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而釵》簡介|鑒賞
全書二十回,分情貞、情俠、情烈、情奇四集,每集五回。書前題“醉西湖心月主人著”, “奈何天呵呵道人評”,作者姓名與生平不詳。據題署可知其為杭州或久居于杭州者。 “情奇紀”寫到遼沈失陷及魏忠賢專權,可證作者為明末人,寫于崇禎年間。本書之外,其尚作有《宜春香質》。此書今存明崇禎間筆耕山房刊本,無序、跋,卷首有圖16頁,甚精,每頁前為插圖,后為花鳥山水,其中“情貞”4頁, “情俠”3頁, “情烈”5頁, “情奇”4頁,似應20頁。正文半頁9行,行18字。每回后有作者自評與呵呵道人評
此書每集演一個故事,均以龍陽小官為主人公敷演成文。
情貞紀 敘揚州府江都縣書生趙王孫,年方十五,貌美如女子,又好學上進,為人儒雅端莊,不肯交結常人。聞名士秦春元于瓊花觀開館設學,紀律嚴明,前往拜師肆業。因去運司季考,途遇翰林鳳翔。鳳翔酷好南風,見趙生豐神綽約,大為動心,派管家訪其姓名蹤跡。為求親近,化名涂必濟,字遇之,帶書童得芳、得韻,亦投秦春元門下。秦驚嘆于他的才華,趙對之也甚敬重,派書童小燕贈新茶給他。他借機回拜,飲酒中以言詞相挑,趙不理睬鳳翔。歸后相思成疾,趙去看望,他越發裝得病重,求趙陪伴他。趙不忍相違,他又求同睡。趙終于上他圈套,自感“為婦人女子之事,恥孰甚焉!”他則極力表白歆羨之情,并言情之所鐘。趙感其情,此后日則切磋詩文,夜則同宿。趙得其指點,學問大進。此事為同窗所妒,同窗向趙父告發,趙父勒逼趙回家,不準出門。趙借縣考納卷,復至瓊花觀看望,鳳翔與之話別,相期京城再會,并囑日后進場,不可忘記“文章達上臺”之語。鳳翔隨后亦離觀,拜會知縣。知縣請他參與閱卷。趙縣考奪魁,又赴秋試,將“文章達上臺”幾字隱于卷中,遂得高中。進京會試時,座師竟是鳳翔。趙自然一帆風順,又擢高魁。此后二人同居高官,同隱林下,二家世世相好。
情俠紀 敘天津張機,字射四,出身武官之家。年方十四,臂力過人,能挽鐵胎弓,善使方天戟,曾得異人傳授,身懷單鞭、連珠箭、飛蝗、火龍神鏢、飛抓等絕技。且又生得眉清目秀,豐姿瀟灑,不甘目不識丁,拜師讀書。因他天姿聰慧,三年中學成,經史貫通,詩賦精妙,并考中秀才,深得撫臺何觀濤推重。天津東南有鳳凰山,為響馬鄭雄占據,手下有五萬嘍啰。鄭雄欲起兵攻天津,先派王飛豹攜其女女英、女杰去天津摸底做內應。這三人的武藝皆十分高強,因受當地勢宦迫害,殺仇落草,仍懷報國之心。她們在津比武,諸將均不能勝。張機主動請戰,打傷飛豹,生擒二女。何撫臺授飛豹參軍之職,并做媒使張娶二女,婚后夫妻恩愛。鄭雄探知此信,不敢妄動。當地有一秀士鐘圖南,亦通文武,美豐姿,且好南風,于比武中見張,極為歆羨,遂備禮往賀。而于其回拜時,將張灌醉,加以輕薄。張醒后知之,感其眷戀,亦與交好。二人同榜中舉,正欲結伴進京會試,因飛豹兵陷相山,張與二女帶兵往撫寧救援,交戰中打死賊首海潮,飛豹與之里應外合,大獲全勝。鐘獨自赴試,中進士。時陜西兵變缺官,朝廷加鐘戎政尚書銜,去陜安撫。張后進京會試,中探花,其表策詔對受天子賞識。適陜西大旱,因官吏貪酷,激起民變。鐘被困,上表求援。張主動請纓,被封為提調九邊大元帥、神策上將軍,賜尚方劍,提十萬之師馳援;并約會已升為甘肅總戎的王飛豹發兵配合。張至陜后很快將亂平定,生擒賊首章子政。張與鐘會合時,在鐘的要求下,仍與之為后庭之戲。班師后,朝廷封張為關內伯。后川中大亂,張又被封為征西大元帥,代天征討,亦一舉成功,加封關內侯,行少保事。坐鎮川中十八載,上表歸隱,鐘亦棄官而歸,兩家世代姻好
