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柏圖
現(xiàn)代·錢松喦作
紙本設色
縱五二厘米
橫五二.二厘米
黃帝是傳說中的夏族祖先。
《史記·五帝本紀》以及《黃帝本行記》均載:“黃帝崩,葬橋山。”
黃帝陵高3.6米,四圍48米,陵墓前有碑亭,亭內(nèi)一碑,鐫刻“橋陵龍馭”四字。
黃帝廟內(nèi)古柏參天,有一株高19米,下圍10米,中圍也有6米,為群柏之首,相傳為軒轅氏親手所植。西階下一株,呼“將軍柏”,傳為漢武帝時征朔方,還師駐驊,曾掛金甲于此樹,迄今樹身留有掛甲痕。廟中有亭,亭內(nèi)有石碑七十余通,皆為明清時所立。
軒轅黃帝的陵和廟,是神州古國一大勝地,詩人吟詠不休,畫家繪制不息,各地子民和海外僑胞尋根覓祖,更是年復一年,盛況日甚。
黃陵柏圖
1960年9月,錢松喦從西安去延安,途經(jīng)黃陵縣,瞻仰了軒轅黃帝廟,徘徊不已,畫了一張小橫幅,他手筆出奇,主要突出三株大古柏,幾占全部畫面,用緩慢凝重的篆隸之筆,若古藤之盤旋,寫出樹身,顯得溜雨經(jīng)霜,皮老節(jié)勁;用濃濃淡淡的多層次水墨點簇柏葉,畫出了樹大、根深、葉茂而蔭貫四時的森森雄姿。
作者在左下方留白處,題一首五絕:“郁郁黃陵柏,風霜歷劫身,鐵柯?lián)稳赵?祖國共長春。”詩情畫意俱足,為了襯托古柏,將廟壓縮在左下角的樹隙中,用白描雙鉤繪成,再以簡筆點綴了三三兩兩的游人,絡繹走向堂殿,益發(fā)顯得古柏高大森巍,鶴骨龍姿,凌霜映日。
錢松喦作此圖:意敬、神凝、氣足、筆正、墨醇,允推一幅小品畫大題材的佳作。
上一篇:《紅巖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柳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