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簡介|介紹|概況
宋詞篇名。李清照作。元伊世珍《瑯嬛記》記載: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闕,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政易安作也。王學初說:“趙明誠喜金石刻,平專力于此,不以詞章名。 《瑯嬛記》所引《外傳》,不知何書,殆出自捏造。所云: ‘明誠欲勝之’。必非事實。”(《李清照集校注》)胡云翼說這首詞“塑造了一個多愁善感的為過去封建士大夫所欣賞的,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宋詞選》)陳祖美認為王學初的“判斷是有道理的。因為《瑯嬛記》這部筆記,真偽相雜。但是,不管這段記載出自何人之手,它都生動地說明杜撰者對于這首詞的傾倒。”《醉花陰》真實地反映了那種‘莫道不銷魂’丟魂失魄的相思之情,又是思婦的自我寫照,所以寫得十分真切感人”。“表現了作者敢于沖破與她思想性格相抵牾的窒息人欲、壓抑生機的虛偽的封建禮教”。正因為如此,“李清照的這類作品曾經受到衛道者的恣意詆毀。和他同時代的王灼在《碧雞漫志》卷二指責李詞:‘輕巧類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其風至閨房婦女,夸張筆墨,無所羞畏’。晁公武還說她‘無檢操’(見《郡齋讀書志自序》)。這些話超出了對作品的評論,是十足的人身攻擊”,是“站在衛護封建禮教立場上”,“對于一個不甘于封建縲紲的婦女,采取厚誣態度”。“令人遺憾的是解放以來,我們對于李清照的這類作品缺少深入細致的研究,往往是想當然地給作者及其作品扣幾頂大大小小的帽子完事。此風一長,連《醉花陰》這類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佳品,也被說成是‘寫深閨少婦狹隘的感情,思想意義不是很大’,‘悲秋的氣氛太濃,感情卻不是很健康的’,等等。……說它‘不健康’、‘帶來了較多的消極因素’等等,是不公平的”(《唐宋詞鑒賞集》)。夏承燾認為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唐宋詞欣賞》)。靳極蒼說:“是所謂愁云不雨長陰的使人最寂寞、最引人懷念遠人的天氣。”(《唐宋詞百首詳解》)《樂府雅詞》卷下載此詞云“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全芳備祖》前集卷十二“似”作“比”。今人唐圭璋說:“‘似’,意是相等;‘比’意是勝過,故‘比’字顯示人更消瘦,情更凄苦。《詞綜》據以作‘似’,后人皆從之,非是。”(《讀李清照詞札記》,載《南京師大學報》一九八四年第二期)這首詞乃重陽節懷念遠宦的丈夫之作,尤以最后三句為人稱道。取喻新穎貼切,形象生動,委婉曲折。
上一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長安古意》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