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原文】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1]。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2]。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3]。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4]。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氣;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5]。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6]。旋風名為羊角,閃電號曰雷鞭[7]。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號[8]。
【注釋】
[1]混沌:混混沌沌的元氣。乾坤:天和地。奠:定,形成。
[2]氣:元氣。輕清:輕薄清朗。重濁:厚重渾濁。
[3]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七政:古代人們以為日、月、五星的運行變異,是天在告訴人們政治的好壞,帝王因而以此作為施政的參考,所以稱為七政。三才:指天、地、人,生生不息,各具才能,故合稱三才。
[4]宗:根本。象:形象。
[5]螮蝀(dì dōnɡ):虹。淫(yín)氣:指陰陽之氣不和。蟾蜍(chán chú):俗稱癩蛤蟆,傳說嫦娥偷吃了不死之藥,奔向月宮,化為蟾蜍。月魄:月初生或始缺時不明亮的部分。
[6]石燕:形似燕子的石頭。傳說零陵山有這樣的石頭,風雨來時會迎風飛翔,風雨停止又恢復原狀。商羊:一只足的鳥。齊國的宮殿前曾出現這種鳥跳舞,孔子解釋說,商羊舞是天將大雨為災的征兆。
[7]羊角:指羊角風,旋轉似羊角。雷鞭:指神話中趕雷車的鞭子。
[8]青女:神話中掌管降落霜雪的神女。素娥:即嫦娥。
【譯文】
模糊一團的宇宙一經開辟,天地從此奠定。輕清的元氣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濁的部分凝結在下面便形成了地。太陽、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星系并稱為“七政”;天可覆蓋萬物,地能承載萬物,人能創造萬物,因此,天、地、人被合稱為“三才”。太陽是陽性事物的源泉,月亮是陰性事物的象征。虹,又可以叫做“螮蝀”,古人認為虹的出現多與現實中的災害、邪祟、生育、男女等事相關,因而被認為是天地間的“淫氣”;月宮里的蟾蜍,是月魄的精華所在。將要起風的時候,石燕就群起而滿天飛翔;即將下雨的時候,被稱作商羊的獨足鳥就展翅起舞。旋風因屈曲盤旋像羊的角,被稱之為“羊角”;閃電過后是雷鳴,故閃電又被稱之為“雷鞭”。青女是古時候神話傳說中天神青霄望的女兒,掌管霜雪;素娥即古代傳說奔月中的嫦娥,故古人常常用嫦娥代稱月亮。
【解讀】
《幼學瓊林》開始就說:“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常言“天能覆我,地能載我”,中國人也有天為父、地為母的觀念。依佛教的觀點,孕育一切生命的天地,如同佛的真如法身遍滿虛空,具有無量功德,無限妙用。以下分別說明涵蓋四大元素的山河大地、日月風雷之結構、作用,以及他們如何展現法身的體、相、用。古人認為的天地來源,相傳是盤古開天地,打開了混沌。盤古是如何打開混沌的呢?古書上描寫的很多。大概說來就是這樣的:“某日,盤古生在混沌中,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來的,也沒有人知道他從何而來,反正就是某天就在那里了。盤古在天地之中,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天地慢慢分離,天每日增加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每日長一丈,這樣,萬八千歲后,天地相距九萬里。這樣,天地就分離了。利用神話來解釋天地的由來,把深奧的天地形成之謎,形象生動地展現給人們。
【原文】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9]。云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10]。歘火、謝仙,俱掌雷火;飛廉、箕伯,悉是風神[11]。列缺乃電之神,望舒是月之御[12]。甘霖、甘澍,俱指時雨;玄穹、彼蒼,悉稱上天[13]。
【注釋】
[9]律令:周穆王時候的人。因他最會跑,所以死后就在雷部里做小鬼。阿香:一女子名。傳說有個姓周的人,出城,日暮,見路邊有一座新茅屋,里面一個女子接待周氏進去借住。二更時分,聽見外面有人喊:“阿香,官家叫你去推車。”這個女子便出去了。她走后,忽然雷雨大作。早上,周氏起來一看住的地方,原來是一座新墳。
[10]云師:管云的法師。豐隆:神話中掌管云的神靈。滕六:神話中掌管雪的神靈。
[11]欻(xū)火、謝仙:雷部兩個鬼的名字,掌管施放雷火。飛廉:神話中掌管風的官,是一種能起風的神鳥。箕伯:月亮行經箕星就多風,故神話中稱司風之神為箕伯。
[12]列缺:古稱閃電為列缺,后來就附會為管電之神。望舒:神話中為月亮駕車的神。
[13]甘霖、甘澍(shù):久旱之后的雨叫甘霖,應時而下的及時雨為甘澍。玄穹(qiónɡ):玄,黑中帶赤的顏色。穹,高,借指天空。彼蒼:那青青的天。
【譯文】
雷部里有一個行動敏捷的鬼叫“律令”;雷部里有一位負責推雷車的女鬼叫“阿香”。行云神的別名叫“豐隆”;掌管降雪神的別名稱“滕六”。火和謝仙是主管雷火的神;飛廉和箕伯都是風神。列缺是掌管電的神;望舒是為月亮駕車的神。“甘霖”、“甘澍”都是指有益農作的及時雨;“玄穹”、“彼蒼”都可用來稱呼上天。
