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來沒有太晚的開始
原典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譯釋
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會集中起來從而變得很敏銳。長大成人以后,思想很容易分散,因此孩子的教育應該趁早,不能錯失了良機。我在七歲的時候就會背《靈光殿賦》,直到今天,隔了十年復習一次,仍然不會遺忘。二十歲之后,背誦的經書,擱置了一個月沒有看,就到了荒廢的地步。當然,人總有困難的時候,壯年的時候如果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那到了晚年就應該抓緊時間進行學習,不應該自暴自棄。孔子說:“五十歲的時候學習《易》,就不會犯下大的錯誤。”魏武帝、袁遺,他倆到了老年的時候學習的興趣更加的濃厚,這是年輕的時候勤奮學習,到了老年的時候也不厭倦學習的例子。公孫弘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開始讀《春秋》,靠著這些學問他后來當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從四十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易經》《論語》的,他們最后都成為了大學者,這是早年沉迷而晚年的時候醒悟的例子。普通的人到了成年之后還不知道開始學習,就晚了。他們就這樣拖拖拉拉地過日子,就好像面對著一堵墻壁一樣,什么都看不到,這樣也算是愚蠢了。從小開始學習的人,有著太陽剛升起來一樣的光芒;到了老年才開始學習的人,就好像手拿著蠟燭在夜間行走,這總比那些閉著眼睛走路什么都看不見的人強。
解讀
夢想實現不怕晚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身體狀況好,一般會把事情做好。但年齡的增長并不意味著智力的減退。醫學證明,人在50歲的時候從智力上來說還很年輕,而且仍然在成長,腦力活動到60歲會達到巔峰,80歲開始衰退。科學告訴我們,成功是人一生的事情,并不以年齡作為分界。不管年齡多大都可以有所作為。
少年時就有所作為肯定會讓人羨慕,但大器晚成更令人敬佩。前者需要天賦和機遇,這也不是以個人的能力來得到的,而后者要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一些人剛過40歲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把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讓子女去實現。這樣,就算天上有一天掉下了餡餅,他也會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不去撿。不到最后一刻千萬不要說我不行,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尋找機會。大器晚成,成功不受年齡的限制。
在七歲的時候學的東西,到了現在還沒有忘記,而二十歲之后所學的東西,不到一個月就忘掉了。雖然是這樣,但人在晚年的時候也不能放棄學習。學習不怕晚,幼小的時候學習就好像早上升起的太陽,有活力,而老年學習像點起蠟燭的夜晚行走,年齡大的人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
曾國藩考取了秀才之后考進士一直沒有考中。但曾國藩并沒有被失敗打倒,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不放棄。他28歲的時候終于考取了進士。從此踏上了仕途。之后一步一步地高升。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運動爆發。清政府每次和太平軍交戰都失敗。曾國藩剛好因為母親去世,此時在湖南老家,他在湖南組建了湘軍。他帶領這支隊伍每天練習,又購買了西洋的火炮。湘軍這場和太平軍的戰爭歷經了好幾年,最后曾國藩的湘軍取得了勝利。
曾國藩在考取進士的時候年齡已經接近三十了,他依然有自己的夢想。有夢想的我們只要努力前進,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有人問:“蓬山有大鵬,三年不鳴,謂何?九年不飛,謂何?”王答曰:“三年不鳴,是為一鳴驚人,九年不飛是為了一飛沖天。”這是多有智慧的回答啊!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實現夢想是不分年齡的,夢想的實現也是需要等待的。
從前,有一個山村。傳說這個山村中的兩個兄弟在一次上山的途中和神仙相遇了。神仙教給他們釀酒的方法,讓他們把端午收割回來的米與冰雪初融時候的高山流泉的水調和,放入紫砂土鑄成的陶罐之中,用初夏看到的第一個朝陽新荷覆蓋,密封七七四十九天,在雞鳴三遍之后開封。
他們歷經千辛萬苦,跋山涉水,找齊全了所有的材料,一起調制。七七四十九天到了,兩個人一整夜沒有睡,等待著雞鳴的聲音。
第一遍雞鳴過去了。等了很久,響起了第二遍雞鳴。他們焦急地等待第三遍雞鳴,可是等了好久都沒有響起雞鳴之聲。其中一個等不下去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陶罐品嘗,他驚呆了,里面的水就像醋一樣酸,又像中藥一樣苦。他十分后悔,失望地把它灑在了地上。而另一個人,也非常想打開陶罐,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手,咬著牙堅持到了第三次雞鳴。
等到第三次雞鳴過后,他品嘗了自己所釀的酒,說:“多么甘甜、清澈的酒啊。”
追求自己的夢想,就好像做飯煲湯,火候到了,飯菜才會美味可口。耐得住自己的性子,不怕時間晚,大器晚成的人很多。張愛玲雖然說過,出名要趁早,但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有一些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才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是西班牙小說家和劇作家。他出生在馬德里附近的埃納雷斯堡,被稱為西班牙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唐吉訶德》達到了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這也讓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評論家說他的小說《唐吉訶德》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的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其實,塞萬提斯在53歲的時候才開始著書,而且他的一生曲折,負債累累,左手曾經在戰爭之中受傷了。雖然他曾經擔任過公職,但是都是“七品芝麻”大的官。就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的人,他的書風靡了世界,至今長達350年之久。
生活中有許多跟塞萬提斯一樣的人,有許多人到了中年和晚年時期才有所成。大器是可以晚成的,成功是不分先后的,后來者居上是可能的。
顏氏家訓精華
成功不怕晚!我們很多時候需要等待,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努力,需要擁有平和自信的心態。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的等待,這是一個想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氣質。
上一篇:《人之愛子,不可偏寵》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以仁愛施惠為立身之本》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