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華①, 凌霄藤上的花,
蕓其黃矣。 它紛紜的黃呀。
心之憂矣, 心里的憂苦呀,
維其傷矣?! ∈悄菢拥膫?。
苕之華, 凌霄藤上的花,
其葉青青。 它的葉子青青。
知我如此, 早知我是這樣,
不如無生。 那就不如莫生。
牂羊墳首②, 母綿羊瘦小了只見突出大頭,
三星在罶③。 三顆大星靜靜照在捕魚的罶。
人可以食, 人人個個都可以吃,
鮮可以飽。 但是只有少數的人可以吃飽。
(陳子展譯)
【注】①苕(tiao):即凌霄,又名凌苕、紫葳。②牂(zang)羊:母羊。墳:大。③罶(liu):捕魚具。置于水中,魚經過即捕得之。《小雅·魚麗》:“魚麗于罶?!薄睹珎鳌罚骸胞?,歷也。”
《苕之華》,寫的是大饑荒。根據《詩序》,它產生于西周末那一憂患年代。
“苕之華,蕓其黃矣。”凌霄花兒,盛開得多么地鮮黃喲。黃之一字,透射出詩人對凌霄花盎然生意的一份敏銳感覺?!靶闹畱n矣,維其傷矣?!本o接著的是詩人對自己內心的一份關照。憂至于傷,可見其憂之深重積久。上下四句,表現出詩人對自然對內心同樣銳敏的察照,自然的生機與內心的憂傷,形成強烈的反差。
“苕之華,其葉青青?!鼻嗲嘀巧南笳?,是生命旺盛的象征??墒沁@生命的旺盛,如今是只屬于自然了?!爸胰绱耍蝗鐭o生?!比俗顚氋F的是生命。到了悲呼不如無生的境地,人生之悲慘,心靈之痛苦,顯然已達到人類生命所能承受的極限。所謂“知我如此”,究竟狀況如何?且讀下章。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贝硕湟庀髽O突兀,極奇特。母羊瘦小得來只突出個大腦袋。那母羊默默地,全然是一副病態。這一特寫畫面,隱然意味著大地已無青草。三顆大星映在捕魚罶中的水面。那水面靜靜地,絕對是紋絲不動。這一特寫畫面,分明默示了水中魚蝦已盡。兩幅畫面別具匠心,具有一種恐怖之感、慘淡之“美”,是饑餓的象征,是大饑荒的象征?!梆囸~之余,百物凋耗如此”(朱熹《詩集傳》)這才是當時自然界的真相。上二句言自然萬物,下二句言人類社會?!叭丝梢允常r可以飽。”人人都可以吃,可是極少有人能吃得飽。當時人們吃的是什么東西,可想而知。更何況,連那些東西也吃不飽!此二句,是大饑荒年代人類所發出的極其沉痛的呼號。透過慘淡的畫面和沉痛的呼號,我們要看到那憂患的時代。
《苕之華》屬詩學傳統所說變雅之詩。體會“心之憂矣,維其傷矣”,“知我如此,不如無生”等詩句,詩人所憂傷的似不僅是饑荒。《詩序》說:“《苕之華》,大夫閔(憫)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并起,因之以饑饉。君子閔(憫)周室之將亡,傷己逢之,故作是詩也?!敝档弥匾??!吨熳诱Z類》指出:“周家初興時,‘周原膴膴,堇茶如飴’,苦物亦甜。及其衰也,‘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云云,直恁地蕭索?!睆脑姼璞容^的角度,揭示了周代興衰的歷史,尤為深切。《苕之華》與變風變雅中許多作品一道,體現了詩人深刻的憂患意識。以憫時傷亂為根本特征的變風變雅,對后世詩史實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良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菀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