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對待續弦再娶
原典
凡庸之性,后夫多寵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婦人懷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亦事勢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學婚嫁,莫不為防焉,故虐之。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為仇,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譯釋
按照一般人的秉性,后夫大多寵愛前夫的孩子,后妻則必定會虐待前妻的子女。這不只是因為婦人天生妒忌心強,男子本性容易沉迷于誘惑,也是環境和事物發展的形勢促成的。前夫的孩子,不敢和自己的孩子爭奪家業,在這種情況下,后父將他提攜撫養,天長日久自然生愛,因而寵愛他;前妻的孩子,年齡地位一般都在自己的子女之上,無論學業做官還是婚姻嫁娶,沒有一樣不需防范的,因而后母大多會虐待他們。父母寵愛異姓之子則會招致自己孩子的怨恨,后母虐待前妻之子則會使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凡是家庭里存在這類問題的,都是家庭的禍患啊。
解讀
冷靜面對續弦再娶
在《格林童話》中,幾乎所有繼母的形象都被貼上了邪惡的標簽,她們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比如《白雪公主》中,惡毒的皇后是白雪公主的繼母,當她從魔鏡中得知世上最美麗的女人是白雪公主后,就產生了深深的妒忌心,指使獵人將白雪公主暗中除掉。這樣的刻畫使兒童從小就對繼母或扮演繼母角色的女性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世上所有的繼母都是壞人,而且和非親生子女有不共戴天之仇。
雖然現實中繼母并非童話中描述的那般邪惡,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隨著繼母的出場,家庭結構發生重組,孩子們的目光不自覺地會變得沉重與不安起來。對于這樣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由于父親的原因突然闖入自己的世界,并且無可爭議地掌握了家庭管理權,孩子們的心中自然是有所抵觸的。由于其身份的形成并不需要子女以情感的方式來加以認定,這種“任命制”而非“民選”的背景,似乎從一開始就將繼母和子女放在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結構中。
在顏之推看來,妻子死后或者雙方離異后,丈夫續弦再娶是一件需要謹慎對待的事情,如果丈夫娶來的是一位事事計較、利益心重的后妻,而且處理不當的話,后娶的妻子就會與前妻的子女產生矛盾。在矛盾的刺激下,久而久之,家庭關系就變得不再和睦,以致最后骨肉分離,家庭破碎,所以對待后娶這件事一定要慎重。
古代的賢明之士對待續弦再娶這件事都是非常慎重的,他們不會只圖自己的利益和享受,相反,他們有家庭的大局觀,懂得照顧后妻與孩子們的感受,并做出正確的抉擇。
顏之推在《后娶》篇里就講到這么幾個故事。
尹吉甫是一位賢明的父親,他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名叫伯奇。賢明的父親與孝順的兒子在一起理應是父慈子孝的,但是,由于尹吉甫的后妻從中挑撥離間,伯奇竟被父親放逐。曾參的妻子死了,他把自己的兒子曾華、曾元叫來說:“我沒有尹吉甫那么賢明,你們也不如伯奇那樣孝順,因為怕父子之間的關系受到影響,所以我不愿再娶。”西漢御史大夫王駿在妻子死后,也對勸他再娶的人說:“我不如曾參,我的兒子也趕不上曾華、曾元,所以我更不敢再娶。”
曾參、王駿兩人都終身不再娶,這些事就足以讓人引以為戒。他們兩個人已經意識到,如果自己續弦再娶,孩子的繼母有可能會殘酷虐待前妻的孩子,離間父子骨肉之間的關系,那將是一件讓人傷心斷腸的事。所以,對于續弦再娶這件事,顏之推對人們的忠告是:一定要引以為戒,慎之又慎!
當然,我們也該明白,并非所有的繼母都是邪惡的。有的女性天性純良、慈愛、溫厚、善解人意,她們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并且知道如何與非親生子女相處,能夠和他們打成一片。臺灣知名演員林青霞當年嫁給香港富商邢李源,對他和前妻張天愛的女兒邢嘉倩視如己出,兩人關系非常親密。有的后妻發覺自己的出現會給丈夫的前妻之子帶來傷痛時,她們為了顧全大局,照顧他們父子之間的關系,也會默默地選擇離開。
顏之推在《后娶》篇中講了顏思魯的堂舅殷外臣的故事。
顏思魯的堂舅殷外臣是一位博學通達的人,他的妻子死時,兩個兒子殷基和殷諶都已經長大成人。殷外臣在妻子死后又娶了王氏。殷基每次去拜見后母,都會因思念生母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起來,家人都不忍心看他。王氏也為此感到凄苦悲傷,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因此結婚不到半個月就請求退婚,殷外臣只好按照禮節送她回娘家。
王氏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與那些尖酸刻薄的后母相比,她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殷基和殷諶的角度考慮問題,她明白兩個人對生母的思念之情和深深眷戀之情,明白他們無法接受任何后母的心情,所以她寧愿選擇退出,以此來成全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所以,我們不能說王氏這樣的繼母是邪惡的,是不能為人后母的,只能說,彼此的緣分沒有到罷了。
顏氏家訓精華
雖然我們對家庭關系抱有樂觀態度,但是大量的事實都在證明,后娶的妻子往往會與前妻的子女產生矛盾,從而易導致家庭破碎,所以我們一定要謹慎對待。
上一篇:《謙虛沖損,可以免害》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貴義輕財,少私寡欲》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