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
原典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cái),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zé)。
譯釋
采用了別人的言論卻嫌棄對方,古人認(rèn)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凡是一句話或一個舉措,取自于他人的,都應(yīng)該公開贊揚(yáng)人家,不能私自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用來當(dāng)成自己的功勞。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人,也要肯定對方的功勞。竊取他人的錢財(cái),是要受到刑罰的處置的;竊取別人的功績,也是要受到鬼神的譴責(zé)的。
解讀
剽竊非君子所為
如今,我們都在談?wù)撝R產(chǎn)權(quán),人們需要花一些錢來觀看電影,收聽歌曲,得到感官上的愉悅,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人們?yōu)橹R產(chǎn)權(quán)埋單是應(yīng)該的,因?yàn)檫@是在尊重文化從業(yè)人員的勞動成果。
那些竊取他人勞動成果,來當(dāng)成自己功勞的人,是可恥的。正如顏之推在《慕賢》篇中所寫:“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
剽竊,歸根結(jié)底,源于剽竊者內(nèi)心對名利的熱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了名利,人們甚至不惜鋌而走險(xiǎn),將不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勞動成果劃到自家名下。
初唐時期,有一位名叫宋之問的詩人,此人與沈佺期并稱為“沈宋”。作為文人,宋之問雖然以一首《度大庾嶺》留名青史,但也因其低劣的人品遭人唾棄。他不僅在政治上趨炎附勢,而且對名利的追求甚至到了病態(tài)的地步,并因此引發(fā)了一樁命案。
宋之問有一個外甥,也是一位詩人,名叫劉希夷。此人與宋之問年齡相仿,中過進(jìn)士,但無心仕途。劉希夷寫過一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詩云:“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自古文人都愛好文字,尤其是對富有優(yōu)美意境和深厚造詣的佳句,更是愛不釋手。宋之問對外甥劉希夷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格外欣賞,認(rèn)為其頗有妙處,便想占為己有,但是劉希夷實(shí)在難以割愛,表示不同意。
剽竊之心,容易讓人為之瘋狂。宋之問惱羞成怒,為了將此詩據(jù)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劉希夷活活壓死。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就這樣死掉了,去世時還不到30歲。
宋之問的這種做法不僅是可恥的,更是令人痛恨的,這是文人的狹隘心胸和嫉妒心理在作怪。一個人可以追求名,可以追逐利,但不能為了名和利不擇手段,喪盡天良。
“竊人之財(cái),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zé)。”在顏之推看來,竊取他人的錢財(cái),是要受到刑罰的處置的;竊取別人的功績,也是要受到鬼神的譴責(zé)的。顏之推認(rèn)為,竊取別人的功績比竊取他人的錢財(cái),其性質(zhì)更惡劣,不僅要受到刑罰,還要受到鬼神的譴責(zé),受到心理上的譴責(zé),精神上惶恐不安。
古代有些富豪有了錢之后就想留名,為了留名,他們常常用重金來購買他人的作品或請人創(chuàng)作,然后在作品上署自己的名字。
清初有位富豪名叫莊廷鑨,此人雙目失明,便有心效仿左丘——“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于是,他花了重金購得一部明史遺稿,又一擲千金請名家為其潤色,補(bǔ)寫崇禎朝事,改書名為《明史輯略》,并署上自己的名字。但是,書還未印出來,莊廷鑨卻突然病故了。他的父親莊允誠為了完成他的遺愿,將書刻印刊行。但最終,該書因“意識形態(tài)”問題遭到告發(fā)。莊允誠因此被逮捕入獄,死于獄中,而該事件的始作俑者莊廷鑨也被掘尸焚骨。除此之外,凡此書的校閱者、作序者及刻書、賣書、藏書者均被處死,株連極廣。
個人剽竊也好,盜版翻印也好,未必會名利雙收,有時也會帶來風(fēng)險(xiǎn),甚至危及性命。竊人之美,以為己力,其下場是非常悲慘的,所以我們要多以此為戒,要多學(xué)習(xí),增長見識,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而不是依靠或借助他人的力量來求取功名,獲得成功。
歷史上還有很多因剽竊而最終身敗名裂的例子。不得不說,這種不光彩的行為是非常令人痛恨,也是非常令人厭惡的。由于中國古代并無著作權(quán)法,對于作者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重視不夠,所以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剽竊案。《禮記》中有“毋剿說,毋雷同”之語,“剿說”即剽竊意,可見東周人寫文章就已有抄襲現(xiàn)象。抄襲是時代的產(chǎn)物,但只要保持內(nèi)心的純正,仍是可以避免的。
顏氏家訓(xùn)精華
剽竊他人勞動成果的行為是可恥的,是每一個富有良知的人應(yīng)該堅(jiān)決予以避免的。我們應(yīng)該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就像別人尊重我們一樣。
上一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顏氏家訓(xùn)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不必事事苛求完美》顏氏家訓(xùn)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