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
【原文】
百體皆血肉之軀,五官有貴賤之別[1]。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2]。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3];臂有四肘,成湯之異體[4]。文王龍顏而虎眉,漢高斗胸而隆準(zhǔn)[5]。孔圣之頂若圩,文王之胸四乳[6]。周公反握,作興周之相[7];重耳駢脅,為霸晉之君[8]。此皆古圣之英姿,不凡之貴品[9]。
【注釋】
[1]百體:指人身體的各個部分。軀:體。五官:人身體上的五種器官。現(xiàn)在一般指眼、耳、鼻、喉、口。
[2]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號陶唐氏,名放勛,史稱唐堯。八彩:八種色彩。相傳堯的眉毛有八彩。舜: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姚姓,名重華,史稱虞舜。舜為四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于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重瞳:眼中有兩顆瞳仁。瞳,瞳孔。
[3]三漏:兩個耳朵各有三個孔,相傳這是圣人的異相。大禹:亦稱大禹、戎禹。傳說中古代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姒姓,名文命,鯀之子。
[4]肘:上臂和前臂相接處向外面突起的部分,這里指關(guān)節(jié)。成湯:商王朝的建立者。子姓,名履,又稱天乙。傳說成湯一個手臂上有四個關(guān)節(jié)。
[5]文王: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領(lǐng)袖。姬姓,名昌,商紂時為西伯,亦稱伯昌。龍顏虎眉:龍一樣的顏,虎一樣的眉。龍顏,眉骨突起像龍額。后來常用來指帝王的相貌。顏,額。
[6]漢高:即漢高祖劉邦。字季,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斗胸:指胸部隆起像一個斗的形狀。隆準(zhǔn):高鼻子。準(zhǔn),鼻梁。孔圣:即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人。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圩:本指洼田四周的堤埂,這里指人的頭頂中間低四周高。
[7]周公反握:傳說周公的手能夠回掌握住自己的手腕。反握,手掌柔軟,可以握住連接的手腕。四乳:《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文王四乳,是謂大仁。”
[8]重耳:即晉文公。在位時,改革內(nèi)政,整軍經(jīng)武,使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駢脅:肋骨連接在一起。
[9]貴品:高貴的種類。品,等級,種類。
【譯文】
人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是由骨骼、血肉組成的,眼、耳、鼻、喉、口等五官卻有富貴貧賤的差別。相傳堯的眉毛有八種色彩,舜的眼睛里有兩顆瞳仁。兩個耳朵各有三個孔,說的是大禹奇怪的外貌;手臂上有四個關(guān)節(jié),說的是成湯奇異的肢體。周文王有龍一樣的額頭,虎一樣的眉毛,漢高祖胸部隆起像一個斗的形狀,鼻梁很高。孔子的頭頂中間低四周高,周文王的胸部長有四個乳頭。周公的手能夠彎回去握住自己的手腕,這是振興周朝的相貌;重耳的肋骨緊密相接連成一塊,他終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國的國君。這些都是古代圣賢的英姿奇相,他們自然是不同于平常人的高貴人物。
【解讀】
身體指人或動物的全身。這里的身體,是指人的全身。《戰(zhàn)國策·楚策四》:“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zhàn)栗。”《漢書·王商傳》:“為人多質(zhì)而威重,長八尺余,身體鴻大。”以上提到的“身體”,意思都是“人的全身”。古代很多名人,有著非凡的身體。古書記載堯幼時生有異相,眉分八彩。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不驕不舒。傳說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是一種異象,也是帝王之相。舜孝順、管理能力強,影響力強,這樣一個能人,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異相,他的奇異之處是每只眼睛長兩個瞳仁。不同凡響的高貴人物,總是相貌奇異,正所謂奇人異相。
【原文】
至若發(fā)膚不可毀傷,曾子常以守身為大[10];待人須當(dāng)量大,師德貴于唾面自干[11]。讒口中傷,金可鑠而骨可銷[12];虐政誅求,敲其膚而吸其髓[13]。受人牽制,曰掣肘[14];不知羞愧,曰厚顏[15]。好生議論,曰搖唇鼓舌[16];共話衷腸,曰促膝談心[17]。
【注釋】
[10]至若:至于,他轉(zhuǎn)連詞。發(fā)膚不可毀傷:孔子曾對曾子講過什么是孝道:“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是說,愛護自己的身體是盡孝的起始。守身為大:以愛護自己的身體為大事。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山東濟寧嘉祥縣)人,以孝著稱。守身為大:以愛護自己的身體為大事。
[11]師德:即婁師德,字宗仁,漢族,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師寨鎮(zhèn)安莊村)人,唐朝大臣、名將。唐高宗、武則天兩代大臣。貴:重視,以……為貴。唾面自干: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唾面,將唾沫吐到別人臉上,表示鄙棄。據(jù)說唐朝人婁師德的弟弟將要到外地上任,辭別時,婁師德告訴他遇到事情要忍耐,他弟弟說:“我明白了,就算別人把唾沫吐到我臉上,我也只是擦干凈罷了。”婁師德說:“不是的,你擦干凈,是違背對方的意志,正確的做法是讓它自己干。”后來就用“唾面自干”比喻受了侮辱,極度容忍,不作任何反抗。
[12]讒口:專門說別人壞話的嘴巴。金可鑠而骨可銷:金屬能夠熔化,肌骨可以銷蝕。形容輿論的力量極其大,讒言的危害極其大。
[13]虐政誅求:暴政強斂。虐政,暴虐的政策法令,暴政。誅求,強制征收。敲其膚而吸其髓:即敲骨吸髓,敲碎骨頭來吸骨髓。形容對人民的剝削、壓迫殘酷到了極點。髓,骨髓。