【解讀】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此為古人所說的“人生四喜”,其中“久旱逢甘霖”排第一,可見人們對久旱的及時雨的渴求之心多么強烈。關于甘霖、甘澍般的及時雨,“詩圣”杜甫,寫過一首千古絕唱的詩《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
【原文】
雪花飛六出,先兆豐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時晏[14]。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15]。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16]。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一相逢[17]。后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傅說死,其精神托于箕尾[18]。
【注釋】
[14]六出:花開六瓣叫六出。三竿:古人用竹竿測日影,日出高三竿,指時候快到午時了。晏:遲晚。
[15]吠(fèi)日:吠,狗叫。傳說蜀國因日照少,狗一見到日出,就沖著太陽叫。喘月:吳國天氣特別炎熱,牛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所以害怕得直喘氣。
[16]望切:深切盼望。云霓之望:指大旱的時候盼望云霓出現。雨露:古人認為夜氣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17]參商:指西方參星和東方商星。牛女:指牛郎星和織女星。七夕:農歷七月初七晚上。
[18]后羿(yì):夏代東夷族首領,他的長生不老藥被妻子偷吃,妻子奔逃到月宮。傅說(yuè):商朝高宗的宰相。箕尾:箕星和尾星。
【譯文】
滿天飛舞著六朵花瓣的雪花,這樣的瑞雪預兆著明年將有一個豐收的年景;太陽已經升上三根竹竿那么高了,就說明時間已經很晚了。蜀地的狗對著太陽狂吠,來比喻世人少見多怪;吳地的水牛見到月亮就氣喘吁吁,是在嘲笑世人因疑心而過分恐懼,分不清事物的真假,見到表面相似的東西都害怕。形容人急切盼望的心情,可以說像久旱盼望雨一樣;形容得到人的恩惠很深,可以說像萬物得到了雨露的滋潤一樣。參星、商星分別位于西方、東方,一個升起,一個降落,永遠不得相見;牛郎星、織女星被隔離在銀河的兩岸,他們只有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才相會一次。后羿的妻子私自吃了長生不老的藥,飛到月宮變為傳說中美麗動人的嫦娥;商朝的宰相傅說死后,他的靈魂寄托在箕、尾兩個星宿之間。
【解讀】
民間廣泛流傳一句諺語:瑞雪兆豐年。說明充沛的冬雪能預兆來年的豐收。還有一句更形象的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說明及時的冬雪,可以保證來年衣食無憂。“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后就覺得奇怪,就會狂叫。因此蜀中有“天無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說。“蜀犬吠日”常比喻少見多怪。“吳牛喘月”,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牛郎織女是千古流傳的美麗愛情故事,人人皆知,牛郎織女這對相愛的夫妻,由于王母娘娘的反對被迫分隔在廣袤的銀河兩岸,一年只能相會一次。相傳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有百鳥到銀河搭鵲橋,牛郎織女才得以相會。所以,這一天被稱為七夕、七夕節、乞巧節、少女節或女兒節。
【原文】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奔馳;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19]。事非有意,譬如云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陽春有腳[20]。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托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21]。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二天[22]。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23]。晨星謂賢人寥落,雷同謂言語相符[24]。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25]。如夏日之可畏,是謂趙盾;如冬日之可愛,是謂趙衰[26]。齊婦含冤,三年不雨;鄒衍下獄,六月飛霜[27]。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須當愛日[28]。
【注釋】
[19]沐雨櫛(zhì)風:以雨洗發,以風梳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20]云出無心:天上的云無意中飄出山谷。陽春有腳:美好的春光處處行走。唐時宰相宋璟,愛民恤物,時人稱為“有腳陽春”。
[21]饋物致敬:贈送物品表達敬意。獻曝:古代有個農夫冬天曬著太陽覺得十分舒服,就去獻給國王請賞。后以“獻曝”形容所獻菲薄、淺陋,但出于至誠。托人轉移:托人辦事。
[22]感:感激。誦:歌頌。
[23]勢:權勢,情勢。懸:懸殊,差異大。天壤:天上和地下。
[24]晨星:清晨天空中稀疏的星星。寥落:稀疏,稀少。雷同:指雷聲一發,萬物同時響應。