情烈紀 敘浙江苕溪書生文韻,字雅全,其父曾任縣尹,為之與本鄉財主萬噩之女正娘訂親。父亡后家業蕭條,萬噩欲退婚,正娘不肯。萬噩遂生一毒計,買盜扳害,將文韻及其兄文韶下在獄中,趁勢告退親狀,并買囑獄卒,要將文韻害死。獄卒同情文韻的遭遇,出主意讓其母寫病狀保出,逃往他方。文韻逃至杭州,盤纏用盡,店主可憐他,見其年少貌美,又會唱曲,讓他搭戲班唱戲。有一書生云漢,字天章,為人豪爽俠義,觀演出時看出文韻系士人落魄者,親到店中過訪。云生亦清貧,二人結為窮途知已。一輕薄秀才石敢當貪文韻美貌,欲相狎褻,因文韻不肯而打文韻,反惡人告狀說他“毆辱斯文”,文韻被鎖到縣。云生趕來相救,石還嘲諷云生護著龍陽,云生表白: “我乃頂天立地奇男子,豈做那挖糞窟的屎蟲!”石又要打文韻,云生護住,并向知縣代訴其冤情。知縣出題面試,文韻一揮而就,石反做不出。知縣開釋文韻,而將石送學中責罰。石懷恨在心,不斷尋釁,云生遂陪文韻避至揚州。文韻感其恩,欲以身相報,云生不納,文韻便主動相就。日子久了,他們生活無著,文韻便搭班唱戲,供云生讀書,擬待云生發達后,自已再整書香。因其人才出眾,唱做俱佳,引動一個慣好小官的土豪乜儀賓垂涎。其遂將文韻召到家中唱戲,強行留住。文韻無奈,便將計就計,索銀兩供云生進京納監,暗囑得銀后即便動身,候于半路,自己倘能脫身,即趕去相會,否則以死相報,以三日為期。三日期滿,文韻自度難脫,遂于壁題絕命詩,自刎而亡,其尸不倒,土豪乜敬畏而殮之,厝于瓊花觀。云生在淮安龍興寺,夢文韻持劍追及,告說已死。云生亦料及乜家防范嚴密,難于逃脫,遂悲痛上路。文韻一魂不散,拜求觀音。觀音憐其貞烈,授以聚形符、護身誥,讓他現形以完情緣。文韻追上云生,假稱逃出,與之一同進京。云生納監銀兩不足,恰臨青知府陸繼贄要娶妾,文便為云生另尋一住處,自己扮作女子,與云生托為兄妹,以八百兩賣給陸知府,囑云生待己走后即密遷新居。時鄰居一少女新亡,文韻借其尸而嫁知府。知府有一女,年已十六,才貌超人,生時得一玉鳳釵,以為不凡,珍視之,將釵交妾保管。中秋之夜,樓倒妾亡,文韻之魂得解脫復從云生。時云生秋試初畢,正對月思念。榜發,云生得高中,不久殿試,中在三甲,被選為臨青四府,正是陸知府屬下。知府因小妾新亡,玉釵失落,出榜文道:有以鳳釵獻者,愿以小姐妻之。文韻以釵授云生,促成其婚事。云生婚后夫妻和美,文韻欲辭去,云生極力將其留住。此后云生審案不能斷者,文韻悉為決之,云生因之官聲大振,不久升任兩浙巡撫。云生正欲安排文韻讀書應舉、回鄉婚娶,觀音已敕封文韻為南海之神,迎接上任,文韻遂與云生話別,盡訴往事,囑托將棺木運回家鄉,扶植孤弱,為己報仇。云生均一一照辦。文韻棺至苕溪,萬正娘自盡與之合葬,云生為之呈請旌表,又將文韶開釋,扶助其進學、恢復家業。后文韶生二子, 以一子過繼給文韻。