[14]掣(chè)肘:拉住胳膊,比喻阻撓別人做事。
[15]厚顏:臉皮厚,不知羞恥。
[16]好生議論:喜歡發(fā)表議論。搖唇鼓舌: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游說。這是孔子要求見盜跖時,盜跖罵孔子的話。
[17]共話衷腸:一起傾訴內(nèi)心的感情。衷腸,內(nèi)心的感情。促膝談心:膝蓋碰著膝蓋談心里話。古人席地或據(jù)榻相對而坐時,膝蓋與膝蓋相接,坐得很近叫做“促膝”。形容靠近坐著,談心里話。促,挨近。
【譯文】
至于身體上的頭發(fā)、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不能隨便地毀壞傷害,所以曾子常常以愛惜自己的身體為頭等大事;對待別人一定要寬宏大量,因此婁師德重視忍辱,認為即使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也不要擦掉而讓它自然干了。專講別人壞話中傷人的口舌,能使金屬熔化,能使肌骨銷毀;暴政強斂殘害百姓,就像敲打人的肌膚吸吮人的骨髓一樣殘酷。做事受到別人的牽制,就叫做“掣肘”;不知道羞愧,就叫做“厚顏”。喜歡發(fā)表言論議論別人,就叫做“搖唇鼓舌”;共同傾訴內(nèi)心的情感,就叫做“促膝談心”。
【解讀】
古人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意思是自己身上的一切,大到肢體器官,小到毛發(fā)皮膚都應(yīng)感恩于父母,并不是說這根頭發(fā)是父母生自己時帶的,就不能去損壞它,并不是說不能修剪頭發(fā),胡子、指甲等。主要體現(xiàn)一種感恩父母的思想。但是,古人確實很重視自己的頭發(fā)。古人很少剃發(fā),一般出家的時候才剃發(fā),認為剃發(fā)是不孝,平時只是少許修剪。古代女子一般不會斷發(fā),古代的女子斷發(fā)往往是出家、超度、看破紅塵的象征,女子斷發(fā)再就是對所處環(huán)境悲觀失望的表現(xiàn)和心頭憤懣不滿的過激行動。總而言之,在被封建教條禁錮著的古代,女子斷發(fā)是很難做到的,只有心中有極大的不滿與痛苦才會這么做。所以,古人愛惜頭發(fā),主要表現(xiàn)了一種感恩父母的思想。
【原文】
怒發(fā)沖冠,藺相如之英氣勃勃[18];炙手可熱,唐崔鉉之貴勢炎炎[19]。貌雖瘦而天下肥,唐玄宗之自謂[20];口有蜜而腹有劍,李林甫之為人[21]。趙子龍一身都是膽,周靈王初生便有須[22]。來俊臣注醋于囚鼻,法外行兇[23];嚴(yán)子陵加足于帝腹,忘其尊貴[24]。久不屈茲膝,郭子儀尊居宰相[25];不為米折腰,陶淵明不拜吏胥[26]。
【注釋】
[18]怒發(fā)沖冠: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起帽子。形容極端憤怒。戰(zhàn)國時的趙國大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他向秦王索回玉璧時,秦王蠻不講理,藺相如氣憤得連頭發(fā)都豎了起來,向上沖著帽子。藺相如: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國向趙國強索“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dāng)庭力爭,使原璧歸趙。
[19]炙(zhì)手可熱: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quán)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炙,烤,燒。唐代杜甫《麗人行》中有這樣的詩句:“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丞相”是指楊國忠,而不是崔鉉。崔鉉:字臺碩,唐宣宗時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封博陵郡公。貴勢炎炎:尊貴者的威勢非常煊赫。炎炎,權(quán)勢煊赫的樣子。
[20]貌雖瘦而天下肥:唐玄宗時,宰相韓休性格耿直,唐玄宗每有小差錯,他都上書勸諫。唐玄宗經(jīng)常悶悶不樂,有人勸說道:“自從韓休當(dāng)了宰相,您可比以前瘦多了。與其這樣,為什么不將他撤換呢?”唐玄宗感嘆道:“我雖然瘦了,但是國家必定會富裕呀。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社稷呀!”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唐朝皇帝,712年至756年在位,廟號“玄宗”。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1]口有蜜而腹有劍:唐朝宰相李林甫為人陰險,妒賢嫉能,與人相處,表面上裝作十分親密,暗里卻在陰謀陷害,當(dāng)時人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后省縮成成語“口蜜腹劍”,比喻嘴甜心毒,狡詐陰險。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時的著名奸相。善音律,會機變,善鉆營。李林甫居相位19年,專政自恣,杜絕言路,導(dǎo)致安史之亂。天寶十一年(752)十月抱病而終。李林甫死后遭楊國忠誣陷,時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子孫流嶺南,家產(chǎn)沒官,改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22]趙子龍:即趙云,字子龍,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自呂布之后的三國第一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但其謀略也相當(dāng)了得,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從事小心謹(jǐn)慎,人稱常勝將軍!一身都是膽:曹操攻取荊州,劉備大敗而逃,趙云負責(zé)救護甘夫人和幼主劉禪。他帶領(lǐng)十幾人沖破曹操大軍,被劉備稱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后用“一身是膽”形容極其勇敢,無所畏懼。周靈王:春秋時期周朝國王。姓姬,名泄心,出生年代不詳。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在位。周簡王之子。“靈王”是他死后的廟號。初生便有須:相傳東周天子周靈王一生下來就長有胡須,周人都把他看做是神。
[23]來俊臣:唐朝有名的酷吏。他大興刑獄,用各種酷刑逼供,被冤殺的人有一千多家。法外:超出法律的規(guī)定,即違法。
