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黃金臺,得人才者得天下
原典
此人用兵,豈止萬夫之望而已哉,國之存亡,系其生死。
譯釋
將軍這個人的用兵,何止是眾望所歸而已,他的生死,關系到國家的存亡命運。
解讀
舉賢納才,方得正果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渴望與賢士打交道,同他們相處,我們能夠從他們那兒學到很多東西。而國家也同樣需要賢士。一個民族要想興盛不衰,一個國家想要興旺發達,就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能夠延攬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顏之推在講到人才的重要性時,講到了三個重要人物,他們分別是楊遵彥、斛律明月和張延雋。
齊文宣帝即位幾年后,便沉湎酒色,放縱恣肆起來。幸虧當時有尚書令楊遵彥處理政務,各種事務都得到妥善安排,眾人也沒有異議,所以朝廷內外清凈安寧。但這種局面保持到天保朝時便結束了。繼任的孝昭帝當了一年皇帝后,就將楊遵彥殺害了,國家的刑律政令從此也就廢弛了。
斛律明月是北齊安邦卻敵的重臣,稱得上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軍事奇才。他的對手北周的韋孝寬元帥自忖敵不過他,便設計陷害他。北齊誤中北周的反間計,糊里糊涂地殺了斛律明月,造成軍心渙散,將士們也因此解體。關中一帶人民至今對斛律明月稱贊不已。這個人用兵哪里是“萬夫莫敵”而已?他的生死簡直可以說是關系著國家的存亡。
張延雋在出任晉州(今山西省臨汾縣)行臺左丞時,輔佐諸將,積極推動戰地政務,儲集物資,愛護救助百姓,使晉州城“固若金湯”??上В恼睌嗔艘恍┬∪说呢斅?,那些小人因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聯合起來排擠他。張延雋的職位被一些小人取代之后,晉州上下一片混亂。北周軍隊起兵,晉州城便淪陷了。齊國的敗亡歷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在顏之推看來,楊遵彥、斛律明月和張延雋這三個人很有才干,重用他們的君主能使國家繁榮富強,使民族興旺發達;反之,如果君主不懂得愛護人才,利用人才,那么這個國家也將走向毀滅。
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關系到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存亡,所以有識之士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就必須懂得延攬人才,重用人才。
唐開元初,朝廷因先前的政治斗爭元氣大傷,且當時吏治混亂、腐敗。剛剛上任的李隆基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他眼光精準,知人善任,選拔任用了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一大批人才幫他治理國家。他的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
但此后,唐玄宗志得意滿,沉溺于安逸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因寵幸楊貴妃,唐玄宗沉迷于酒色,怠慢朝政任用奸臣,致使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后被罷官。這直接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李隆基也因此成為唐朝中衰的罪人。
所以,偉大的治世者常常是能任用賢臣的英明君主,而失敗的治世者往往是辨不清忠奸的糊涂君主。作為一代明君,必須懂得任用賢才的重要性,而且要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子思向衛侯推薦一個人才,他說:“這個人有軍事才能,可以統率全國的部隊,戰必勝、攻必克、守必定,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p>
衛侯聽了當然高興,于是趕忙叫他把這個人引薦給自己,但得知子思向自己推薦的人就是茍變時,衛侯卻連連搖頭,表示不以為然,他說:“這個人我是知道的,我也曾用過他,但他這人有愛占小便宜的毛病,以前在向鄴這個地方的農夫征收田賦的時候,曾經吃過人家兩個雞蛋,還白拿了人家不少東西?!?/p>
聽到衛侯這番話,子思反駁道:“英明的君主用人,就像是木匠選用木料一樣,要取其所長,棄其所短,一棵合抱粗的大樹怎么能夠因為它只爛掉了幾尺,就把它扔掉不用呢?現在,諸侯紛爭群雄并起,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人君怎么能夠僅僅因為兩個雞蛋的事就丟棄掉一個治世的人才呢?”這一番話,令衛侯茅塞頓開,于是接受了子思的意見任命茍變為大夫。
是真英雄,不必在乎對方的一點點不足掛齒的缺點;是真人才,就要學會容忍對方的一點點小缺陷。如果君主不能做到唯才是用,唯賢是舉,那么這個世界上懷才不遇的人也便多了起來。像李白這樣的大詩人就曾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他在詩中寫道:“珠玉買歌舞,糟糠養賢才?!币源藖硎惆l社會不重視人才的無奈感慨。
一個讓人才感慨不能得到重用的社會,一定是一個無法獲得長久發展的社會。真正的明君一定懂得尊重人才,吸納人才,重用人才。如果一個民族無法向那些懷有抱負和才華的人伸出橄欖枝,那么這個民族也必將受到人們的厭棄和不滿。
顏氏家訓精華
慕賢的根本在于重視人才,任用人才,讓每個有才能的杰出之士有用武之地,使其能夠人盡其才。如果我們只是在心理上渴慕賢才,而不去重用賢才,又怎么算得上是明智呢?
上一篇:《重視離情,但不求全責備》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防微杜漸,禍患常積于忽微》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