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威嚴而有慈,子女畏懼而生孝
原典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
譯釋
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我見到世上有些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地溺愛,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夸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和顏悅色,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理應如此。到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就算把他們鞭抽棍打至死,也難以再樹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憤怒只會增加子女的怨恨,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最終會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解讀
父母要有一定的威嚴
“你準備應聘什么崗位?你覺得你有什么優勢?你對工資的期望值是多少?”一家裝飾公司的市場部經理面試一位求職者。但是令面試官驚訝的是,這位剛剛從學校畢業的求職者一言不發,而坐在他身邊的父親卻一個勁地向面試官詢問:“你們公司主要有哪些工作崗位?這些崗位的薪酬待遇是多少?工作環境怎么樣?中午管不管伙食?”面試官被這些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得有些煩,他想聽這位求職者的回答,而這個年輕人卻始終沒有開口。
每年的七月是熱鬧沸騰的畢業季,本來找工作是年輕人自己的事情,但是在一些場合,人們卻驚訝地看到,竟然有家長跟著孩子去找工作,代替孩子跟面試官交談。人們嘆息,父母的溺愛究竟要到幾時?
“中國式溺愛”是典型的環境產物,在“一孩政策”下,父母對孩子的愛如黃河泛濫,滔滔不絕。從衣食住行到精神心理,父母對孩子噓寒問暖,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過度的關懷和照顧難以培養出孩子自我管理和獨立生存的能力,還導致了種種荒唐的社會現象的產生。比如十多年前的一則震驚全國的新聞,21歲的清華高才生劉海洋先后兩次將摻有硫酸、火堿的飲料倒在了北京動物園飼養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狗熊身上。而他殘忍地傷害狗熊的目的,只是想要驗證“笨狗熊”的說法是否成立。
劉海洋的這種行為正是“中國式溺愛”帶來的惡果。劉海洋的母親后悔道:“平時溺愛孩子,他上大四了,褲衩、襪子都是我給他洗。”
其實,對于“中國式溺愛”,顏之推在《教子》篇里已經談到,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其實自古至今都存在著,而且這份溺愛伴隨著子女的成長而永不消減。為人父母者,對于初生的嬰兒自然是溺愛的,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也是偉大崇高的,但是凡事都該有個度,過度溺愛實不可取,如果一味地溺愛,就可能使孩子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這樣,即使犯了錯,他們也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那么,父母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教育呢?顏之推認為“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不僅要有慈愛,還要在適當的時候樹立自己的威嚴,這樣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
很多人教育孩子,之所以不愿打罵他們,是因為不愿看到子女因責罵而臉色沮喪,不愿讓他們承受皮肉之苦。但是,“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如果一個人生了病,哪有不用湯藥、針灸救就能治好病的呢?所以,教育子女,除了慈愛外,還要學會樹立威嚴,必要時“笞罰”之。
顏之推在《教子》篇里還講了這樣兩個故事:
梁元帝時有一位非常有才氣的學士,從小被父親寵愛。他做了值得稱贊的事,父親就到處宣揚,恨不得過往行人都曉得;他若做錯了事情,父母不但不教訓阻止,還百般為他遮掩粉飾,這就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和傲慢習性。后來,他因為說話不檢點被周逖抽出腸子,用他的血來祭戰鼓。
梁元帝時還有一位名叫王僧辯的將領,他的母親魏夫人,品性非常剛正嚴謹,在王僧辯年輕的時候就對他嚴加要求。當王僧辯成為一位統率三千士卒的將領時,雖然已年過四十,但魏夫人仍勸勉有加。如果王僧辯有讓母親不如意的言行時,老夫人就用棍棒教訓他。正是因為魏夫人的家教嚴,王僧辯才能成就一番功業。
對照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溺愛只會助長孩子驕橫傲慢的習氣,而適當的威嚴能夠增強其自律能力,使其嚴格要求自我,而這種自我要求嚴格的孩子最終常常能成就一番事業。
還有人會說,教育孩子是不是要像“狼爸”一樣,常備戒尺和藤條,用嚴苛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比如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狼爸”,用藤條和雞毛撣子,最終將四個孩子送進北大,而自己也躋身成功父母行列。
雖然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但是一味地嚴苛教育也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有的人在父母的棍棒鞭打之下,產生了逆反和叛逆心理,他們想到父母對自己的鞭打,就會不自覺地與父母對抗;有的人甚至在父母老后不去盡孝,認為他們對自己管教太嚴,約束了自己的自由,失去了自己本該擁有的無憂無慮的年華。
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就用藤條教訓,也是一種不良的教育方式。或者嚴厲,或者溺愛,都是有管無教的教育方式,這樣只會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無法無天。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采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孩子,做到威嚴而有慈,恩威并施。這種威嚴與仁慈并施的愛,我們稱之為智慧愛,只有智慧愛才能引導孩子正身向善。
顏氏家訓精華
太過仁慈的溺愛會讓孩子缺乏管教,最終使其受傷受害,成為道德敗壞之人;而太過嚴苛的教育方式則會讓其產生逆反和叛逆心理。所以,最合理的教育方式應是威嚴而有慈,恩威并施。
上一篇:《愛惜保養精神,起居有規律》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真正的養生注意避禍》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