[24]嚴(yán)子陵:東漢嚴(yán)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年少時與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xué),有高名。劉秀即位后,他改名隱居。加足于帝腹:把腳放在皇帝的肚子上。
[25]久不屈茲膝:很長時間沒有彎下膝蓋跪拜過別人了。茲,這個。唐朝“安史之亂”后,田承嗣割據(jù)魏州,他為人狠毒,目中無人,不聽朝廷號令。郭子儀派遣一位使者到達魏州,田承嗣竟向著京都方向跪拜,并指著膝蓋對使者說:“這膝蓋好久沒有下跪了,今日卻為郭令公屈膝。”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唐代著名的軍事家。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謚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26]不為米折腰:不因為五斗米彎腰。東晉陶淵明在擔(dān)任彭澤縣令時,郡里派遣督郵來視察,陶淵明嘆息道:“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折腰討好這種小人。”于是辭去官職,歸隱田園。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澤縣令等職,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文書的小官。
【譯文】
“怒發(fā)沖冠”,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夫藺相如斥責(zé)秦王背信棄義時勃勃逼人的英雄氣概,“炙手可熱”,說的是唐朝宰相崔鉉及其重用者的權(quán)勢極大、氣焰極甚。“貌雖瘦而天下肥”,這是唐玄宗李隆基對自己的評論。“口有蜜而腹有劍”,這是人們形容唐朝宰相李林甫陰險狡詐的為人。趙子龍驍勇善戰(zhàn)用數(shù)十騎抵抗曹操的大軍,被劉備稱為“子龍一身都是膽”;相傳東周天子周靈王一生下來就長有胡須,被周人認為是神。唐朝有名的酷吏來俊臣常常往囚犯的鼻孔里灌醋,這是違法行兇;東漢嚴(yán)子陵曾與皇帝同床而臥,夢中把腳放在皇帝的肚子上,這是連皇帝的尊貴都忘記了。田承嗣對郭子儀的使者說:“我的這雙膝蓋已有十年沒有跪拜過別人了,今為郭令公拜”,可見田承嗣對宰相郭子儀很尊重;陶淵明不愿意為五斗米的微薄俸祿向郡里的督郵彎腰下跪,于是辭去官職歸隱田園。
【解讀】
劉備攻取漢中,自立漢中王,冊封麾下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后人也習(xí)慣稱為“五虎上將”。其中趙子龍(趙云)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是因為趙子龍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異常勇敢。趙子龍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自呂布之后的三國第一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趙子龍的謀略也相當(dāng)了得,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從事小心謹(jǐn)慎,人稱常勝將軍!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五人,趙云僅次于關(guān)張位居第三。三國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是溢美最多的人物。總之,趙子龍有勇有謀,膽大心細,在現(xiàn)實中他卻默默無名,只是劉備的親衛(wèi),只是后期在諸葛亮帶領(lǐng)下戰(zhàn)功卓越,一直到死之后才被追謚為順平侯。
【原文】
斷送老頭皮,楊璞得妻送之詩[27];新剝雞頭肉,明皇愛貴妃之乳[28]。纖指如春筍,媚眼若秋彼[29]。肩曰玉樓,眼名銀海[30];淚曰玉箸,頂曰珠庭[31]。歇擔(dān)曰息肩,不服曰強項[32]。
【注釋】
[27]斷送老頭皮:斷送老命。楊璞:北宋隱士。妻送之詩:宋真宗召見隱士楊璞,問道:“你這次來,有沒有人作詩送你?”楊璞回答說:“只有我的妻子送我一首詩: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宋真宗聽完哈哈大笑,便讓楊璞回家去了。
[28]新剝雞頭肉:剛剛剝開的芡實,這里比喻美人的乳房。雞頭,即芡,一種水生草本植物,種子名芡實,俗稱雞頭。本來以“芡”比喻人乳,后來就以“雞頭”比喻乳房。
[29]春筍:春筍形狀纖細,常用來比喻女子的手指。李煜《搗練子》:“斜托杏腮春筍嫩,為誰和淚依闌干?”秋波:秋天清亮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
[30]玉樓:道家稱兩肩為玉樓。宋代蘇軾《雪后書北臺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宋代趙令畤《侯鯖錄》卷一載王安石論此詩云:“道家以肋肩為玉樓,以目為銀海。”銀海:道家稱眼睛為銀海。
[31]玉箸(zhù):玉做的筷子,比喻美人的眼淚。李白詩《閨情》:“玉箸日夜流,雙雙落朱顏。”箸,筷子。頂:本指頭頂,這里指“天庭”,即兩眉之間前額的隆起部分。珠庭:即天庭。
[32]息肩:肩膀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責(zé)任。強項:強硬的脖子,比喻性格剛強而不肯向別人低頭。項,頸后部。
【譯文】
“斷送老頭皮”,這是北宋隱士楊璞的妻子送別楊璞的詩句;“新剝雞頭肉”,這是唐明皇喜愛楊貴妃的乳房所說的話語。女人纖細的手指宛如春天的竹筍,嬌媚迷人的眼睛如同秋天的水波。肩膀又叫“玉樓”,眼睛又名“銀海”;淚水稱為“玉箸”,天庭稱為“珠庭”。把擔(dān)子放下使肩膀得到休息叫做“息肩”,不肯屈服于他人稱為“強項”。
【解讀】
楊玉環(huán)與西施、昭君、貂蟬并稱中國四大美女,是體態(tài)豐腴之美的代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是贊美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的容貌,她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無出其右者。楊玉環(huán)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權(quán)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最大的一位后妃。“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中古四大美女的成語。“羞花”就是形容楊玉環(huán)的。傳說楊玉環(huán)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huán)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原文】
