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
【原文】
曰諸父、曰亞父,皆叔父之輩[1];曰猶子、曰比兒,俱侄兒之稱[2]。阿大中郎,道韞雅稱叔父[3];吾家龍文,楊素比美侄兒[4]。烏衣諸郎君,江東稱王謝之子弟[5];吾家千里駒,苻堅羨苻朗為侄兒[6]。竹林叔侄之稱[7],蘭玉子侄之譽[8]。
【注釋】
[1]諸父:伯父、叔父的統(tǒng)稱。諸,眾,許多,各個。亞父:僅次于父,表示尊敬的稱呼?!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亞父向南坐。亞父者,范增也。”項羽尊敬范增,稱他為“亞父”。亞,次,次于。
[2]猶子:《禮記·檀弓上》:“兄弟之子,猶子也?!焙笠虼朔Q侄子為“猶子”。猶,如,同。比兒:類似兒子。后稱侄子為“比兒”。比,比擬,類似。
[3]阿大中郎:東晉才女謝道韞嫁給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她到王家后,卻很瞧不起王凝之?;氐侥锛?,表示極不快樂。叔父謝安寬慰她,她卻說:“我一門之內(nèi),叔父有阿大(謝尚)、中郎(謝據(jù));兄弟有封(謝韶)、胡(謝朗)、遏(謝玄)、末(謝琰)。想不到天地之間,竟有王朗這樣的人!”謝道韞,東晉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聰明有口才。
[4]龍文:駿馬名。比喻才能出眾的兒童。楊昱對別人提到自己的侄兒楊愔時說:“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更十歲以后,當(dāng)求之千里外?!睏钏兀核宄瘷?quán)臣。說“吾家龍文”的應(yīng)該是楊昱(這里誤作楊素)。
[5]烏衣諸郎君:烏衣巷的子弟。東晉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都住在京城的烏衣巷(今南京市東南)。所以世稱王、謝兩家的子弟為烏衣郎。江東:古時候指長江下游的蕪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qū)。
[6]千里駒:少壯的良馬。比喻英俊少年。后也稱子侄中的優(yōu)秀者。苻朗:字元達,前秦皇帝苻堅堂兄的兒子。
[7]竹林叔侄:魏晉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其中阮籍與阮咸是叔侄。所以“竹林”也用來比喻叔侄關(guān)系。
[8]蘭玉:“蘭芝玉樹”的省寫。晉朝謝安問各位子侄:“為什么我總想培養(yǎng)你們成為優(yōu)秀子弟?”謝玄回答說:“這就好比蘭芝玉樹,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中啊!”后來用“蘭玉”稱譽別人優(yōu)秀的子弟。
【譯文】
說“諸父”,說“亞父”,都是對同宗伯父、叔父的稱呼;說“猶子”,說“比兒”,都是稱呼自己的侄兒?!鞍⒋笾欣伞?,是東晉才女謝道韞對叔父謝安的雅稱;“吾家龍文”,是楊昱對自己侄兒楊愔的贊美?!盀跻轮T郎君”,是江東人稱呼王、謝兩家的子弟;“吾家千里駒”,是前秦皇帝苻堅贊美自己的侄兒苻朗?!爸窳帧笔菍κ逯蛾P(guān)系的美稱,“蘭玉”是對子侄的贊美。
【解讀】
叔侄感情深厚,血濃于水的親屬關(guān)系,令叔侄之間的親情猶如父子之間的親情。這樣濃厚的叔侄之情,大概也只存在于家庭和睦的家族里。家庭和睦是大多數(shù)人們所期望的,可是家庭的瑣碎事情、利益沖突,常常沖擊家庭的和睦,為害家族的團結(jié),破壞家人的融洽關(guān)系。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wù)事,可見家庭中的矛盾沖突的復(fù)雜,而且往往不宜外界插手,真想化解家族中的矛盾沖突,必須要每位家族成員都要付諸行動,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家族風(fēng)尚,實現(xiàn)人人友愛,大家和睦的融洽氛圍。
【原文】
存侄棄兒,悲伯道之無后[9];視叔猶父,羨公綽之居官[10]。盧邁無兒,以侄而主身之后[11];張范遇賊,以子而代侄之生[12]。
【注釋】
[9]存侄棄兒:永嘉末年,因石勒作亂,鄧攸攜家南逃,過泗水,途中遇賊,搶去車馬,只得肩挑兒子和侄兒步行,考慮不能兩全,因其弟早亡,所以棄兒存侄,后世傳為美談。元帝時為吳郡太守,累官至吏部尚書,后遷尚書右仆射。鄧攸一直沒有兒子,時人哀之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伯道,即鄧攸,西晉人,伯道是他的字,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
[10]視叔猶父:唐朝人柳公綽京兆華原(陜西耀縣)人,唐文宗(李昂)時,任河?xùn)|節(jié)度使,后官至兵部尚書。其弟柳公權(quán)為著名的書法家,官中書舍人,后為太子少師。柳公綽之子柳仲郢官刑部尚書。柳公綽視叔如父,做官時出遇叔父必定下馬端立。他兒子柳仲郢對叔父柳公權(quán)也像對自己父親一樣,出遇公權(quán),也一定端笏而立。
[11]盧邁:唐朝人,字子玄,官中書侍郎。主身之后:唐朝人盧邁再娶而沒有生子,有人勸他納妾,他說:“兄弟之子就像兒子一樣,也可以主后。”主后,父母死后兒子主持祭禮。
[12]張范遇賊:北朝魏人張范,一次他的兒子張陵和侄兒張戩都被山東賊人抓去。張范親自前去說情,賊人交還了張陵。張范說:“雖然說喜愛自己的兒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我更可憐侄兒年幼,請用張戩替張陵?!辟\人為他的義氣所感動,就把張陵、張戩都放了。
【譯文】
保全侄子丟棄兒子,世人哀痛西晉吏部尚書鄧伯道沒有后人;對叔父也像對自己父親一樣,世人都稱贊唐朝兵部尚書柳公綽身居高位還能如此謙遜。唐朝中書侍郎盧邁沒有兒子,認(rèn)為侄子同樣能主持身后的事情;北朝魏人張范遇到賊人,寧愿用自己兒子之死代替侄兒之生。
【解讀】
叔侄之情如同父子情深,這一切是血緣關(guān)系在起著主要作用,叔侄之間的相處之道起著重要作用。俗話說:人們對子女的愛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對父母的愛。基本上遵循長輩疼晚輩,強大的愛護幼小的生物生存規(guī)律。如果在侄兒幼小的時候,叔父給予成長的關(guān)愛,當(dāng)叔父年邁需要照料的時候,成年的侄兒會不孝敬叔父嗎?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相親相愛,自然會加深感情,營造出其樂融融的家族氛圍,享受和睦的家族生活。
上一篇:幼學(xué)瓊林《制作》譯文賞析
下一篇:幼學(xué)瓊林《器用》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