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學的文獻·隋唐五代文學與歷史文獻·類書
類書的編纂,唐宋時期風氣頗盛。當時的目的,是為文士臨文秉筆之際提供辭章典故檢索的方便。今日看來,其價值則在于多存古書之片段,多存古人之詩文,可資古籍的???,可資作品的補輯。對初學者來說,也可藉此以便捷地熟知典故辭章。唐宋時期編纂的類書,對隋唐五代文學研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典籍。隋唐之際歐陽詢主編《藝文類聚》100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影宋本、1965年校排本)、虞世南修《北堂書鈔》173卷(中國書店1989年影印光緒孔廣陶校刊本),所收均為唐以前作品,其意義在于可據以了解唐人詩文中許多用典的來源。玄宗為方便諸子讀書而讓徐堅等人編修的《初學記》30卷(中華書局1962),是一部簡明扼要的中型類書,書中引錄初唐人作品頗多,且各類下均有事對,可見當時風氣。白居易編《白氏經史事類集》30卷(1933年藏園影宋本),俗名《六帖》,是為其本人作詩文的素材準備,可能最初未必有成書的打算,書中大多引文都不注所出,所引也以六朝以前書為主。敦煌發現了一批唐五代民間流行的小類書,重要的有杜嗣先《兔園策府》、王伯嶼《勵忠節抄》、李若立《略出籝金》等。臺灣學者王三慶輯有《敦煌類書》(高雄麗文公司1993),匯錄頗備。宋代類書,以《太平御覽》《冊府元龜》二書規模最大,也最為重要?!短接[》1000卷(中華書局1960年年影印宋刻本),是以北齊《修文殿御覽》為基礎編纂而成,所引隋前文獻約占十之七八,相信大多是北齊前古本,隋唐五代文獻僅占十之二三。即便如此,所引隋唐五代文獻也已是很大的數量?!秲愿敗?中華書局1960年影印明刻本、1989年影印殘宋刻本)也是1000卷,初名《歷代君臣事跡》,于隋前史實,多取正史,于唐五代,則以正史與實錄并用。由于當時得見的《舊唐書》和《舊五代史》均以實錄為主修成,說《冊府元龜》為唐五代全取實錄,也不為過。因唐五代實錄幾乎已全部失傳,《冊府元龜》中的這部分資料極其珍貴。宋元私修類書,較有價值的可舉以下幾種:1.吳淑《事類賦注》(中華書局1989),以百篇賦立目,自注出處,簡明清曉,流傳很廣,但引隋唐五代文獻不太多。2.晏殊《類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舊鈔本),多為其自己讀書時檢出,引錄了隋唐五代許多很珍僻的文獻。此書流傳不廣,清人畏于整理而未收入《四庫全書》,現僅存三分之一,近年已影印,尚有百余萬字。3.孫逢吉《職官分紀》(中華書局1988年影印四庫本),據歷代職官為目編修的類書,引錄隋唐五代文獻較有特點。4.葉廷珪《海錄碎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影印明萬歷刻本)和佚名《錦繡萬花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影印明刻本),南宋初的兩部引書有獨特之處的中型類書。5.陳景沂《全芳備祖》(農業出版社1982年影印元刻配舊抄本),編錄花草果木的典故詩詞的類書。6.王應麟《玉?!?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7年影印清末浙江書局本),也屬南宋講歷代事實系統的類書,但編者讀書博洽,識見高迥,此書引征豐富,編次有識,宋元間大量輾轉抄錄的坊間類書只能望其項背。
上一篇:遼金元文學
下一篇:先秦兩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