丁謂與人拂須,何其諂也[33];彭樂截腸決戰(zhàn),不亦勇乎[34]。剜肉醫(yī)瘡,權(quán)濟目前之急[35];傷胸捫足,計安眾士之心[36]。漢張良躡足附耳,東方朔洗髓伐毛[37]。尹繼倫,契丹稱為黑面大王[38];傅堯俞,宋后稱為金玉君子[39]。
【注釋】
[33]丁謂:字謂之,后改字公言。宋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以善于逢迎拍馬著稱。宋真宗時,寇準(zhǔn)任宰相,丁謂任參政。他開始是由宰相寇準(zhǔn)提拔起來的,因此格外巴結(jié)寇準(zhǔn)。有一次,朝廷大臣在一起聚餐,寇準(zhǔn)的長胡須上沾了些菜汁,丁謂立刻走過去替寇準(zhǔn)擦拭。寇準(zhǔn)笑著奚落他:“您是國家大臣,怎么能為長官拂須呢?”諂(chǎn):諂媚,巴結(jié)奉承。
[34]彭樂:字興,北齊將軍,驍勇善戰(zhàn)。截腸決戰(zhàn):北齊將軍彭樂非常驍勇善戰(zhàn),有一次和宇文泰交戰(zhàn),被刺穿肚子,腸子都露出來了,他便割斷露在外面的腸子,繼續(xù)同敵人戰(zhàn)斗。
[35]剜肉醫(yī)瘡:也作“剜肉補瘡”,剜出肉來療補瘡瘍,比喻只顧眼前救急,不顧日后的困苦。權(quán):姑且。濟:救濟。
[36]傷胸捫足:胸部受傷摸腳。在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和項羽相持了很久,還沒有分出勝負來。有一天,兩人對陣,劉邦與項羽隔著廣武澗對話,漢王劉邦歷數(shù)項羽的十大罪狀,項羽大怒,用暗箭射中漢王劉邦的胸口,劉邦卻摸了摸腳說:“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頭啦!”劉邦為了安撫士卒,故意這么說的。捫,撫摸。
[37]張良:字子房,韓國貴族的后裔。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追隨劉邦,是劉邦的重要謀士,漢朝建立后,被封為留侯。躡足附耳:踩腳暗中示意,貼近耳朵說悄悄話。躡足,這里指暗中踩漢王劉邦的腳,示意漢王劉邦不要顯露出不滿的情緒。躡,踩,踏。附耳,貼耳低語。附,貼近。洗髓伐毛:洗清骨髓,刮去毛發(fā)。傳說西漢東方朔游洪濛澤時,遇到一位叫黃眉翁的仙人。黃眉翁說自己三千年洗一次骨髓,兩千年剝一次皮膚刮一次毛。現(xiàn)在九千多歲,已經(jīng)洗了三次骨髓,刮了五次毛。
[38]尹繼倫:北宋大臣,曾打敗契丹軍,讓契丹從此不敢侵犯邊境。因為尹繼倫臉長得黑,所以契丹人相互告誡“當(dāng)避黑面大王”。契丹:古民族名。源于東胡,居今遼河上游一帶,以游牧為生。北魏時,自號契丹。唐朝末年,契丹迭剌部首長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及鄰近各部,建立遼國,與五代和北宋并立。宋宣和七年(1125)為金所滅。
[39]傅堯俞:字欽之,北宋大臣,起初任監(jiān)察御史,后來晉升為中書侍郎,以直言不諱進諫著稱。金玉君子:黃金和美玉一樣的高尚之人。北宋大臣傅堯俞性格正直,說話毫不隱諱,去世后,宋神宗和太皇太后親自去吊唁,太皇太后對大臣們說:“傅侍郎清直一節(jié),始終不變,金玉君子也。”金玉:比喻珍貴和美好。
【譯文】
丁謂給宰相寇準(zhǔn)擦拭胡須,這是多么的巴結(jié)奉承呀;彭樂割去受傷露在外面的腸子,繼續(xù)同敵人戰(zhàn)斗,這是何等的勇敢啊!剜出肉來療補瘡瘍,只能姑且救助眼前的急難;胸口受了傷卻去撫摸腳,這是劉邦使將士安心的計謀;漢代的張良曾經(jīng)踩腳暗中示意劉邦并貼近其耳朵說悄悄話;傳說西漢東方朔遇到仙人黃眉翁,說自己三千年洗一次骨髓,兩千年剝一次皮膚刮毛。北宋大臣尹繼倫因臉黑并打敗了契丹軍,被契丹軍稱為“黑面大王”;北宋大臣傅堯俞性格正直,說話毫不隱諱,被北宋太皇太后稱贊為“金玉君子”。
【解讀】
彭樂驍勇善戰(zhàn),一次與敵人交戰(zhàn),被刺傷,腸子露出來了,他就割掉露在外面的腸子,繼續(xù)去與敵人決戰(zhàn),他的勇敢真的達到了極致。勇敢,是指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有勇氣。勇敢有很多種,它無時無處不伴隨在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嘗遍百草的神農(nóng)是勇敢,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勇敢,質(zhì)疑真理的是勇敢,董存瑞炸碉堡是勇敢,黃繼光堵槍眼是勇敢,韓信忍胯下之辱是勇敢,勾踐臥薪嘗膽是勇敢,有原則并能堅持原則的是勇敢,能正視問題、錯誤并能承擔(dān)責(zé)任的是勇敢,選擇放棄的同樣是勇敢。所以說,生活就需要勇氣,更需要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
【原文】
土木形骸,不自妝飾[40];鐵石心腸,秉性堅剛[41]。敘會晤,曰得挹芝眉[42];敘契闊,曰久違顏范[43]。請女客,曰奉迓金蓮[44];邀親友,曰敢攀玉趾[45]。侏儒謂人身矮,魁梧稱人貌奇[46]。龍章鳳姿,廊廟之彥[47];獐頭鼠目,草野之夫[48]。
【注釋】
[40]土木形骸:形體像土木一樣自然,比喻人不加修飾的本來面目。形骸,人的形體,軀殼。
[41]鐵石心腸:心腸硬得像鐵和石頭一樣,形容人不動感情。秉性:本性,性格。
[42]會晤:相見,會面晤談。得挹(yì)芝眉:能夠見到對方的容顏。挹,引,牽引。芝眉,眉宇的美稱,舊時書信中多用以指對方的容顏和神采,表示敬愛。唐朝隱士元德秀,字紫芝,宰相房琯每次見到他都嘆息道:“見到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沒有了。”
[43]契闊:久別的情懷。《后漢書·傅毅傳》:“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敘分隔。”久違顏范:好久沒有見到您的容顏了。久違,好久沒見。顏范,容顏和風(fēng)范。
[44]奉迓(yà)金蓮:迎接女客人。奉迓,迎接。奉,敬辭。迓,迎接。金蓮,金制的蓮花,后稱女子纏過的小腳為“金蓮”,這里指女子的纖足。
[45]敢攀玉趾:勇敢地拉對方的腳。玉趾,即玉步,對別人行走的敬辭。
[46]侏儒:指身材異常矮小的人。“侏儒”亦作“朱儒”。魁梧:高大壯實。
