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借梅寫照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借梅寫照,豐神蘊藉。(黃蘇《蓼園詞選》)
【詞例】
漢 宮 春
梅
晁沖之
瀟灑江梅,向竹梢稀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惟是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 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孤芳、分付他誰??兆砸?、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解析】 這首詞詠的是梅。梅一向是北宋文人喜用的題材之一,林逋、蘇軾、周邦彥等大家都有詠梅之作。他們或繪梅之清姿,或賞梅之神韻,或贊梅之品格,紛呈異彩,在文壇各占一席地位。晁沖之的 《漢宮春》獨辟蹊徑,別具新意,自有新境。
上片一共四句,卻從梅的惡劣環境落筆,一層一層寫開去。首句點明這是一枝開在水邊的梅,雖有“瀟灑”之姿,但無她自由生長的空間,只能在“竹梢疏處”“橫三兩枝”,句中有為梅鳴不平之意。第二句為梅遺憾,“東君 (春神)”本該助梅,誰想梅卻身陷“雪壓風欺”之中,橫遭摧殘。第三、四句代梅訴怨,一春無伴,燕子也因怕寒,“輕失花期”,只剩候雁還未相忘。至此,梅花真是不幸,處處不如意。下片也是四句,依然不寫梅的本身,而是多角度地揭示梅的孤清的處境。首句連用兩典,“清淺小溪”暗應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 “玉堂”暗應唐詩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薛維翰 《春女怨》)意為野梅臨流映姿,風韻無比。此句以反問出之,于贊美中流露一絲哀憐: 野梅雖美,怎奈開在“茅舍疏籬”之間,上天何其不公! 第二句中的“故人”,呼應上句 《山園小梅》 的作者林逋,說自他以后,再也沒有真正的賞梅者,所以第三句說,月下之梅只能孤芳自賞,自哀自憐。結尾為梅而嘆,作者采用擬人手法,將梅比作“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 《佳人》)的美人,空有“清香”,徒作“風流”,而寂寞度過一生。一個“空”字,嘆其終生不幸。
梅有何知?花有何恨? 而作者洋洋灑灑寫下梅的如許不平與不幸。應如何理解這種藝術? 原來一切自然界事物都具有兩種屬性,一是物理性,一是表現性。物的表現性亦為表象,一旦為藝術家所捕獲,便賦與情思,融化成作品中的意象,而不再是自然物的原型。晁沖之筆下的梅便是這種意象。從“也不愛惜”,“壓”、“欺”、“孤芳”、“空自倚”等一系列感情色彩強烈的語辭中可以悟到,這 “梅”已不是自然界的梅,而是一切遭遇不幸者的寫照,甚或包括了作者自我懷才不遇的經歷??梢?,這“梅”是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包含極豐富的社會內容。這使讀者在審美的同時,對社會人生作出深刻的反思。黃蘇意識到這一點,用“豐神蘊藉”四字評論此詞,可謂此言不虛。
上一篇:詠物類·語意超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攝春草之魂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