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攝春草之魂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例】
點 絳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 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解析】 以萋萋春草比喻離愁和遠思,在古代似乎成傳統手法,除 《楚辭、招隱士》 外,尚有“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飲馬長城窟行》)、“凄凄春草生,王孫游有情”(謝靈運 《悲哉行》)、“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 《山中送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等,都是以遍布天涯海角的春草,比喻不可抑制,無時不在的離情。而林逋這首詞則是以詞寫草的佳篇。
隱逸詩人林逋,存詞僅三首,而膾炙人口以這首 《點絳唇》 為最,影響也最大。據宋人吳曾在 《能改齋漫錄》 卷十七中所記,當年因人們稱許林逋此詞“為詠草之美者”,而引起梅圣俞、歐陽永叔的好勝心,二人各填一相同詠草題材的《蘇幕遮》和 《少年游》。三首詞被后人稱為“詠春草絕調”。由這一評價,可見出林氏此詞在當時以致后來的深遠影響。
古人常賦愁情以有形有色之事物,使之具形象性。其中離情別緒有時又常與惜春相聯。這首詞就是以草為題,以荒園暮春為背景,抒發離情的?!敖鸸取?,是金谷園,是晉石崇于洛陽建造的別墅。因石崇曾在金谷澗為征西將軍王詡回長安餞行,江淹 《別賦》 中有“送客金谷”之句,所以后世便將“金谷”用為送別之典故?!皝y生春色誰為主”一句,是說人去谷空,園無主,草木無情,依舊逢春生,寄寓了作者滄桑之感?!皝y生”二字,既寫出了園的荒蕪無主之狀,又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慨嘆,對富貴榮華的無常意緒?!坝嗷ā眱删洌瑢懙氖腔膱@在細細春雨中凋零的凄迷景象?!皾M地和煙雨”境界闊大,情調哀傷。此句是從雨中落花著筆,但“滿地”和上句“亂生”一樣,包含著草盛人稀的意蘊和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過片直接寫離情?!伴L亭”,古人送別之所?!坝质请x歌,一闋長亭暮”,詞人緊緊抓住黯然銷魂的夕陽西下時分,攝取送別畫面,抒發離情別意。最后“王孫”三句,化用 《楚辭·招隱士》 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意,是全詞主旨所在。親人遠游,漸行漸遠,在視野中消失無蹤,唯見萋萋芳草伸向遠方,茫茫無際。
林逋這首“草”詞,與梅氏歐陽氏詞比較起來,另有特色; 更含蓄、委婉、深沉。在上片,荒園、暮春、殘花、細雨,無一字寫 “草”,卻又處處寫草: 園既無主,草花爭春;花隨雨去,草自盛。滄桑悲涼之感油然而生。下片以 “萋萋”明寫春草,但在特殊的氛圍中蒙上一層晦暗凄迷之色。芳草連天又象征了離愁綿綿不絕,無邊無涯。
張先在林逋死后,曾有 《過和靖隱居詩》 悼念云:“湖山隱后家空在,煙雨詞亡草自青”。宋·阮閱在 《詩話總龜》 中對此詞極為稱頌,說:“林和靖不特工于詩,尤工于詞,如作〔點絳唇〕,乃詠草耳,經篇不出一 “草”字,更得所以詠之情。”清·黃了翁說:“‘和’字詠草入細,‘南北東西路’句,宜緩讀,一字一讀,恰是 ‘無數’ 二字神味。”(《蓼園詞選》)可見此詞的影響和后世對此詞的推賞。
上一篇:詠物類·借梅寫照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寫景類·以雄秀之筆寫蒼茫之景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