[47]龍章鳳姿:如龍的神采,像鳳一樣的風(fēng)姿,形容神采非凡。章,花紋。廊廟之彥:朝廷中的杰出人物。廊廟,宮殿和太廟,古代君主與大臣議政的地方,后指朝廷。彥,古代指有才學(xué)、德行的人。
[48]獐頭鼠目:腦袋像獐子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又小又圓。形容人貧賤寒酸的樣子。后來多用來形容相貌丑陋猥瑣、心術(shù)不正的人。草野:野草叢生的荒涼原野。這里指鄉(xiāng)野、民間,與“朝廷”、“廊廟”相對。白居易《蘭若寓居》詩:“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譯文】
“土木形骸”,是形容人的身體不用刻意裝扮修飾;“鐵石心腸”,是形容人的本性堅毅剛強。和君子見面敘談,可以說“得挹芝眉”;和別人久別重逢敘談,可以說“久違顏范”。邀請女客人,就說“奉迓金蓮”;邀請親朋好友,就說“敢攀玉趾”。“侏儒”是說人的身材特別矮小,“魁梧”是稱贊人的相貌高大奇?zhèn)ァ!褒堈馒P姿”,多用來形容朝廷中的杰出人物;“獐頭鼠目”,用來形容鄉(xiāng)野中的無用之人。
【解讀】
民間諺語說:“裹小腳一雙,流眼淚一缸。”“三寸金蓮”名字雖雅,但卻是女孩子以健康為代價用血淚換來的。纏足開始的年齡,各地不同,一般是從四五歲開始,耗時三四年,到七八歲初具模樣。小腳,又叫三寸金蓮,俗稱為裹小腳,是把女子的腳用布條扎裹起來,使其變得又小又尖。這種經(jīng)過緊密纏裹導(dǎo)致筋骨畸形的小腳被古人美化為“三寸金蓮”并受到廣泛贊美,乃至男子為此傾倒,女子為之癡迷。小腳女人的生活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是這段歷史仍然值得我們?nèi)フJ識和記取的。據(jù)說三寸左右的小腳稱作“金蓮”,四寸左右的小腳稱作“銀蓮”,五寸左右的小腳稱作“鐵蓮”,這雖然是毫無根據(jù)的杜撰,而且很滑稽,與正統(tǒng)的纏足民俗相去甚遠,卻告訴人們,女子“小腳”的血淚經(jīng)歷。女子纏腳是封建社會的陋習(xí),是一種建立在殘害女子身體前提下追求的一種畸形美。事實上,女子只要雙足纏成尖形并且四趾彎向足底,就一律稱之為金蓮。至于金蓮的大小則另有別論,這是纏足民俗的本原含義。后來金蓮也被用來泛指纏足鞋,金蓮成了小腳的代名詞。
【原文】
恐懼過甚,曰畏首畏尾[49];感佩不忘,曰刻骨銘心[50]。貌丑曰不揚,貌美曰冠玉[51]。足跛曰蹣跚,耳聾曰重聽[52]。期期艾艾,口訥之稱[53];喋喋便便,言多之狀[54]。可嘉者小心翼翼,可鄙者大言不慚[55]。腰細曰柳腰,身小曰雞肋[56]。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57];譏人不決,曰鼠首僨事[58]。
【注釋】
[49]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畏,怕,懼。
[50]感佩:感激不忘。刻骨銘心: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常用為感激之詞。刻骨,感受深切入骨。銘心,銘記在心,念念不忘。
[51]不揚:容貌不好看。揚,顯揚。冠玉:裝飾在帽子上的美玉。東漢陳平是美男子,司馬遷指他“如冠玉耳”。后漢惠帝、呂后、文帝時陳平任丞相。后來多用來形容男子的美貌。
[52]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樣子。天鈞,神話中天上的音樂;天祿,野獸名。重聽:聽覺不靈敏,一次聽不清楚,必須請人再說一次。正,即使。
[5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說話不流利,多重言。《史記·張丞相列傳》里說,周昌口吃,一說話總要重復(fù)說“期期”。《世說新語·言語》里說,三國時魏國的大將鄧艾口吃,每自稱,必重言“艾艾”。口訥(nè):口吃。訥,出言遲鈍。
[54]喋喋、便便:形容善于辭令。喋喋,不停地說話。便便(pián pián),言語流暢明白。
[55]小心翼翼:形容小心恭敬的樣子。后來形容舉止十分謹(jǐn)慎,一點不敢疏忽。翼翼,嚴(yán)肅恭敬的樣子。《詩經(jīng)·大雅·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鄙:輕蔑,看不起。大言不慚:說大話而不感到難為情。慚,羞愧。
[56]柳腰:柳樹柔軟的枝條。古代用來形容女子纖柔的腰肢。雞肋:雞的肋骨,比喻矮小瘦弱的身體。
[57]狗竇大開:供狗出入的墻洞大開著。狗竇,供狗出入的墻洞。用以嘲笑人缺少牙齒。竇,洞。
[58]不決:拿不定主意。鼠首僨(fèn)事:壞了事情。比喻人辦事沒決斷,就像膽小的老鼠,在出洞時頭在洞口伸伸縮縮一樣。僨事,敗事。《禮記·大學(xué)》:“此謂一人僨事,一人定國。”僨,敗壞,破壞。
【譯文】
畏懼過度,稱做“畏首畏尾”;感激不忘,稱做“刻骨銘心”。形容相貌丑陋叫做“不揚”,形容容貌英俊稱為“冠玉”。走路腳一瘸一拐叫做“蹣跚”,耳朵聾叫做“重聽”。“期期艾艾”,是對說話遲鈍者的稱謂;“喋喋便便”是形容善于言辭的樣子。值得稱贊的是辦事小心、恭敬的人;令人看不起的是說大話而不感到難為情的人。形容女子腰肢纖細就說“柳腰”,形容人身材瘦小就說“雞肋”。嘲笑別人缺少牙齒,就說是“狗竇大開”,譏諷別人做事拿不定主意,就說是“鼠首僨事”。
【解讀】
人的外貌的美丑,對人們的事業(yè)、生活影響很大。第一印象就是說,外貌對人的重要性的。關(guān)于鳳雛龐統(tǒng)的長相,三國演義里這樣評論的:濃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去東吳謀職,孫權(quán)不重用他。劉備通過考試招賢納士,龐統(tǒng)雖然成績名列前茅,劉備一看他相貌,擔(dān)心影響大漢官員的儀容,雖然知道讓龐統(tǒng)做縣令是大材小用,但還是只讓他做個小縣令。說明龐統(tǒng)的外貌實在不敢讓人恭維。
【原文】
口中雌黃,言事而多改移[59];皮里春秋,胸中自有褒貶[60]。唇亡齒寒,謂彼此之失依[61];足上首下,謂尊卑之顛倒[62]。所為得意,曰吐氣揚眉[63];待人誠心,曰推心置腹[64]。心慌曰靈臺亂,醉倒曰玉山頹[65]。睡曰黑甜,臥曰息偃[66]。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67];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68]。
【注釋】
[59]口中雌黃:隨口更改自己說的話,就像用雌黃涂改錯字一樣。形容言語輕率,反復(fù)多變。雌黃,即雞冠石,赤色,可作顏料,古代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抹再寫。