[25]杞人憂天:古時候,杞國有個人害怕天塌下來,愁得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夸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相傳他不停地追逐太陽,最后渴死在路上。
[26]趙盾: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衰的兒子。趙衰:是趙盾的父親。趙衰和趙盾都是晉國的執政大臣,但是父子兩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樣。趙盾對人威猛急躁,被比喻為夏天的太陽,意思是剛酷嚴厲,使人畏懼。趙衰和藹可親,被比喻為冬天的太陽,意思是溫暖舒適,讓人喜歡。
[27]齊:漢代齊地,在今天的山東一帶。鄒衍:戰國時期的哲學家。六月飛霜:相傳鄒衍遭誣陷被關進監獄,心里極為痛苦,在獄中仰天大哭,時值酷暑難當的六月,天上竟然下起了霜。
[28]子道:作為子女應盡的職責。須當:應當。愛日:原指兒子供養父母的時日,可理解為兒女應該珍惜父母健在的日子。
【譯文】
天空的星星還沒有降落,人就早起動身,黑夜的月亮還高懸在天上,人才返回家中,形容人起早貪黑的操勞;用雨來洗頭,用風來梳頭,比喻一個人在外奔波,歷盡世間的勞苦。事情并非故意做的,就好比浮云無意中從山峰間飄出來;遍施自己的恩惠,稱為“陽春有腳”,即所到之處,像春天的驕陽一樣溫暖萬物。向他人贈送禮物表達敬意,可以說像“獻曝”那樣真心實意;托他人幫助自己周旋一件事,一定要說全都依靠您的“回天之力”。感激他人的救命之恩,就說如同再次賦予我生命;歌頌他人再次賦予自己生命的恩德,就說如同我有兩個老天在保佑。權勢達到極限就如冰山一般,經不起陽光的照射;事物之間的差距太大,根本不能到一起,就如天與地之間的差別一般。人們常用“寥若晨星”,形容賢能的人稀少,就好像早晨的星星一樣罕見;人們常用“彼此雷同”,形容不同的人講的話意思相同,就好像雷聲一樣很少有區別。一個人心中裝有過多的憂慮,與“杞人憂天”沒什么區別;做事情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就像“夸父追日”一樣徒勞。如同夏天的烈日般酷熱,是說戰國時晉國的大夫趙盾的執政令人感到畏懼;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溫暖,是說趙盾的父親趙衰的品德讓人感到舒服。漢朝封國齊地有一孝婦被冤枉而死,那個地方三年沒有下過一滴雨;戰國哲學家鄒衍被誣告下獄,竟然出現了“六月飛霜”的怪事。殺父是不共戴天之仇,不能與他生存在同一天底下,做子女的盡孝心應該珍愛父母在世的每一天。
【解讀】
“勢易盡者若冰山”,告訴我們一個哲理,容易消亡的權勢,就像冰山,經不起燦爛的陽光照射,遇到陽光便會融化,甚至消失殆盡。所以,為官從政掌握權勢時,一定要心懸警鐘,時刻警惕自己,做一個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執法守法的好官。自古以來,黎民百姓渴求好官、清官,因為好官視百姓為子民,體恤、愛護百姓。
【原文】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29];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慶云之祥[30]。夏時大禹在位,上天雨金[31];《春秋》《孝經》既成,赤虹化玉[32]。箕好風,畢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33];風從虎,云從龍,比君臣會合不偶[34]。雨旸時若,系是休征[35];天地交泰,斯稱盛世[36]。
【注釋】
[29]光天化日:指太平盛世。
[30]景星:瑞星,狀如半月。慶云:一種五彩祥云,象征喜氣。
[31]雨金:天上落下黃金。傳說大禹治水有功,上天降落黃金達三日之久。
[32]赤虹化玉:傳說孔子修成《春秋》、《孝經》兩部書之后,忽然有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黃玉。
[33]箕、畢:指箕星和畢星。庶人:眾人。
[34]偶:偶然。
[35]旸(yánɡ):天晴,日出。若:順。休征:吉祥的征兆。
[36]泰:卦名。《易經》上說泰卦是天地相交,大通之卦。
【譯文】
生在盛世,百姓能在朗朗晴空下自由自在地游樂;國泰民安時的杰出皇帝,可感召上天出現景星、慶云的這樣的吉祥景象。夏代的大禹統治期間,治水有功,上天連續下了三天的黃金雨;春秋的孔子編著《春秋》、《孝經》后,一道彩虹從天而降化為黃玉。箕星和畢星分別喜好風和雨,比喻眾人的愿望各不相同;山風伴隨虎嘯而生,青云伴隨龍騰而現,比喻君臣能在一起不是偶然。下雨、天晴都順應時節,這是吉祥的先兆;天地融合、世間萬物通泰,這就可以稱為太平盛世。
【解讀】
孔子曾頌揚大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渠,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大禹治水的功勞流傳千古,大禹治水是造福子子孫孫的千秋功業。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偉人。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還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大禹治水成功,為他建立了極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長開慶功大會,賜給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豐功偉績。當舜年老時,眾人一致推舉禹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上一篇:幼學瓊林《外戚》譯文賞析
下一篇:幼學瓊林《夫婦》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