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長歌之哀過于痛哭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 長歌之哀,過于痛哭。與卷中悼王碧山詞章法不同,而同一情致。(高亮功《蕓香草堂評山中白云詞》 卷一)
【詞例】
解 連 環(huán)
拜陳西麓墓
張 炎
句章城郭。問千年往事,幾回歸鶴。嘆貞元、朝士無多,又日冷湖陰,柳邊門鑰。向北來時,無處認、江南花落。縱荷衣未改、病損茂陵,總是離索。
山中故人去卻。但碑寒峴首,舊景如昨。悵二喬、空老春深,正歌斷簾空,草暗銅雀。楚魄難招,被萬疊、閑云迷著。料猶是,聽風聽雨,朗吟夜壑。
【解析】 清人王昶 《書張書夏年譜后》 云:(張炎)“朋好亦皆東南逃名遯世之士,如王碧山……陳西麓……可考者十五人。”可見王碧山、陳西麓皆張炎契友,他們消極遁世,胸中滿含著故國之思。碧山逝于至元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這時正是張炎北游燕薊襆被歸杭之日。張炎寫下 《瑣窗寒、斷碧分山》 詞以悼念碧山。這首 《解連環(huán)·拜陳西麓墓》 中有 “向北來時,無處認、江南花落”句,所以我們推斷此詞也作于詞人南歸之后,碧山、西麓可能是相繼去逝的。那北地的酷寒與來自異族的屈辱尚未在詞人心中消解,故人接連長逝的噩訊與滿目凄涼的山河又給詞人心中投擲了塊塊冰石,所以我們可以想見詞人此時的心情。張炎在悼王碧山詞 《瑣窗寒》 小序中說:“余悼之玉笥山,所謂長歌之哀過于痛哭?!鼻迦烁吡凉υu 《解連環(huán)》 詞也說:“長歌之哀過于痛哭,與卷中悼王碧山詞章法不同而同一情致?!弊阋娚畎舜嗽~的基調(diào)。
全詞開篇即表達了人類存在的永恒性悲劇——人生須臾,時空無限的人的個體生命之哀。詞人僅用了令威仙逝千年化鶴而歸故里的美麗故事,以一詰問使人們從虛幻中清醒過來。往事千年,歸鶴有幾?人生最終不過是一場虛無。從人生之哀自然會聯(lián)想到家國之哀?!皣@貞元”句詞人以唐朝晚期年號指代宋末,感慨前朝遺老。故國之交已所剩無多,美好家園也終無回歸之望。接下來為了渲染此種哀感,詞人采用了兩種意象,一是秋日凄冷的湖光,一是象征破敗、亡去的園門之鎖。“向北來時”句通過慨嘆“江南花落”這一自然榮衰,折射出詞人對故國被外族所欺而變得面目全非而生的憤懣和哀怨。所以縱然保持操守、隱居不仕,心中卻總是凄涼意。于是上闋在充分唱出包孕豐厚的哀感后打住。下闋則通過各種意象反復烘托哀情,給人哀音繚繞,哀情難抑之感。首先借晉征南大將軍羊祜死后荊州百姓為之峴山立碑之典,表達了故人遠逝而不勝懷念之情?!皭澏獭本鋭t化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詩句,但突出的是時光空逝的無奈及歌聲的凄厲環(huán)境之晦暗?!俺恰本洳唤谷寺?lián)想到 《楚辭·招魂》 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日極千里兮,傷春心?;曩鈿w來,哀江南”。使人感到詞人在心中急切地招喚故去的亡靈及失去故國的游魂,可他們已無歸路可尋,眼前只是一片迷濛。最后,詞人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聽風聽雨,朗吟夜壑”。結(jié)語看似超曠,其實凄絕。風雨之聲本是凄厲幽冷,加之面對暗如深壑的寒夜而破聲高吟,此乃凄厲之至!
整首詞都彌漫于深切的哀感和凝重的冷寂之中,讀之不禁令人慘然。何以達到如此效果?借用清人評張炎另一首詞所言:“通篇無一字不嗚咽,如斷雁驚風,哀猿叫月”。但值得強調(diào)的是嗚咽之語,痛哭之音并非詞人以撕肝裂膽的形式刺激感觀直接傳達給我們的,詞人乃是借助詞這一特殊的文學樣式,通過意永、典故,選境等文學手段將深厚的哀情一直注入讀者的心底,既清遠蘊藉,又凄愴纏綿,這種哀情才是永遠化不開的哀情、也是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的哀情。所以我們說長歌之哀過于痛哭。
上一篇:寫景類·寫景精巧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寫景類·疊筆寫蒼涼景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