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臆測,莫若實地取證
原典
又有俗學,聞經傳中時須“也”字,輒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譯釋
還有一些平庸的讀書人,聽說經書的傳注中常用到“也”字,就根據自己的主觀猜測隨意添補,往往添補得不是地方,更加可笑。
解讀
道聽途說,莫下結論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不同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位,于是根據自己摸到的具體部位作出了各自的判斷。五個瞎子把象說成五種樣子,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就對弟子們開示道:“他們五個人都沒有看到象的真正樣子,象的真正樣子唯有用智慧的眼睛,才能看到它的整體,識得它的真相。眾生的愚癡,就像瞎子摸象一般,偏執一方,墮于邊見,不能洞悉世事的本來面目。”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犯這種錯誤,在未全面了解一件事之前,我們常常會根據自己的主觀猜測來判斷一個人、一件事,然而這種沒有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猜測都是無用的。而且,這種主觀猜測有時候還會鬧出笑話。
據說,有一次蘇東坡到丞相王安石府上去做客,在書房里等王安石的時候,看到桌上放著一張紙,上寫: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覺得這兩句詩寫得有誤,因為當時的秋天正是菊花(黃花)開放的時節,是不會有黃花落下來的。于是,他就順手提筆寫下了后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詩寫完后,他就走了。而沒過多久,蘇東坡就犯事了,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被貶之地,入秋時他突然發現花園里滿地都是金色的菊花,始有所悟。原來,當年王安石所寫的兩句詩是對的,自己應該“見未真,勿輕言”啊!
一個人即使再有學問,也會有“孤陋寡聞”的時候,因為人不可能做到知曉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懷抱一顆謙遜而敬畏之心,對于自己道聽途說的事情,在沒有弄懂真相之前要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要輕易下結論。
顏之推在《書證》篇中寫道:“輒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意思是說根據自己的主觀猜測隨意添補,往往添補得不是地方,更加可笑。所以,他并不贊成主觀臆斷,妄下結論。他還舉了以下這幾個例子。
《左傳》曰:“齊侯痎,遂痁。”《說文解字》云:“痎,二日一發之瘧。痁,有熱瘧也。”意思是說齊侯得了痎病,后來轉成了痁病。痎病,兩天發作一次,痁病是伴隨著發熱癥狀的瘧疾。顏之推考證,齊侯的病本來是隔天發作一次,后來病情逐漸加重,才為諸侯所擔心。
顏之推說,現在北方有些地區將“痎”讀作“皆”,是不對的。世間還有一些傳本認為“痎”是“疥”,這也是不對的。一般的學者把它解釋為:“得了疥病,使人怕寒,轉而變成瘧疾。”顏之推認為,這是一種主觀猜測的說法。疥癬這樣的小毛病,哪里值得一提,哪里有得了疥這種皮膚病而轉成瘧疾的呢?
還有,《詩經》里說:“黃鳥于飛,集于灌木。”《毛詩傳》中說:“灌木,就是叢生的樹木。”這是《爾雅》里面的話,所以李巡注的《爾雅》中說:“樹木叢生為灌。”《爾雅》中這一解釋的段末又說:“樹木族生就是灌。”族,也就是叢聚的意思。所以江南地區《詩經》的古版本都寫成“叢聚”的“叢”。而由于古“叢”字的字形像“?”,近代的儒生就將“叢”字改成“?”,并且解釋成:“樹木中長得最高大的。”顏之推對此進行考證后發現,《爾雅》和注釋《詩經》中都沒有這樣講的,只有周續之的《毛詩注》把這個字的音注成“徂會反”,劉昌宗的《詩注》給它注的音是“在公反”,也作“祖會反”:這些都是牽強附會的說法,不符合《爾雅》的注釋。
“之乎者也”這四個字是古代人說話時比較喜歡使用的文言虛詞,如今,它常被用來諷刺一些人喜歡咬文嚼字,賣弄文采。顏之推在《書證》篇里講到了“也”字,他說,“也”字是用在語句末尾作語氣詞或在句中作助詞的,一些文章典籍常會用到這個字。在北方的經書傳本中,“也”字大都是省略的,但其中有的“也”字是不能省略的,比如像“伯也執殳”“於旅也語”“回也屢空”“風,風也,教也”,《毛詩傳》中的“不戢,戢也;不儺,儺也”和“不多,多也”之類的句子,假如省略了“也”字,就成了廢文缺文了。
《詩經·鄭風·子衿》有“青青子衿”之句,《毛詩傳》對此作出的解釋是:“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服。”據考證:在古代,衣服領子斜著下來與衣襟連在一起,所以將領子稱作“衿”。孫炎、郭璞注的《爾雅》、曹大家班昭注解的《列女傳》都說:“衿,交領也。”鄴下的《詩經》傳本,都沒有“也”字,許多儒生因而錯誤地認為“青衿,青領,是指衣服的兩個部分的名稱,都用青色作裝飾。”用這種說法來解釋這句話,實際上是大錯特錯!還有一些平庸的讀書人,聽說《詩經》傳注中常要補上“也”字,就根據自己的主觀猜測隨意添補,常常補充得不是地方,實在是可笑。
顏之推所列舉的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人們在讀書或做學問時,不夠用心,沒有認真去探究事物的真相,弄清楚其中的關系,只是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測,牽強附會,結果出了很多錯誤,也讓后人恥笑,這實在是不應當的。
作為讀書人,或者做學問者,我們在學習前人留下的著作時,一定要謹慎閱讀,仔細琢磨其中的含義,千萬不要主觀臆測,根據自己的意念去讀書、作文。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任何事都要從客觀事實出發,不要妄自下結論。
顏氏家訓精華
主觀臆測,往往會使我們所理解的東西偏離事物原本的意思,讓那些真正有學問的人恥笑。所以,我們要多從實際出發,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上一篇:《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交友勿重遙輕近》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