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
【原文】
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稱[1];帝婿非正駕之車,乃是附馬之職[2]。郡主縣君,皆宗女之謂[3];儀賓國賓,皆宗婿之稱[4]。
【注釋】
[1]公侯:公爵與侯爵。公主:諸侯、帝王的女兒。周稱王姬,戰國始稱公主。漢制,皇帝女稱公主,皇帝的姊妹稱長公主,帝姑稱大長公主。歷代沿稱。
[2]駙馬:原指副車之馬。漢武帝時設置駙馬都尉一職,掌管副車之馬。原為近侍官的一種,多由宗室及外戚子孫擔任。三國魏國公主的丈夫何晏擔任駙馬都尉一職,從此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駙馬。
[3]郡主:唐代太子的女兒封為郡主,視從一品;親王女為縣主,視正二品。明、清時親王的女兒封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為縣主。縣君:明、清宗室女兒的封號,比郡主、縣主低一級。宗女:君主同宗的女兒,即宗室之女。
[4]儀賓:明代稱親王、郡王的女婿。國賓:作賓王家,故稱同宗女婿為“國賓”。宗婿:宗室的女婿。
【譯文】
皇帝的女兒出嫁是由公侯主持,所以有“公主”的稱呼;皇帝的女婿不能在中央駕馬,于是大都擔任“駙馬”的職位。“郡主”和“縣君”都是對皇帝同宗女兒的稱謂;“儀賓”和“國賓”,都是對皇族宗室女婿的稱謂。
【解讀】
俗話說,皇帝也有窮親戚,這句話本來是教育人們不要嫌貧愛富,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皇家的親戚眾多,皇帝的皇親國戚多得大概皇帝自己都數不過來了。皇帝的宗親多,皇帝的外戚更多,因為皇帝往往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每娶一位嬪妃,就會增加一門外戚,所以皇帝的外戚多也就不足為奇了。皇帝自然也就兒女成群、兒孫滿堂,皇帝的女兒到了成婚年齡,皇帝需要結親家,嫁公主,招駙馬,自然就多了一門外戚。皇家除了皇帝的女兒公主婚嫁增加外戚,還有公主以外的宗族姑娘郡主婚嫁,也會增加皇家的外戚數量,所以在古代,外戚不僅數量龐大,而且也有一定的政治權利,古代有些朝代外戚的力量甚至危及到了皇帝的地位和權利。
【原文】
舊好曰通家,好親曰懿戚[5]。冰清玉潤,丈人女婿同榮[6];泰水泰山,岳母岳父兩號[7]。新婿曰嬌客,貴婿曰乘龍[8]。贅婿曰館甥,賢婿曰快婿[9]。凡屬東床,俱稱半子[10]。
【注釋】
[5]舊好:舊交,久好,久交。指有幾代的交情。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懿戚:猶懿親。指皇室的宗親和外戚。懿,美。
[6]冰清玉潤:像冰一樣晶瑩,如玉一般潤澤。潤,滋潤。本來指人的品格行為很高潔,晉代樂廣和女婿衛玠操行都很高潔,人們評論為“婦公冰清,女婿玉潤”,所以后來又成為翁婿的代稱。后來稱岳丈、女婿為“冰清玉潤”,簡作“冰玉”。
[7]泰水泰山:據說泰山上有丈人峰,而泰水又依山而流,所以過去稱岳父為“泰山”,岳母為“泰水”。泰山,古稱東岳,在山東省中部。
[8]嬌客:對女婿的愛稱。乘龍:相傳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與華山隱士蕭史相愛成婚。后來二人想隱居華山,于是弄玉帶著玉笙乘上彩鳳,蕭史帶上玉簫跨上金龍,雙雙升空而去。當時的人們便把蕭史稱為乘龍快婿。
[9]贅婿:俗稱“招女婿”,指結婚后住到女方家里的男子。館甥:女婿住在岳父家。館,留宿。甥,指女婿。快婿:稱心如意的女婿。
[10]東床:指女婿。晉朝太尉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挑女婿,使者回復說:“王家的少年都很不錯。但是聽到我去挑女婿的消息,個個都很矜持,只有一個人躺在東床上,露著肚子吃飯,好像沒這回事似的。”郗鑒說:“這個袒腹東床的,一定是個好女婿。”派人一查,正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兒嫁給了她。半子:半個兒子,指女婿。
【譯文】
有幾代的交情稱為“通家”,皇室的宗親和外戚稱為“懿親”。“冰清玉潤”,是說丈人和女婿同樣榮耀;“泰水泰山”,是岳母岳父的稱號。新婚的女婿叫做“嬌客”,特別好的女婿叫做“乘龍”。招贅的女婿叫做“館甥”,有賢德的女婿叫做“快婿”。凡是女婿,都稱為半個兒子。
【解讀】