[60]皮里春秋: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晉書·褚裒傳》記載褚裒年輕時不公開評論人的好壞,桓彝見到他后說:“季野有皮里春秋。”意思是,褚裒雖然口頭上不評論別人的好壞,肚子里卻自有一部《春秋》,對人還是有褒貶的。后來用“皮里春秋”,形容表面上不批評別人而心中自有褒貶。因晉文帝母親名春,晉人避諱,故以“陽”代替“春”,稱“皮里陽秋”。春秋,編年體史書,相傳是孔子依據(jù)史料整理修訂而成的,文字簡短,但對人和事都加以褒貶。
[61]唇亡齒寒: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關(guān)系十分密切。
[62]足上首下:腳在上面頭在下面。比喻尊卑顛倒。
[63]吐氣揚眉:吐出了胸中的悶氣,揚起了眉頭。相容擺脫長期受壓抑和欺凌的困境后高興的神態(tài)和心情。也作“揚眉吐氣”。
[64]推心置腹: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65]靈臺:指心。玉山頹:玉山倒下,形容人醉酒將要倒下的樣子。玉山,比喻俊美的儀容。頹,倒塌,這里指倒下。
[66]黑甜:酣睡。息偃:亦作“息宴”,安息。偃:仰面倒下,放倒。
[67]口尚乳臭:嘴里還有奶的氣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乳臭,奶腥味。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領(lǐng)兵擊魏。聽說魏國任命柏直為大將,劉邦說:“是口尚乳臭,安能當(dāng)(擋)吾韓信。”
[68]三折其肱(ɡōnɡ):多次折斷手臂后,自己也能懂得醫(yī)治折臂的方法。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jīng)驗,自然就造詣精深。肱,胳膊從肩到肘的部分,泛指手臂。老成諳練: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這里指經(jīng)歷多了自然就熟悉治療的方法。老成,老練成熟。諳練,熟習(xí),熟練。諳,熟。
【譯文】
“口中雌黃”,是形容人口中說的事經(jīng)常改變;“皮里春秋”,是形容人嘴上不評論,但是心里有明確的褒貶。“唇亡齒寒”,是說彼此之間失去依靠;“足上首下”,是說尊卑的位置被顛倒了。一個人做事感覺非常得意,稱做“吐氣揚眉”;對待人非常真誠,稱做“推心置腹”。心里發(fā)慌叫做“靈臺亂”,喝酒醉倒叫做“玉山頹”。睡覺叫做“黒甜”,臥倒叫做“息偃”。“口尚乳臭”,是說人年幼無知;“三折其肱”,是說醫(yī)生有經(jīng)驗而非常熟練。
【解讀】
有一個很有哲理的成語,說明唇齒關(guān)系的,這個成語就是“唇亡齒寒”。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反之,嘴唇無齒則一無是處。常常用來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嘴唇和牙齒人們每天都使用,嘴唇與牙齒的相互關(guān)系,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就說最簡單的吃飯來說,嘴唇要是不配合牙齒的咀嚼,一些飯就會跑出口腔;如果牙齒不配合嘴唇,大點的飯塊就沒法吞咽。所以說,唇齒的關(guān)系很密切,需要互相配合,才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唇亡齒寒”也常常用來形容兩個鄰國間的關(guān)系。
【原文】
西子捧心,愈見增妍[69];丑婦效顰,弄巧反拙[70]。慧眼始知道骨,肉眼不識賢人[71]。婢膝奴顏,諂容可厭[72];脅肩諂笑,媚態(tài)難堪[73]。忠臣披肝,為君之藥[74];婦人長舌,為厲之階[75]。事遂心曰如愿,事可愧曰汗顏[76]。人多言,曰饒舌[77];物堪食,曰可口[78]。
【注釋】
[69]西子捧心:西施心痛而用手按著心臟的部位。西子,即西施,春秋末期越國苧羅(今浙江諸暨苧蘿村)人。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傳說吳國滅亡后,與范蠡入五湖而去。因西施絕美,后來把它當(dāng)做美女的代稱。妍:美麗。
[70]效顰:仿效西施的模樣,捧心皺眉。顰,皺著眉頭。西施心痛而按心皺眉,看起來很漂亮,是因為西施本身漂亮而不是因為皺眉才漂亮。但是同街的丑婦東施誤以為漂亮在于皺眉頭,因而效仿西施,結(jié)果難看得令人可怕。弄巧反拙:本來想耍弄聰明,結(jié)果反而使事情更壞。亦作“弄巧成拙”。拙,笨。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添足。”
[71]慧眼:佛教用語,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夠看到過去和未來。《金剛經(jīng)》:“如來有慧眼。”道骨:即仙骨。這里指得道的仙人。肉眼:肉身之眼。佛教認為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后,見明不見暗。
[72]婢膝奴顏:侍女的膝蓋奴才的臉。形容卑躬屈膝、諂媚奉承的樣子。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奴顏,奴才的臉,滿是諂媚相。也作“奴顏婢膝”。諂容:諂媚討好的容貌。
[73]脅肩諂笑:為了奉承人,縮起肩膀裝出笑臉。形容巴結(jié)人的丑態(tài)。脅肩,聳起雙肩做出恭謹(jǐn)?shù)臉幼印U~笑,裝出奉承的笑容。難堪:難以忍受。
[74]披肝:披露肝臟。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竭盡忠誠。為君之藥:是君王的良藥。臣子的真心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國家有利。
[75]長舌:長長的舌頭。比喻好說閑話、搬弄是非。《詩經(jīng)·大雅·瞻卬》:“婦有長舌,維厲之階。”這是封建社會對婦女的偏見。為厲之階:是禍患的開始。厲,禍患,危險。階,階梯。
[76]遂心:稱心,合自己的心意。遂,順。汗顏:因羞愧而臉上出汗。
[77]饒舌:嘮叨,多嘴。
[78]可口:食物的味道很合口味。楊萬里《夜飲以白糖嚼梅花》詩:“剪雪作梅只堪嗅,點蜜如霜新可口。”
【譯文】
美女西施捧著心口皺起眉頭,更增添了幾分美麗;丑婦東施模仿她的模樣,反而弄巧成拙,顯得更加難看了。具有慧眼才能分辨出得道的仙人,俗人肉眼自然識別不出賢德的人。“婢膝奴顏”,這種獻媚的樣子令人厭惡;“脅肩諂笑”,這種諂媚的神態(tài)令人難以忍受。忠心的臣子披露心肝地進諫,是君王治世的良藥;婦人喜歡搬弄是非,這是招致禍患的根源。所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心意稱做“如愿”,做事情有愧于自己的良心稱做“汗顏”。人的言語太多叫做“饒舌”,食物味美合乎自己的口味稱為“可口”。
