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綺麗
古代詩學概念。指辭采華美的藝術風格。綺、麗,都有采麗的意思,用于文藝批評,也都指文辭的華美光采。曹丕《典論·論文》“詩賦欲麗”;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藻思綺合”;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流韻綺靡”;蕭繹《金樓子·立言》“文者,惟須綺縠紛披”等。李白《古風》:“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連“綺”、“麗”二字于一起,雖含貶義,但也是指文藻華麗。杜甫《八哀》論張九齡“綺麗玄暉擁”。司空圖《詩品》將“綺麗”立為一目,形容道:“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淺者屢深。露馀山青,紅杏在林。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樽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殫美襟。”對以往“綺麗”的含義有所推展,“綺麗”主要不在于文辭等“形”的方面,而在于內在的“神”上。司空圖辯證地分析了“綺麗”的表現:“濃盡必枯,淺者屢深”,不應一味尋求表面的光采華麗。所以“綺麗”與“纖秾”同樣是美麗,但前者指包括神韻風姿在內的清雅之麗,后者則指外貌的濃艷之麗。可見“綺麗”是一種濃淡相宜而風神秀發的美的境界。這與他重韻味、意境的詩學理論相協調。這一觀點在蘇軾那里得到了積極響應,他評陶淵明的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評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后》),從而成為詩學的重要論題。就“綺麗”之原意運用的例子甚多,如宋代王安石論杜甫風格多樣,“無施不可”,其中有“綺麗精確”一項(《竹莊詩話》卷五);范溫《詩眼》:“世俗喜綺麗,知文者能輕之”。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續詩品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