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前提是女婿有出息、優秀,配得上她的女兒。女婿,簡稱“婿”,是一種稱謂,一般指女兒的丈夫。女婿的別名很多,如果加上一些修飾成分,還可稱為“女婿、子婿、郎婿、少婿、快婿、門婿”。除此之外還有“女夫、半子、東床、東坦、坦床、令坦”,入贅者稱為“贅婿、舍居婿、入舍女婿、布袋”。特別注意的是,除岳父岳母稱女兒的丈夫為婿外,岳家人一般都不能以婿相稱,多尊稱為“姑爺”、“姑老爺”。在中華文化中,岳父岳母往往視女婿為半子,意指半個兒子,有時亦可直接稱兒子。同時,于日常生活中謙稱時可稱作小婿,“賢婿”則是對女婿客氣的稱呼。關于皇帝的女婿的稱謂,婦孺皆知的是“駙馬”。駙馬專指皇帝女婿,因駙馬都尉得名。駙馬都尉,漢武帝始置,本為近侍之官。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即主管皇帝的隨從車馬。魏、晉以后,常以此官授帝婿,而不任其職,簡稱駙馬。以后遂用以稱帝婿。清代稱額駙。
【原文】
女子號門楣,楊貴妃有光于父母[11];外甥稱宅相,晉魏舒期報于母家[12]。共敘舊姻,曰原有瓜葛之親[13];自謙劣戚,曰忝在葭莩之末[14]。大喬小喬,皆姨夫之號[15];連襟連袂,亦姨夫之稱[16]。蒹葭依玉樹,自謙借戚屬之光[17];蔦蘿施喬松,自幸得依附之所[18]。
【注釋】
[11]門楣:門框上的橫木,借指門第。《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五年》:“楊貴妃方有寵……民間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唐貴妃:即楊貴妃。初為玄宗子壽王瑁妃子。天寶三年(744)入宮,得玄宗寵愛,次年封為貴妃。
[12]宅相(xiànɡ):住宅風水之相。魏舒:字陽元,晉武帝時司徒,從小成為孤兒,被外祖父寧氏收養。寧家要修建宅院,看風水的人說,日后這家肯定會出一位賢德的外甥。魏舒說:“當為外氏成此宅相。”意思是自己當努力圖貴顯,以證實舅宅當出貴甥的相法。后因以“宅相”為外甥的代稱。母家:外祖父家。
[13]姻:泛指有婚姻關系的親戚。瓜葛之親:像瓜葛一樣的親戚。瓜和葛都是蔓生植物,比喻輾轉相連的親戚關系或社會關系。
[14]劣戚:無所作為的親戚。忝(tiǎn)在葭莩之末:不好意思地列為遠親之末。忝,辱,有愧于,謙詞。葭莩(jiā fú),蘆葦的薄膜,比喻很疏遠淡薄的關系,也代指親戚。
[15]大喬小喬:喬,亦作“橋”。三國時喬公的兩個女兒,合稱“二喬”。大喬嫁給孫策,小喬嫁給周瑜。沈欽韓《兩漢書磚證》說橋公即漢太尉喬玄。
[16]連襟連袂:姊妹丈夫的互稱或合稱。襟,衣襟。袂,衣袖。
[17]蒹葭依玉樹:蘆葦依靠著槐樹。蒹葭,蘆葦,這里指毛曾;玉樹,槐樹的別名,這里指夏侯玄。魏明帝讓皇后的弟弟毛曾與夏侯玄坐在一起,當時人稱為“蒹葭依玉樹”,比喻兩個人的才貌極不相稱。
[18]蔦(niǎo)蘿施喬松:蔦和女蘿靠著高大的松樹生長。蔦蘿,蔦和女蘿兩種蔓生植物的合稱,比喻同別人的親戚關系,寓含著依附攀緣及自謙之意。施,散布,鋪陳。喬松,高大的松樹。
【譯文】
女子被稱為“門楣”,是因為唐朝的楊貴妃給父母爭光彩了;外甥被稱為“宅相”,出自晉代的魏舒期望以顯貴來報答外祖父家。共敘過去的姻親,就說“原有瓜葛之親”;自謙是無所作為的親戚,就說“忝在葭莩之未”。“大喬小喬”,都是姐妹的丈夫的稱呼;“連襟連袂”,也是對姐妹丈夫的稱呼。“蒹葭依玉樹”,是謙稱自己借了親戚的榮光;“蔦蘿施喬松”,是慶幸自己得到了依附的關系。
【解讀】
在古代,女兒光耀門楣的很多,特別是女兒嫁入帝王將相之家的,全家就能跟著享受榮華富貴。唐宋時期人言生女作門楣,楊貴妃受寵時,民間曾經有“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意思是說楊家的門楣因楊貴妃而光耀,其實是有點諷刺的意味在里面的。楊貴妃因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全家都被封官晉爵。特別是他的堂兄楊國忠,從小不務正業,喜歡喝酒賭博,因此窮困潦倒,這時也得到皇帝的重用,并短短幾年內就登上了宰相之位。居其位,不謀其政,卻奢侈腐化,耀武揚威,禍亂朝政。楊國忠獨攬大權,外戚跋扈,民怨沸騰,終不可收拾,爆發了安史之亂,使強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
上一篇:幼學瓊林《地輿》譯文賞析
下一篇:幼學瓊林《天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