【解讀】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即今天浙江諸暨苧蘿村人。天生麗質(zhì),“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jīng)典傳說。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言談微笑,都討人喜愛。可是,西施患有心口痛的毛病,犯病時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dāng)她從鄉(xiāng)間走過的時候,鄉(xiāng)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著她,覺得西施比平時更美麗。同村丑女孩東施學(xué)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因其本來就長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
【原文】
澤及枯骨,西伯之深仁[79];灼艾分痛,宋祖之友愛[80]。唐太宗為臣療病,親剪其須[81];顏杲卿罵賊不輟,賊斷其舌[82]。不較橫逆,曰置之度外[83];洞悉虜情,曰已入掌中[84]。馬良有白眉,獨出乎眾[85];阮籍作青眼,厚待乎人[86]。咬牙封雍齒,計安眾將之心;含淚斬丁公,法正判臣之罪[87]。擲果盈車,潘安仁美姿可愛;投石滿載,張孟陽丑態(tài)堪憎[88]。
【注釋】
[79]澤及枯骨:恩德施及枯骨。傳說周文王為西伯時,有一次開鑿池塘,發(fā)現(xiàn)一具枯骨,馬上命人厚葬。澤,恩澤。西伯:名姬昌,商紂王時封為西伯,其子滅商建立周朝,追封為文王,以仁德著稱。
[80]灼艾分痛:宋太祖趙匡胤與太宗趙匡義友愛的故事。《宋史·太祖紀(jì)》:“太宗常病亟,帝往視之,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炙。”后來比喻兄弟之間的友愛。宋祖,即宋太祖,(927976)姓趙,名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
[81]唐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我國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戰(zhàn)略家。親剪其須:據(jù)說唐朝大臣李勣得了暴病,醫(yī)生的藥方中指明需要龍須做藥引子。唐太宗便剪下自己的胡須給他治病。
[82]顏杲(ɡǎo)卿罵賊不輟:唐朝名臣顏杲卿是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堂兄,唐玄宗時為常山太守,“安史之亂”中被安祿山抓住,他大罵叛亂的安祿山,被割下舌頭后處死。顏杲卿,(692-756),字昕,唐朝長安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初任范陽戶曹參軍,旋升為營田判官,假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叛亂,應(yīng)其從弟平原太守顏真卿之約,聯(lián)合起兵斷安祿山后路,設(shè)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高邈、何千年。河北響應(yīng)的有十七郡。次年,史思明攻破常山,他被執(zhí)送至洛陽安祿山處,遭殺害。輟,停止。
[83]橫(hènɡ)逆:橫暴無理的行為。置之度外:不放在考慮之中,即不放在心上。東漢劉秀自立為光武帝后,隗囂仍然占據(jù)著甘肅稱上將軍,公孫述占據(jù)四川稱帝。光武帝乃謂諸將曰:“且當(dāng)置此兩子于度外耳。”度,考慮,計算。
[84]洞悉虜情:很清楚地知道敵人的情況。洞,透徹。悉,了解;虜,敵人。已入掌中:比喻對情況了如指掌。《資治通鑒·晉安帝義息五年》載,劉裕北伐南燕,越過大峴山,燕兵不出,劉裕卻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見敵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過險,士有必死之志;余糧棲畝,人無匱乏之憂。虜已入吾掌中矣。”
[85]馬良有白眉:馬良字季常,是三國時襄陽(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都很有名氣,馬良的眉毛中有幾根白色的,當(dāng)時人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86]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三國魏文學(xué)家、思想家。與嵇康齊名,是“竹林七賢”之一。青眼:黑色的眼珠。青眼看人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尊重,跟“白眼”相對。據(jù)說三國時魏國人阮籍常以青眼對所器重的人,對看不起或憎恨的人則翻白眼。
[87]雍齒:漢朝劉邦手下將領(lǐng),被封為什方侯。漢高祖六年(前201),劉邦得天下后大封功臣。“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fàn)幑Χ粵Q,未得行封”。劉邦求計張良,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怨,數(shù)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功多,不忍。”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先封,則人人自堅矣。”于是劉邦咬著牙關(guān)封雍齒為十方侯。群臣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丁公:西漢名將季布的弟弟丁固。他本來是項羽手下的將領(lǐng),有一次追殺劉邦,危急時刻,劉邦對他說:“我們倆都是賢人,何苦要這樣自相殘殺呀。”丁公于是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后來劉邦建立漢朝,丁公前來求見,想憑著當(dāng)年的恩情得個封賞。劉邦卻命人把丁公綁在軍營中示眾,說:“丁公當(dāng)年是項羽的臣子卻不忠心,讓項羽失去天下的,正是丁公。”于是處斬了丁公。
[88]擲果盈車:投擲水果裝滿車。據(jù)說晉代潘岳每次出門,老婦人們都向他的車上扔水果,能裝滿一車。潘安仁:即潘岳,相貌極美,晉代滎陽中牟(今河南中牟縣)人,當(dāng)時人稱他“潘安”。投石滿載:扔石頭裝滿一車。據(jù)說相貌極其丑陋的張孟陽每次出門,路上的小孩子都拿瓦片石頭扔他,回來后滿車都是石頭。憎:討厭。張孟陽:相貌極丑,晉代安平(今河北安平縣)人。
【譯文】
