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事彼親,亦宜加禮
原典
四海之人,結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后,命子拜伏,呼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為兄、托子為弟者。
譯釋
四海五湖之內的異姓之人,結義拜為兄弟,并不是一件隨便的事。必得是志同道合而又始終如一的人,才能商討此事。一旦結為兄弟,就要讓自己的孩子出來拜見,稱呼對方為“丈人”,表達對父輩朋友的敬意。自己對對方的雙親,也應該待之以禮。近來見到一些北方人對此事很輕率,兩個人陌路相遇,就可結成兄弟。在排定長幼次序時,他們只從年齡的長幼而定,不講是非,以致有把父輩當成兄長,把子侄輩當成弟弟的。
解讀
兄弟情義,禮數周全
看過《投名狀》的人一定還記得其中令人熱血沸騰的臺詞,“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姜午陽、趙二虎、龐青云三個人結為異性兄弟,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殺敵之路。
我們常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人在江湖中行走,必定需要同伴的扶持,若是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那么受“兄弟情義”的感染和鼓舞,幾個異性之人就會拜把子,結義拜為兄弟。
在顏之推看來,結拜為兄弟這件事,必須要求幾個人要志同道合,否則就容易因分歧而鬧矛盾,甚至有兄弟失和的事情發生。而且,幾個人在結為兄弟后,“命子拜伏,呼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
我們看歷史故事,看電視劇,知道歷史上有一種稱呼叫“相父”。國君對待丞相(宰相)就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其言聽計從,恭敬有加,就尊稱其為“相父”。比如周武王的相父是姜子牙,劉禪的相父是諸葛亮。不論是周武王對待姜子牙,還是劉禪對待諸葛亮,都是非常恭敬的。
所以,結拜兄弟不僅有兄弟義氣在,而且還牽扯到一些隔代之間的禮儀。
2015年7月1日,一則名為“大學生因病去世,同學照顧其母親11年”的新聞引起熱議。
2001年,正讀大一的張旋(化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2004年,張旋因病離世,只留下母親盛汝芝一人。張旋的同學們集體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替張旋照顧好他的母親。此后,他們就經常來到位于合肥包河區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區的張旋家看望他的母親盛汝芝。
如今,11年過去了,同學們早已離開學校,各個成家立業,擔當起不同的社會角色。雖然時間在變,但他們對張旋母親的愛心不變。他們仍然會定期去看望和照顧張旋的母親,如果身在外地,他們就會囑咐他們的妻子帶著孩子去看望,去陪老人談心。比如在新疆工作的李飛,經常會回家鄉合肥看望盛媽媽,而住在盛媽媽家附近的付曉爭,每隔幾天都要去看看老人,有時候還會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幾天。談起這些多年來給予自己照顧的孩子們,盛媽媽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溫暖,她說:“有的孩子擔心我夏天怕熱,就給我裝了空調;有的知道我比較節儉舍不得花錢,就經常過來送各種營養品……他們都給我留了號碼,讓我有什么事就打他們電話。”在盛汝芝保存的一個小本子上,這些同學及他們妻子的電話號碼赫然在目。
這些熱心的同學像照顧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著自己同學的媽媽,譜寫出一曲感人的贊歌。正如顏之推所說的“身事彼親,亦宜加禮”一樣,這些熱心的同學已經將張旋當作了自己的好兄弟,于是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恭敬孝順地對待張旋的母親。
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人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比如他們在公交車上看到那些年邁的老人,有的會直接把頭別過去,如同無視;有的不僅不讓座,當老年人不便的行動妨礙到他們時,他們還說很多難聽的話,讓他們的尊嚴盡失。
孟子在評論墨家的“兼愛非攻”時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贍養和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這與孔子對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對于那些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長輩們,我們還是要學會以禮待之。當他們需要自己的幫助時,要學會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善待他們。
中國人是講求情誼的延續的,不僅親屬之間的關系需要延續,結拜之交的關系也需要延續。這種延續也符合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報恩情懷。上代人之間互相存有恩情,那么他們也希望下代人之間可以延續這種恩情,讓彼此間的扶持能夠更加長遠。
顏氏家訓精華
既然是結拜兄弟,就要兼顧彼此的家庭,將上下代人之間的情誼串聯起來。做小輩的要以恭敬的態度對待對方的長輩,對雙方的雙親,要以禮待之。
上一篇:《貴義輕財,少私寡欲》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迂誕浮華者,難當重任》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