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養(yǎng)生注意避禍
原典
夫養(yǎng)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養(yǎng)之,勿徒養(yǎng)其無生也。單豹養(yǎng)于內(nèi)而喪外,張毅養(yǎng)于外而喪內(nèi),前賢所戒也。稽康著《養(yǎng)生》之論,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征,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
譯釋
養(yǎng)生的人首先要考慮的是怎么避免禍患,保護自己的性命。有了這個性命,之后再去保養(yǎng)它;不要盲目地去養(yǎng)生以至于丟掉自己性命。單豹很善于保養(yǎng)自己的身心,但卻因為外界的原因喪失了自己的生命;張毅善于預防外部的災難侵害,但卻因為自己的身體發(fā)病而死亡,這都是古代賢人引以為戒的。嵇康寫了《養(yǎng)生論》,但因為他傲慢無禮而遭到了刑罰;石崇想通過服藥來延年益壽,但因為他十分貪戀錢財和美女而自取滅亡,這都是錯誤養(yǎng)生的例子。
解讀
養(yǎng)生之人,要懂得明哲保身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獲得,也有很多的失去,一個人得到的越多,那他獲得的煩惱也越多。長時間下去就會身心疲憊。身心疲憊并不是人所追求的。因此。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身在高處的時候,要懂得明哲保身。
有一個叫單豹的人,他很相信一些方術(shù),于是他就離開了這紛擾的人世去隱居了。他不吃五谷糧食卻能解餓,不穿衣服卻能保暖。他待在深山老林之中,住在山洞里,認為這樣就是回歸自然,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全大自然賦予人們的天性。只是這個人雖然注重養(yǎng)生,但不知道明哲保身。森林是很危險的地方,他不注意安全,就被老虎咬死了。
還有一個叫張毅的人,這個人是縣里的一個小吏,他每天有很多的應酬,不管是富貴人家還是貧寒的人家,沒有不去走動的。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他就生病死了。
顏之推認為,單豹善于保養(yǎng)自己的身心,但是他“養(yǎng)于內(nèi)而喪外”,因為外部的事情而喪失性命;而張毅這個人善于避免外部的禍害,但是他“養(yǎng)于外而喪內(nèi)”,他們本想保護自己性命反而喪失掉了性命。這兩個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亂世之中,神仙的學說很興盛,很流行求仙的活動。顏之推雖然認為神仙的事情不一定全是荒誕的傳說,但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以求仙作為目標的人,能學成的人很少。他反對自己的弟子去做一些徒勞的事情。他還用一些例子說明了這樣的道理:“稽康著《養(yǎng)生》之論,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征,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嵇康和石崇都是注重養(yǎng)生的人,而他們都活得不長久。
嵇康生于魏文帝黃初五年,他的祖先姓奚。他的曾祖父為了躲避仇家,搬了家,并且改姓為嵇。
嵇康年幼的時候喪父,母親和兄長把他撫養(yǎng)成人。在幼年的時候,他博覽群書,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藝。成年之后很喜歡讀道家的著作。他身高七尺八寸,容貌舉止出眾,但他不注重打扮。后來迎娶沛王曹林的女兒長樂亭主為妻,嵇康和長樂亭主育有一兒一女。他修身養(yǎng)性,服食內(nèi)丹,彈琴吟詩,自得其樂。
嵇康很崇尚老莊,曾經(jīng)說:“老莊,吾之師也!”他講究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來講述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他贊美那些古代隱士的事跡和生活,不愿意去做官。
嵇康曾經(jīng)在山澤之間采藥,他感到很高興,迷迷糊糊地忘記了回家。當時有砍柴的人看到了他,就以為他是神仙。嵇康在汲郡山上遇到了隱士孫登,嵇康就宴請他,一起談論。孫登很沉默,不說什么話。嵇康離別的時候,孫登說:“你性情剛烈而才氣俊杰,怎么能免除災禍啊?”嵇康之后又遇到了隱士王烈,他們一起進入山中。王烈曾經(jīng)得到石頭的精髓飴糖,自己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給了嵇康。又在石室之中看到了一卷白絹寫的書,就讓嵇康去拿,嵇康最后還是走了。王烈說:“嵇康志趣不同尋常卻總是懷才不遇,這是命啊!”
大將軍司馬昭想禮聘他做幕府屬官,他就躲避了起來。司隸校尉鐘會去拜訪他,遭到了他的冷遇。竹林七賢山濤在離開自己職位的時候,推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寫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堅決不做官。
呂安的妻子很漂亮,被呂安的兄長迷奸,呂安很憤怒,要告自己的兄長。嵇康和呂安有交往,就勸他不要將家丑外揚,保全自己門第的名譽。但呂安的兄長害怕,就先把呂安告了,說呂安不孝,呂安被逮捕了。嵇康很生氣,就出面為呂安作證,這讓大將軍很生氣。這個時候,之前和嵇康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陷害嵇康,官府將呂安和嵇康都處死了。
像嵇康這樣很有道行的人,卻因為自己的傲氣而遭到了陷害,這可以看出想要養(yǎng)生的前提是明哲保身,我們既要理解其古老的精髓,也要結(jié)合實際,從人類正義公理和普世的價值出發(fā),選擇正確的行為。那些聰明的有智慧的人都善于趨利避害,保全自己。
歷史上的范蠡是一代功臣,他輔助勾踐復興越國,并在功名成就之后,選擇了離開,后在商界有所作為,成為商人“圣祖”。在功名利祿面前。范蠡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懂得明哲保身,他對功名的舍得讓我們有所體會。
人生在世總有自己的一些原則,不管是真誠,還是正直,無論哪一種原則,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前提,那就是必須保全自己的性命。沒有人贊同茍延殘喘地活著,但都應該懂得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正所謂,只要人在就有一切。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努力之下,慢慢地恢復,人的生命一旦失去就不會有第二次。以這樣一種明智的方式,盡全力保全自己的性命,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義務。所以一定要愛惜自己的生命。
顏氏家訓精華
人生下來之后,被太多的名利所驅(qū)使,大都覺得名利越多越好,都在追逐名利中筋疲力盡,過多的名利追求會讓自己的心靈失去自由。所以說當一個人感到高處不勝寒的時候,明哲保身地退居下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上一篇:《父母威嚴而有慈,子女畏懼而生孝》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真正的好名聲,是不彰自顯》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