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謝元淮撰。初刻本六卷,首有道光癸卯(1843)自序及甲辰(1844)陳方海后序。重訂本十四卷,戊申(1848)刊,前有吳清鵬、許喬林、陳方海序及謝氏自撰新序。又有《碎金續譜》六卷。此譜按宮調排列,初刻本以仙呂宮、仙呂調、中呂宮、中呂調、大石調、越調、正宮、高宮、小石調、小石角、高大石調、高大石角等相次,共錄詞一百八十首,曲十首。重訂本則改以南仙呂宮、北仙呂宮、南中呂宮、北中呂宮、南大石調、北大石角、南越調、北越角、南正宮、北高宮、南小石調、北小石角、南高大石調、北高大石角、南南呂宮、北南呂調、南商調、北商角、南雙調、北雙角、南黃鐘宮、北黃鐘調、南羽調、北平調為序,計六宮十八調,共四百四十九調,詞五百五十八首。《碎金續譜》前五卷體例與正譜同。第六卷附編則錄唐大曲《清平調》及宋大曲《調笑令》等計六宮十八調,共一百八十調,詞二百二十四首。又唐、宋大曲共八調,詞七十七首。謝元淮主張以昆腔歌詞,故特重視工尺,于一字之旁,左列四聲,右注工尺。句讀及韻,亦就詞分別注明。謝氏以昆腔歌詞是此譜一大特色。對此,趙函說:“古今詞家不傳之秘,而一旦發之默翁。”(《碎金詞序》)而吳梅則說:“謝元淮輩取古今名詞,一一被諸管弦,以南北曲之音拍,強誣古人,更不可為典要,學者慎勿惑之。”(《詞學通論》)此譜有清道光間初刻本、朱墨套印本及重刻本等。
上一篇:詩馀圖譜
下一篇:碎金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