情奇紀 敘福建閔縣書生李又仙,字摘凡,年方十五,美姿容,好讀書,尚氣節。其父任松江府知事,解錢糧北上,他隨同前往,途中遭盜劫,父欲自盡,他勸說死亦難免禍,不如報官賠償,父被鎖解進京下獄。他返鄉變賣家產,上下打點,尚缺百兩,遂賣身湊數,舍己救全家。父得開釋,他因之陷身南院,被逼為男妓,身心備受摧殘,每借詞曲發抒其冤抑之氣。有監生匡時,字人佐,為人豪爽風流,任俠使氣,聞人傳唱其曲,知有寓托,至南院與會,暗叩其遭遇,憐其不幸,敬其為人,遂設法將其救出。匡本欲送他還鄉,他感其相救之恩,情愿報效三年。時匡妻尚無子,人欲為之娶妾,匡不肯。他得知后,便男扮女裝充妾,居于別院。不久,匡妻生一子,名匡鼎。三年后,正當他欲辭別時,匡遭人陷害被抄家下獄,他將匡鼎救出,攜之避于寺院。他以前在遭難中,曾熟讀道教經典,高尚書夫人揚氏要做法事,禮聘道姑,他應聘而往,遂做了善智識。高尚書為他另建一禪院,敬佩他保孤之舉,還專派一奶媽幫助撫養匡鼎。匡鼎聰明絕倫,十二歲進學,十七歲中舉,殿試又中狀元。高尚書以其孫女妻之,此時他方對之盡訴往事,囑其尋父報仇。時仇家已死,匡時夫婦被發配大同,得其朋友周全,已做了守備。匡鼎上書陳情,皇帝詔宣匡時,著匡妻與“李氏”同受誥命。匡全家團聚,感謝他的大思,他則留下書信,連夜出走。眾人由信中知其始末,敬他“以男身行女事,亙古存孤,人世罕有這般奇特。且為父而不顧其身,忠主而不易其行,日與婦女交接而不易其操,教子成名而不居其功,脫然隱去而不露其跡”。事跡傳開,高尚書與狀元聯名題請,皇帝敕封他為孝義真人,著狀元赍旨往終南山尋覓披宣。匡時與高尚書亦同往,二人先到其福建家中,約會其父,一同進山。相遇后,他始說明自己本為玉華真人下凡,魔劫已完,故返仙界。
此書名《弁而釵》,四集均描寫男身而行女事的同性戀。這種性變態本是腐朽的社會現象,在中國古代被稱之為“南風”,而明朝特盛。
此書在康熙朝即遭禁毀,道光十八年(1838)江蘇按察使裕謙設局收禁淫書,包括本書(見余治《得一錄》),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巡撫書,本書也在禁中(見《勸毀淫書征信錄》),同治七年(1868)江蘇巡撫丁日昌又一次加以禁毀(見《江蘇省例藩政》)。
目 次:
一集 情貞紀
第 一 回 趣翰林改妝尋友 俏書生刮目英雄
第 二 回 趙子交際輸贈頭 涂生得隴又望蜀
第 三 回 酒中訴出風月懷 病里了卻相思債
第 四 回 好先生觀文會意 蠢奴才同室操戈
第 五 回 風摩天秘跡奇蹤 趙王孫玉堂金馬
二集 情俠紀
第 一 回 張舍人能文能武 王虎子再戰再勝
第 二 回 美丈夫龍爭虎斗 難姐妹滯雨尤云
第 三 回 鐘子智排迷魂陣 張生誤入阿鼻城
第 四 回 救相山兩好分情 獻京師一朝際遇
第 五 回 為朋情提舉破城 辭圣主棄職歸山
三集 情烈紀
第 一 回 賊丈人退親害親 俏女婿編戲入戲
第 二 回 云天章物色英雄 文雅全情輸知己
第 三 回 狂夫空費百金 烈士甘酬一劍
第 四 回 情鬼賣尸助友 佳士金榜題名
第 五 回 風流客洞房花燭 志誠種南海成神
四集 情奇紀
第 一 回 陷北京前世因 落南院冤孽債
第 二 回 長歌當哭 細語傳情
第 三 回 任義俠濟困扶危 感恩情男扮女妝
第 四 回 李摘凡語參菩提 匡肇新狀元及第
第 五 回 功成拂袖避世 證果羽化登仙
上一篇:《廿載繁華夢》簡介|鑒賞
下一篇:《彭公案》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