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類·以雄秀之筆寫蒼茫之景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景物蒼茫,出以雄秀之筆,固自不減夢窗。(陳廷焯《詞則·大雅集》卷四)
【詞例】
西 子 妝
張 炎
吳夢窗自制此典,余喜其聲調嫻雅,久欲效而未能。甲午春寓羅江,與羅景良野游江上,綠陰芳草,景況離離。因填此詞、惜舊譜零落,不能倚聲歌也。
白浪搖天,清陰漲地,一片野懷幽意。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淚。遙岑寸碧。有誰識、朝來清氣。自沉吟、甚流光輕擲,繁華如此。斜陽外,隱約孤村,隔塢閑門閉。漁舟何似莫歸來,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橋靜倚、千年事、都消一醉。謾依依,愁落鵑聲萬里。
【分析】所謂蒼茫,本指那種“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勁爽雄獷之景,它往往給人產生一種高遠空廓或悲涼凄蒼之感; 而“雄秀”則是指雄放雋秀、清俊精麗。蒼茫之景,若出以深婉之筆,則會寫得凄凄慘慘切切; 若出以質實之筆,則顯得典麗凝澀灰暗; 如果以雄秀之筆描寫出來,則古雅峭拔,妥溜高遠,去留無跡。詞主“清空”的張炎的這首詞就深得其中三昧。“白浪搖天,清陰漲地,一片野懷幽意”,詞首先就描寫了一個雄放(“白浪搖天”)而清秀(“清陰漲地”)的景致。正是在這種景物中,人們容易產生“野懷幽意”。“幽意”點出了全詞的主旨,即在“野游江上”之時,看到那“綠陰芳草,景況離離”而產生的情懷。接下來詞人跌宕一筆,以楊花化出淚水:“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淚?!备星楹艹劣?,用筆卻清雄精秀。自 “遙岑寸碧”至“繁華如山”,寫出了一個滿目河山一片蒼涼之氣的景象,語境超邁空明,風格俊秀雄放,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張炎生在半壁江山的南宋,面對國土淪喪、金甌殘缺的局面,時代的陰影始終籠罩在詞人的筆端,詞的上片在景物蒼茫中就有對這種民族災難的無限感慨,對歷史興亡的深沉嘆息,而出之以清麗空靈、雄放精秀之筆,如日之曙、氣之秋,讓人產生高遠之感。
下片著重抒寫蒼茫之景中的 “野懷幽意”: “斜陽外,隱約孤村,隔塢閑門閉?!眱叭痪褪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陶潛 《歸園田居五首》)的田園風光,卻更少了一些人世間氣象,加上 “隱約”、“隔塢”的描寫,更顯得迷離飄逸。謝章鋌在 《抱山樓詞序》 中說:“清空生于靜,靜則必妙,其寄意也微,其托興也孤”,張炎這兩句詞正深得此種境界。正因為能將這種蒼涼茫遠之景以清空雄秀的風格表現出來,故使其意象清麗空靈、意趣雋永。接著 “漁舟何似莫歸來,想桃源、路通人世”兩句是作者的聯想,而又情中寓景,即景即情,委曲蘊藉,雅正秀麗。結尾幾句雖然以抒發興亡之感,世態炎涼之情為主,但在 “危橋靜倚”、“鵑聲萬里”的蒼茫之景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詞人那野云孤飛的雄放,疏快明朗的雋秀風格。正象清代孫麟趾所說的:“天以空而高,水以空而明,性以空而悟” (《詞逕》 )。然而,詞人并不一味 “清空”,它清空中有沉厚,雄秀中有奇創,寫蒼茫之景而不覺衰唐消沉,文質相宣,情韻兼至,得吳文英雅煉之神,故陳氏認為 “不減夢窗”。
上一篇:詠物類·攝春草之魂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外拈拈連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