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的描寫形象最為真切傳神或表達感情最為集中精粹之處,它通常體現在一首詞的某一關鍵性詞語。以“眼”析同,較早見于元陸輔之《詞旨》,該書列出詞眼凡二十六例,均為每首詞中情景交煉的雋句,如李清照《如夢令》之“綠肥紅瘦”、史達祖《雙雙燕》之“柳昏花暝”等。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鬧”字、“弄”字是此句描寫形象最為生動傳神處,故亦是詞眼。但也有詞論家從整篇的布局、情感抒發的高潮等來講究“通體之眼”。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云:“詞眼二字,見陸輔之《詞旨》,其實輔之所謂眼者,仍不過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句之眼,前前后后,無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專求字句,縱爭奇競巧,豈能開闔變化,一動萬隨耶?”
上一篇:什么是詞韻
下一篇:什么是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