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器欲邀時,年來不相讓。
紅顏征戍兒,白首邊城將。
落日慘無光,臨河獨飲馬。
瑟颯夕風高,聯翩飛雁下。
江洪是一位希望有所作為的詩人。他在《和新浦侯齋前竹》詩中曾借物寓情吐露懷抱:“愿抽一莖實,試看翔鳳來。”這兩首《胡笳曲》,雖是抒寫戍邊將士的怨情,但從中也透露出詩人本人壯志未酬、忽忽老去的深長感慨。
《胡笳曲》,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琴曲歌辭》類。江洪的這兩首《胡笳曲》,系精心結撰之作。上一首概括寫出邊將的一生,下一首具體描畫其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彼此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說明。
在前一首中,“藏器”二字語本《周易·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器”,舊指才德,詩中指韜略與武藝。“欲邀時”,意思是希望風云際會、龍騰虎躍干出一番事業。詩以“藏器欲邀時”開篇,大聲鏜鞳,說的是當年高遠的理想。次句“年來不相讓”,相當于常語“年歲不饒人”,時間一下子跳到了晚年。數十年時節若流,回頭望去只留下一片空白,說的是今日不堪的下場。前后兩句,一揚一抑,一理想一現實,反差強烈,感慨深長。三四句再作對比:第三句的時間,重又拉回到從軍的當年,其時“季子正年少”(辛棄疾《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內心燃燒著理想之火,臉上煥發出青春的光彩;第四句,時間再次跳過數十年,其時的身分,雖然已從當年的普通戍卒晉升成了一名將軍,但年已入暮,青絲變成了滿頭白發。看來戍卒之不斷得到提升,是由于一生戍邊,按常例升遷,而非出于軍功,故雖身為“邊城將”,仍不免有虛度年華的無窮感慨。此詩所寫,關乎一生,編年式的寫法煩冗難載,故采用跳躍式的對比寫法,截取兩頭,從理想與現實以及少壯與老大兩個角度傳神寫照。詩中時間的表述,采用一前一后與再次一前一后的寫法,造成雙重對比與反復跌宕,從而賦予詩作以觸目驚心、震聾發聵的藝術力量。
第二首展現的是這位“邊城將”晚年的日常生活,選取的是他在日暮時分于河邊飲馬的一個場景。“落日慘無光”,點出時間,描摹天空情景,“慘”字并為全詩的感情定調。“臨河獨飲馬”,交待地點及所述情事。這一句作動態描繪——邊將獨自一人牽著馬走向河邊,然后又是飲馬的動作。“獨”字寫形,同時也隱隱泄出人物內心的寂寞之感。后兩句在人物形象淡化的背景上再次寫景。“瑟颯”,風吹的聲音;“聯翩”,同“連翩”,形容鳥飛前后相接的樣子。在“邊城將”飲馬時,刮起了大風,成群的大雁向著南方飛去。這兩句,表面看去只是單純寫景,實際上,邊地生活的艱辛與久戍不歸的怨情已盡在不言之中。此詩采用的是“景(第一句)——人(第二句)——景(第三四句)”的常見寫法,但在具體刻畫時,不作空間上的橫向展開,而是采用畫面疊印的寫法,即在景色的背景上映出人物,然后人物又淡化為第二背景,再次映出新的景色。畫面的疊加,如同一次次設色,將邊城將的孤獨和怨苦含蓄而又深入地表現了出來。
讀了第一首,我們得以概括了解邊城將的一生;再讀第二首,又得以進一步具體見出他日常生活的一斑。兩首合在一起,令人深懷同情之心地想起一個白首戍邊、充滿怨尤的邊城將的形象。鐘嶸在《詩品》中評價江洪說:“洪雖無多,亦能自迥出。”語雖簡約,卻是深中肯綮的。
上一篇:《胡笳十八拍·蔡琰》原文|賞析
下一篇:《苦寒行·曹操》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