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憐花憐己,語帶雙關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此首為趙佶被俘后北行見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實寫杏花?!耙椎谩币韵?,陡轉變徵之音,憐花憐己,語帶雙關。(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詞例】
燕 山 亭
北行見杏花
趙 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解析】南朝文論家劉彥和在 《文心雕龍·明詩》 篇中說: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彼J為人之感受來源于客觀事物,客觀事物也就決定了感受的內容。宋徽宗趙佶這首詞便充分地體現了這一理論。
宋徽宗具有多種藝術才能,但在治國方面卻極端無能。終因其荒淫奢侈而使江河日下,在無力扭轉局面時匆匆忙忙把皇位讓給兒子趙桓,自己當起太上皇來。靖康二年(1127) 與欽宗及臣僚幾千人均被金兵擄走,由一個至高無上的太上皇變成階下層,生活情境產生了強烈的反差,其悲傷痛苦的感情不難想像,這不能不使他感慨萬千。北行途中見到盛開之杏花那美艷的姿態時使他想起皇宮禁苑中的富貴生活,才百感交集而寫下這篇如泣如訴的詞章。
詞的開頭寫實,描摹所見杏花的美艷。“裁剪冰綃”三句是近鏡頭,用工筆精雕細刻其形態與色澤。看吧,那玲瓏剔透的一層層花瓣,仿佛是能工巧匠們用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白絹裁剪而成,然后再淡淡均勻地暈染上胭脂色制造出來的。三句詞中有賦有比,將自然界中的杏花描摹成藝人們精心制作出來的工藝品,別增幾分情韻?!靶聵屿n妝”三句進一步用比的手法來渲染杏花的神韻與芳香,她宛如是穿著艷裝的佳冶窈窕的美人,香氣四溢,既便是天上蕊珠宮中的仙女見了也會自愧弗如。幾句詞便把杏花的形、色、姿、神寫足,為下文的抒情做好形象的鋪墊?!耙椎玫蛄恪币韵略~意陡轉,從花的繁盛想到她的凋零,而這種“凋零”還“易得”,在經過“多少無情風雨”之后,她便香消玉殞了?!俺羁唷倍窒碌脴O精彩,既是杏花“凋零”后的凄楚之情,又開啟下文的“孤寂”之意。美麗的杏花凋落之后,庭院空空,春日的韶光已伴隨風雨逝去,留下的只是繁華過后的凄涼與寂寞。不難體會,呈現在作者面前的實景必然還是那“裁剪冰綃”的杏花。凋零之杏花與冷落之院落都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而這種情景不正是作者目前生活情境的真實寫照嗎?無疑,這種想像是作者主體心境的反映,并由寫實而轉為下片的直接抒情。
下片虛擬抒情,但仍未離眼前實景,稍加體會便會悟出這一點?!皯{寄離恨重重”三句語意上有倒裝,意謂眼看著一雙雙飛回北國尋覓舊巢的小燕在輕聲細語,但她們哪里能通曉人的語言呢?如前文所述,作者由帝王之尊而變為囚徒,被人押著離開繁華的汴京行向荒漠的塞北,離愁別恨還能少嗎?而這種愁恨又無處訴說,這更增幾倍憂傷?!疤爝b地遠”三句描寫他被押北上時的痛苦心情。他被拘押北上,跋涉在荒山僻野之間,飽經磨難,回首南望,已無法辨認故國宮殿所在的方向,于是懷念故國的情懷如開閘之水不可遏止。“怎不思量”用反詰語氣表示強烈的相思之情。然而也只能是“思量”而已,“別時容易見時難”,再也無法見到故國的影子了,除非有時在夢中尚可重溫往日的宮殿,盡管夢中之游是虛幻不真的,但畢竟可以慰藉一下飽受傷痛的心靈。可不知什么緣故,近來竟連夢都做不成了。詞意至此,極為沉痛,作者那痛心如焚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絕望的神情依稀可辨。
本詞之妙,即在于借物抒情。上片的前半部分用賦與比的手法描狀杏花之美麗,下半部分即“易得凋零”以下五句則以花寫人,表面寫的是花,實際上句句在寫自己。唐圭璋先生所云“憐花憐己,語帶雙關”指的正是這幾句。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一下這五句詞在全篇中的地位及抒情達意上的功能。詞的前六句已逼真地描繪出杏花的美麗,但作者并未順勢寫下去,而是將筆鋒一轉,設想其凋零后的凄涼境地。“易得凋零” “更多少無情風雨”,作者仿佛在向杏花傾述衷腸; 雖然你現在繁花似錦,但很容易就會凋謝的,因為那無情的風風雨雨太多太殘酷。到那時,你便會飽嘗愁苦的滋味,花容憔悴,庭院空空,還有誰欣賞你憐愛你呢?稍加體會,便可悟出作者對杏花的這些設想,正是他當時處境的曲折反映。他的榮華富貴如同飄落的杏花一樣永遠逝去,金兵鐵蹄的幾番蹂躪猶如無情的風雨徹底結束了他的帝王生活,他正飽嘗著不堪忍受的愁苦,一路上被人拘押看管,再也無人侍奉陪伴,這不正像枯萎而無人憐惜過問的杏花嗎?可見這幾句花中有人,人中有花,亦人亦花,不即不離。作者的主觀情感完全依托在杏花之中而更加形象; 杏花則罩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而更增情韻。這正是詠物詩詞中的最佳效果。從全篇來看,這幾句詞是從寫實轉為虛擬的過渡層。前面寫花,這幾句亦花亦人,而后則專寫人之情懷,使情感的過渡十分自然。
應當說,托物抒懷是抒情作品中最為普遍的手法之一。趙佶這種“憐花憐己,語帶雙關”的寫法在詩詞作品中所見尤多,如千古傳唱的陸游 《卜算子》 (詠梅)一詞便也采用的這一手法。全詞句句寫梅花的孤寂與高潔,而句句可以感受出作者對黑暗社會現實的抗爭和對高尚人格的無比崇尚與肯定。
上一篇:詠物類·詞極精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蓮詞第一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