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類·疊筆寫蒼涼景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蒼涼之景以疊筆盡其致?!罢魅恕笔?,亦是人同有之,意卻未有道過者,大抵多就寄衣一邊著意也。(陳廷焯 《詞則·別調集》 卷二)
【詞例】
十 二 時
朱敦儒
連云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西風正搖落,更花溪嗚咽。
燕去鴻歸音訊絕。問黃花又共誰折。征人最愁處,送寒衣時節。
【解析】所謂疊筆,是指以局部形式相同但內容并不重復的語詞意象反復刻畫同一景象,達到曲盡其致的藝術效果。此詞發端三句,以 “連”字領起的 “連云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三重意象,疊筆刻畫鋪天蓋地而來的秋聲秋色秋景秋情,蒼涼之極。衰草本是秋天最常見的物象,然而在詞人筆下這連云之衰草,則以其一望無際,遠接云天的衰颯搖落、冷寂敗頹之勢,將蒼涼的秋色秋景渲染至極,并與連天晚照,連山紅葉形成強烈反差和對比。晚照與紅葉,本亦為秋天的尋常之物,只不過秋之夕陽更容易給人去日不多的悲涼之感。當將盡的夕陽映就的連天晚照紫霞,與連山紅葉相灼照相輝映之時,那如血的殘陽與如火如荼的紅葉,在這悲壯的輝映與燃燒中漸漸回紅轉灰,最后與連云衰草的寥落凄迷融合為一。詞人正是以這三組意象,以疊筆將秋色秋聲秋景秋情的蒼涼韻致,以線的延展,點的幅射,面的回環起伏,曲盡其致,渲染至極,獲得這三個意象中任何一個單一意象所無法獲得的綜合藝術效應,為征人的意態,造就一個恰如其氛的背景。“西風正搖落”,染后復點,“更前溪嗚咽”,以層進之辭 “更”領起,從對面寫來,想象當此西風搖落的暮秋之際,前溪之畔的思婦當比征人更悲傷多感,嗚咽念離。表現出空閨思婦的柔婉多感,過片二句,承前仍舊從對面揣摸思婦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意態。征人久無消息,值此深秋時節,閨中思婦又將與誰共賞菊花?是對閨中人孤苦情境的深切體會與理解。結句由妻子轉而寫自己:“征人最愁處,送寒衣時節”,直接點明征人不是不想回家,值此送寒衣時節,亦是征人最為愁苦的時候,既思念家鄉親人,又為他們孤苦無依的情境和癡情所感嘆所負疚。
疊筆寫蒼涼之景,亦是詞人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思筆相洽處,最能獲得綜合的藝術效應。如南宋詞人王沂孫 《醉蓬萊·歸故山》 下片:“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俞陛云先生謂其:“‘秋燈’三句清愁重疊而來,句法如明珠一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上一篇:抒情類·長歌之哀過于痛哭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寫麗情未乖貞剛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