打洞做窗戶。形容窮苦人家的住處。圭竇,古代窮人在墻上打個洞做窗戶,上面尖下面方,形狀像玉圭。甕牖(yǒu)繩樞:用破甕口做窗戶,用繩子系著門樞。牖,窗戶。繩樞,用繩子系門,來代替轉軸。窶(jù)人:窮苦人。窶,貧寒。
[23]北門鎖鑰:北城門上的鎖和鑰匙,借指北方軍事要地。北宋年間寇準鎮守大名府,北方來的使者問道:“您德高望重,為何不在中書省任職?”寇準說:“朝廷太平無事,但是北門鎖鑰,非得我來鎮守不可。”檀道濟:南朝宋將,東晉末跟隨宋武帝劉裕東征西討,屢立戰功。萬里長城: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
【譯文】
供旅客住宿的房屋稱做“逆旅”;古代驛道上供信使和旅客歇息的旅館和驛站稱做“郵亭”。學子誦讀詩書的房屋,常備蕓香,所以稱為“蕓窗”;朝廷宮門前的臺觀常懸法令,所以又稱“魏闕”。“成均”和“辟雍”,都是對古代京師官學的稱號;“黌宮”和“膠序”,就是對地方所辦學校的稱呼。嘲笑別人健忘,就說“徙宅忘妻”;譏諷別人辦事不謹慎,就說“開門揖盜”。何樓所賣的東西,都是低劣冒牌的的物品;“壟斷獨登”,是譏諷那些欺行霸市獲取暴利的商人。“蓽門圭竇”,是指貧寒的士人居住的房屋;“甕牖繩樞”,都是指窮苦人家的住房。北宋宰相寇準,真稱得上是看管北方國門的鎖鑰;南朝宋代大將檀道濟,不愧是國家所依賴的萬里長城。
【解讀】
“宋寇準真是北門鎖鑰”意思是北宋宰相寇準,真是看管北方國門的鎖鑰。北門鎖鑰,比喻北門重鎮。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在北宋宰相寇準身上得到了驗證。寇準一生,幾經沉浮。甚至差點被險惡的官場風浪吞沒掉。然而,每當這種時候,民間總會送去對他的熱情贊揚,尤其是在他的晚年。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寇準去職,才能一般但品德低劣的丁謂取而代之。當時,京城便流傳一段順口溜:“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釘者,丁謂之謂也,足見“寇老”在京城的口碑。天子腳下是這樣,江湖之遠也同樣如此。這年寇準被貶為太常卿、安州知州。8月又一次貶官為道州(今湖南省南部的道縣一帶)司馬,途經零陵翻越高山時,護兵前后不接,一時只剩下了年已59歲的寇準一人,當地土著乘機搶劫。搶劫成功后酋長方知所搶之物是寇準的,便大為光火,訓斥屬下說:“為什么要搶奪賢明宰相的行李呢?”遂派人將所掠衣物還給了寇準。寇準一生在北宋政壇力挽狂瀾,龍吟虎嘯,但最后也是個悲劇人物,在乾興元年(1022)被放逐到邊遠的雷州去當司戶參軍,等于被發配到那里去充軍。寇準到雷州后,生活艱難,氣候惡劣,身體很快垮下來。第二年秋天在憂郁中病逝,終年63歲。
上一篇:幼學瓊林《婚姻》譯文賞析
下一篇:幼學瓊林《歲時》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