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駢《過天威徑》
豺狼坑盡卻朝天,戰(zhàn)馬休嘶瘴嶺煙。
歸路險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注釋】
(1)題解:此詩約作于僖宗干符元年(874),作者時年五十四歲。天威徑:又名天威道,為作者南征時率軍開鑿出來的道路。
(2)豺狼:指南詔軍侵掠成都、搶掠焚毀的士兵。朝天:班師回朝,拜見天子。
(3)瘴嶺煙:今廣西江水河(瘴水)兩岸的山嶺,高入云煙、崎嶇難行。
(4)險巇:危險。
(5)直如弦:大道如弓弦一樣的千里筆直。
【賞析心得】
乾符元年(874),十二歲的小皇帝僖宗即位,大西南的南詔國,養(yǎng)精蓄銳、準備多年,趁此機會大舉進攻巴蜀、黔南。南詔軍長驅(qū)直入,威逼西南經(jīng)濟、政治中心成都,燒殺搶掠而來,沿路百姓遭殃。腐敗無能的朝廷連易數(shù)將,均不堪一擊,阻擋不住南詔軍的兇猛勢頭。無奈之下,唐朝只有起用平定黨項羌叛和交趾之亂有功的大將高駢,才遏住南詔軍進攻的勢頭,轉(zhuǎn)敗為勝,將南詔軍打回了云南。高駢“驃信修好”,使之不敢入侵。
這首絕句,作者寫的就是擊敗南詔班師回廣州,走在自己親率大軍修建的、筆直如弦千里大道上的三軍喜悅之情。
“豺狼坑盡卻朝天,戰(zhàn)馬休嘶瘴嶺煙。”作者率軍千里遠征,一舉將擾境侵略者打敗,將他們驅(qū)趕回老巢,恢復(fù)了西南邊陲的和平安寧,旋即班師回軍廣州,并將捷報送往長安城中的天子。“老馬不識途”,因為回軍途中,老馬記憶中的那條兩岸高山直入云霄、崎嶇險峻的道路不見了。“歸路險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如今,得勝之師歸來途中,大道完全改觀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統(tǒng)帥的指揮下,將士自己動手,已將險巇山路開辟成坦蕩大道,取名為天威徑。三軍走在筆直如弦的千里大道上,個個充滿喜悅之情,連戰(zhàn)馬也輕松踏蹄,不再像南征途中那樣吃力地嘶叫了。
這首勝利之詩,氣勢豪邁、精神昂揚,寫于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晚唐,確實難得。就在次年,即乾符二年(875),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黃巢農(nóng)民起義,為唐王朝敲響了喪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自此以后,無論是朝廷腐敗昏庸的皇帝,還是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勛臣,命運都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轉(zhuǎn)變,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上一篇:翁卷《還家夜同趙端行分韻賦》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謝翱《過杭州故宮》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