恩澤施及枯骨,這體現(xiàn)了西伯深厚的仁愛之心;取艾自灼,來分擔(dān)弟弟匡義的痛苦,這體現(xiàn)了宋太祖對弟弟無限的關(guān)愛之情。唐太宗為了給臣子李勣治病,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配藥;顏杲卿被安祿山俘虜后不停地痛罵叛亂的賊子,結(jié)果叛賊割斷了他的舌頭。不去計較強橫無理的事,叫做“置之度外”;清楚地了解敵人的內(nèi)情,叫做“已入掌中”。蜀漢的馬良兄弟五人都很有名氣,馬良的眉毛中有幾根白眉,在五個兄弟中才能最為出眾;晉代的阮籍如果用青眼待人,說明來的是他尊重喜愛的人。漢高祖劉邦咬牙封最不喜歡的雍齒為什方侯,這是安定眾將人心的計謀;他含淚斬首對自己有恩的丁公,這是依法懲治叛臣。老婦人投擲的果子裝滿了車,這是因為潘安仁的姿容俊美可愛;小孩投擲的瓦片石頭塞滿了車,這是因為張孟陽丑陋的容貌實在是令人討厭。
【解讀】
青眼看人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尊重。青眼是指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使“青眼”是阮籍的特長。阮籍是魏、晉交替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有一種會使“青白眼”的本事,對志同道合的人,用青眼(兩眼正視,眼球上黑的多)相看;對所討厭的人,就拿白眼(兩眼斜視,眼球上白的多)相待。據(jù)《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母親死的時候,嵇康去吊喪,他以“白眼”相對,嵇康十分難堪,不快而退;隨后嵇康帶著酒和琴前往,他便換了“青眼”,表示歡迎。后來由此又發(fā)展出“青睞”、“垂青”、“青盼”、“青照”等詞語,都表示喜歡、重視和尊重的意義。
【原文】
事之可怪,婦人生須[89];事所駭聞,男人誕子[90]。求物濟用,曰燃眉之急[91];悔事無成,曰噬臍何及[92]。情不相關(guān),如秦越人之視肥瘠[93];事當(dāng)探本,如善醫(yī)者只論精神[94]。無功食祿,謂之尸位素餐[95];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96]。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97]。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十手所指,此心安可自欺[98]。
【注釋】
[89]婦人生須:《宋史·五行志》載,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京城開封開酒店的朱氏,妻子四十余歲卻突然生須,長六七寸與男子無異。同年開封有一個賣青果的男子懷了孕,換了七個接生婆,才將孩子生下來。
[90]駭聞:聽到后感到非常震驚。男人誕子:相傳在北宋徽宗時,京城開封有一賣青果的男子懷了孕。
[91]濟用:助用或使用。燃眉之急:火燒眉毛那樣緊急。比喻情勢緊急。
[92]噬臍何及:形容后悔時,就像嘴咬肚臍一樣來不及了,即后悔已經(jīng)晚了。噬臍,用嘴咬自己的肚臍,不可及。噬,咬。及,到。
[93]秦越人之視肥瘠:像秦人和越人看待對方的肥瘦一樣,漠不關(guān)心。春秋時秦國和越國,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相隔極遠,因此稱疏遠隔膜、互不相關(guān)為“秦越”。
[94]探本:探求它的本源。《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啊洞呵铩飞钐狡浔荆醋再F者始。”精神:指人的精氣、元神。
[95]無功食祿:亦作“無功受祿”,沒有出力而享受俸祿。祿,古代官吏的薪俸。尸位素餐: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尸位,就像尸一樣,只享受祭祀而不做任何事。素餐,吃閑飯。
[96]谫(jiǎn)劣:淺薄低劣。谫,淺薄。行尸走肉:像會走動的尸體和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比喻沒有用處。尸,尸體。肉,指沒有靈魂的肉體。
[97]老當(dāng)益壯:這一聯(lián)四句,全都出自唐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意是勉勵宇文刺史莫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老當(dāng)益壯,年老而志氣應(yīng)當(dāng)更加豪壯。窮且益堅,處境越困難,意志應(yīng)當(dāng)越堅定。青云之志,直上青云的志氣。青云,比喻高。
[98]一息尚存:只要還有一口氣。息,氣息,呼吸。尚,還。懈:放松,懈怠。十手所指:被很多人指指點點。形容一個人的言行,總是在眾人的監(jiān)督之下,如有錯誤,決不能隱藏。《禮記·大學(xué)》:“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
【譯文】
世間值得奇怪的事是,婦女竟然會生出胡須;最駭人聽聞的事是,男人竟然懷孕生了孩子。著急尋找一種物品來用,稱做“燃眉之急”;后悔事情沒有成功,稱做“噬臍何及”。形容互相沒有任何關(guān)系,如同相隔遙遠的越國人漠視秦國人的肥瘦一樣;論事要探求它的本源,如同一位良醫(yī)治病時探究病人的精氣元神一樣。沒有出力而吃著俸祿,稱之為“尸位素餐”;淺薄低劣、庸碌無能的人,稱之為“行尸走肉”。年紀(jì)大了而志氣更加豪壯;怎能不理解白發(fā)人的心思?處境越窮困意志應(yīng)當(dāng)越堅定,不能喪失直上青云的豪情壯志。只要還有一口氣存在,立下的志向就不能有半點松懈;一個人的言行總是在眾人的監(jiān)督之下,因此決不能做自欺欺人的事。
【解讀】
令人奇怪的事,是婦女長胡須;駭人聽聞,竟然有男人誕下孩子的事。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正因為這是反常的現(xiàn)象,所以讓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男人雖然不能懷孕、分娩,但是男人在生育上與女人同樣重要,關(guān)于男人什么時候當(dāng)父親最佳呢?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在父親30歲-35歲年齡段出生的孩子,在智力測驗中所獲得的分?jǐn)?shù)最高。所以結(jié)論是:30歲-35歲的男子,其精子有最強大的生命力,最宜生育。
上一篇:幼學(xué)瓊林《貧富》譯文賞析
下一篇:幼學(xué)瓊林《釋道鬼神》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